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形势下,教学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占绝大部分时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打破以往的学生看老师做,听老师讲,大打题海战的习惯。这些变革能够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无形中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方位、持续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培养探究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呢?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许多化学概念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实践证明,色彩明快、变化强烈、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绪言课时,先做了玻璃棒巧点酒精灯、白纸显彩字和在檫亮的铁片上,用硫酸铜溶液“科教兴国”的字样等趣味实验,给化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诱发学生的好奇、探秘的心理。
二、增设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时同一实验会因为家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这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他们一定要问个究竟,怎么相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现象呢?如学生在做测定鸡蛋壳成分实验时,将稀盐酸倒入装有鸡蛋的玻璃杯时,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还发现鸡蛋上下沉浮,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一定要解开沉浮之谜,他们就去查阅课外书,请教老师,或再做实验等,不断寻找答案,学生非常兴奋,自己发现问题,又由自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体会,使学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三、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实验,强化探究学习力度
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探究实验,努力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力度。比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探究实验设计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备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然后,根据反应发生条件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或溶解性,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或与实验小组的其他同学互相合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和引申,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四、创设灵活多样的探究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能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动态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情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景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的图片, 情景二:身背氧气钢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的图片, 情景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的录象, 情景四:鱼池正在用增氧机增氧,充氧的运鱼袋等录象, 情景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等录象。 又比如在学习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把开采、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咏石灰》,用图象、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五、改进练习题的设计
多让学生做些有趣味性的习题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教学中,练习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忽视了在其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为了应试而练习。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老师平时要注意科学发展、社会中的热点,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注意知识与化学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都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但是,在甲瓶中比乙瓶中燃 烧得更旺。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_______(2)_______这样跟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比,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对学生学好化学,形成化学探究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学习有关空气质量方面的知识时,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收集一段时间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分析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并撰写关于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或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的小论文。或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段收集空气,并了解该地段的一些情况,把所收集的空气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出结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调查、研究,获得知识,从而能在熟悉生活的过程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此摆脱过去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使学生在各种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许多化学概念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实践证明,色彩明快、变化强烈、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绪言课时,先做了玻璃棒巧点酒精灯、白纸显彩字和在檫亮的铁片上,用硫酸铜溶液“科教兴国”的字样等趣味实验,给化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诱发学生的好奇、探秘的心理。
二、增设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时同一实验会因为家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这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他们一定要问个究竟,怎么相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现象呢?如学生在做测定鸡蛋壳成分实验时,将稀盐酸倒入装有鸡蛋的玻璃杯时,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还发现鸡蛋上下沉浮,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一定要解开沉浮之谜,他们就去查阅课外书,请教老师,或再做实验等,不断寻找答案,学生非常兴奋,自己发现问题,又由自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体会,使学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三、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实验,强化探究学习力度
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探究实验,努力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力度。比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探究实验设计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备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然后,根据反应发生条件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或溶解性,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或与实验小组的其他同学互相合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和引申,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四、创设灵活多样的探究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能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动态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情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景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的图片, 情景二:身背氧气钢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的图片, 情景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的录象, 情景四:鱼池正在用增氧机增氧,充氧的运鱼袋等录象, 情景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等录象。 又比如在学习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把开采、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咏石灰》,用图象、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五、改进练习题的设计
多让学生做些有趣味性的习题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教学中,练习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忽视了在其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为了应试而练习。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老师平时要注意科学发展、社会中的热点,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注意知识与化学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都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但是,在甲瓶中比乙瓶中燃 烧得更旺。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_______(2)_______这样跟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比,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对学生学好化学,形成化学探究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学习有关空气质量方面的知识时,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收集一段时间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分析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并撰写关于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或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的小论文。或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段收集空气,并了解该地段的一些情况,把所收集的空气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出结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调查、研究,获得知识,从而能在熟悉生活的过程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此摆脱过去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使学生在各种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