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为了让学生作文水平在有限时间内有效提高,语文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总结出一系列写作诀窍指导学生的,有采用训练战术加大写作力度的,也有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用以“比葫芦画瓢”的……如此种种在某些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总觉得这些做法有点舍本逐末。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习作没有真情实感,又如何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文呢?
  近几年来,我进行了种种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就是把作文与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挖掘写作资源,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开展班级辩论会,激活写作潜能
  议论文是中学生要掌握的一种文体。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教师往往要在写作前对学生做诸如论点要明确、论据要翔实、思路要清晰等方面的指导,但学生动笔写时仍不知如何下笔。而在写作前先围绕话题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学生会很投入很感兴趣,辩论会正反双方围绕本方观点进行辩论的过程,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辩论会结束,写作思路也打开了,再进行写作就轻松多了,其写作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
  以“我看中学生上网”为例,我提前几天公布了话题,与学生商讨,确定了“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正反两个观点,并要求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经过几天准备,辩论会利用第一节作文课展开了。辩论双方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各自作出了这样的总结:正方“中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有选择地上网,那么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但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自控能力差,所以弊大于利,因此还是尽量不要上网”。辩论结束后,我告诉大家:我们紧扣一个观点,把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辩论内容整理补充进行再加工,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第二节课作文,往日那种写作时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情景不见了,学生都以最佳状态投入个体创作,拿出了高水准的作文。
  二、研究文学名家,引发写作激情
  研究文学名家大家,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跨越时空做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在我的课堂上不单单是感悟文本的需要,更成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
  探讨苏轼就是个典型训练。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苏轼的词作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些诗词最能体现苏轼豪放旷达的风格,所以学生对苏轼的了解也就仅仅局限于他是一个乐观旷达的人,是豪放派的代表。其实苏轼的词风是多样的,他的词作中豪放诗词只占一部分。如果向学生介绍苏轼的一些其他风格的词作,让学生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肯定能引发学生很多感慨,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于是我上了这样一节作文课:
  课间,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春景》三首词,但没有标明作者。学生初读后,虽然对其内涵领悟不深,但对诗词风格也能感知一二。我就让学生猜猜其作者分别是谁,学生议论纷纷,有猜李清照的,有猜温庭筠的,也有说是苏轼的。在大家的议论声中,我微笑着连续写下三个苏轼,教室里响起了质疑的惊叹声。我结合时代背景一一讲析,并声情并茂的范读,师生共同沉浸在诗词所营造的情调氛围中,我又组织学生谈谈对苏轼的认识。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我布置作文《走近苏轼》,结果学生写得很成功。像陈文倩同学写道:“每每提起苏轼,回响在人们耳畔的常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然而再旷达的人也摆脱不了喜怒哀乐的情感纠结,再乐观的人也会有频至心情低谷的一刻。初识苏轼,我也像常人一样被他狂放的一面所‘蒙蔽’,而在更深层次的了解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他豪放背后的深深哀思……走近苏轼,我感到了一种凄美的雄壮,他,永远是历史长河中一尊不朽的丰碑……”张怡林同学写道:“走近苏轼,走近他坎坷一生,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他痛苦却不沉沦,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鉴于此次作文的良好效果,我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传奇人生,很受同学们欢迎。
  三、变换训练角度,拓宽写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读面不够大等诸多原因,初三学生生活空间狭小写作素材有限,在这种现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作文体现个性、百花齐放是我们最紧要的任务。作文文题千变万化,却完全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把自己的陈年古酿装进一个又一个新瓶子中。作文写什么,就写自己最拿手的,自己最熟悉的,自己最有感触的。
  以“登山”为话题的作文,就是我有意识地开发引导的一堂特殊作文课。
  鲁山是一个山区县,学生对山都比较熟悉。课堂上,我让大家讲述自己登山的故事,然后引导:“同样是登山一事,可以用在不同的作文中。如若不信,请大家拿出《中考必备》,看看不同省份的作文题,然后思考哪些可以用上登山这一材料。”学生翻看着,思考着,五分钟后纷纷发言:可以用在“自信”上,登山增强自信心;可以用在“风景”上,风景这边独好,也可以写风景区保洁工人腰系缆绳悬吊在绝壁上捡拾垃圾;可以用在“感动”上,写途中所见所感;可以用在“财富”上,一次独特的经历就是一份财富,甚至终生受用……
  不说不知道,一说他们自己也吓一跳:登山话题几乎可以和所有作文发生联系!这个惊人发现,已经昭示学生什么是作文“技巧”。学生心服口服,写“登山”的激情早就超出了我的预料。
  这次训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文,像申进娜的《风景这边独好》、冯验钦《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安晋阳的《难忘童年往事》、孟若兰的《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等作文,都在其原作文水平基础上有明显拔高和突破。讲评作文时,我给予总结:不单单“登山”这一素材,其实很多材料都可灵活运用到不同的作文写作中,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把握好作文的侧重点,找准角度来突出中心主题。掌握了这一触类旁通的方法,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弥补素材不足的缺憾。
  总之,我的作文教学本着一个宗旨:激发兴趣,点燃激情,向生活索要素材,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把作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鼻部解剖异常与鼻源性头痛的发病关系。方法对215例术前经CT检查和手术证实为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暴215例鼻部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鼻丘气房92,1%。Hai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板施工是极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于一些不当操作极易产生现浇板裂缝,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本文从土建施工中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入手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小学英语教师要改变以书本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就需要他们根据课文内容与目标要求,设定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