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播种善良才会收获善良。”“北漂的保尔”张国旗说,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但遇到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上世纪30年代的抗战文献、80多年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数千本红色连环画、上万枚主席像章……一件件红色藏品,似历史碎片连接在一起,看到的似乎不只是历史的轨迹和恢宏画卷,更是一位残疾收藏家孜孜以求的红色收藏之路。
在北京潘家园收藏界,张国旗是口口相传的红色收藏家,被誉为“藏界张海迪”、“北漂的保尔”,受人关注的不只在于他那残疾的双腿,更在于他对红藏的痴爱与忘情。如果你有机会走近他,就会感受到他那别样的红色情怀,收藏于他不只是记忆与教育,也是一种享受。这么多年,他坚守着,享受着。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便是身有残疾,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站着走路。
身残志坚的豫北收藏家
2017年9月6日,豫北小城濮阳,天空中飘着绵绵秋雨。
濮阳县胡状乡黄村小伙子张国旗在两个朋友的陪伴下,如约来到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原来,纪念馆负责人了解到他爱好红色收藏后,与他取得联系,并约好当天在单拐村见面。张国旗携带自己收藏的红色文献赶过去,想看看对老家的红色宣传是否有价值。
单拐村位于清丰县城东南30余里的潴龙河东侧,比较偏僻隐蔽,该村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仅有400余人,村小人少,但该村及周边一带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条件。1944年9月,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中共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进驻该村。1945年3月,中共北方局在代理书记邓小平率领下也进驻该村。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也曾进驻该村。1945年9月和1948年4月,冀鲁豫军区和分局所属机关和兵工厂相继撤离单拐村。单拐的这些革命旧址后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张国旗曾患小儿麻痹症而腿脚不便,让朋友开车并给他掂着装满历史文献的行李箱,赶到单拐纪念馆。纪念馆派专家对张国旗带来的20余件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内和日本国内出版的与冀鲁豫边区抗战相关的报纸、画报等文献进行了评估,经过四五个小时的仔细甄别和闭门讨论,最后纪念馆决定以一万元的价格征收张国旗带来的所有相关文献。
“这价格在收藏市场上就是‘白菜价’,基本等于白送。”尽管张国旗觉得评估的价格有点低,但还是爽快地与纪念馆签下了征集协议。他对陪同的朋友说:这些历史文献十有八九是让在日本旅游或工作的北京朋友想办法买来并带到中国的,日本政府后来已经严格限制这些反映中国抗战时期情况的历史文献离境了,这些历史文献当时一份平均采购成本就四五百元人民币,因为日本那些出售者知道中国的许多博物馆征集这些,所以价格往往很难讲下来。不过毕竟是家乡的红色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献的县级财政预算经费也不宽裕,不能只算经济账,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了解熟悉过去日本侵略者在自己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尽一份力量。
次日,张国旗又从自己家中骑电动三轮车来到濮阳市区的一家古玩市场找到了专门买卖旧钱币的老朋友,从他那里买了几千枚已退出市场流通的老版五角、一角硬币。老朋友说这么远还赶过来,打个电话让物流给你发到北京潘家园不就行啦,张国旗说多少天没见面儿了,凑着这次来家里见见聊两句。张国旗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主要卖旧书旧报刊,但也买卖一些退出市场流通的老版钱币。
张国旗生意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这些老钱币,这些比旧书报变现快,資金周转率高。不过,张国旗对文字有些敬畏,旧书报收藏得多卖得却很少。北京租的房子小,除了床就是书,有好几吨,老家几间瓦房中另有几十吨。他卖出去的那些旧书报占不到他收藏的一个零头,而他收上来的老版钱币绝大多数赚钱就卖,很少在手头积攒,“仅仅保留1997年和1999年的硬币,因为这两个年份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这两个年份的流通硬币(一元)及不再流通的硬币(五角、一角)现在存世量还很大,全国不知有多少亿枚,从收藏的角度讲并没太大价值,别人收藏钱币都是成套收藏或收集那些稀缺的年份币,贵精不贵多”。张国旗反其道而行之,对老家一个专门给超市兑换硬币的朋友说自己的小目标是1997年和1999年的一元硬币各收集10万枚,大目标是这两个年份的一元硬币各收集100万枚。
专门兑换硬币的朋友很吃惊,说这要占压不少资金,一般钱币收藏者很少要这两个年份的硬币,到时你的资金周转不开该怎么办呢?张国旗“狡黠”地笑了笑说,在广东有搞工艺美术的朋友,等攒够了10万枚或100万枚时,这两个年份的老版硬币很可能全部都退出流通领域了,可让广东的朋友以此设计制作与香港澳门相关的工艺品,到时有什么公益慈善活动真正需要时,也可以做点儿小贡献。
不屈服于命运而“站着走路”
如果不是5岁那年患上小儿麻痹症,那么张国旗的命运也许会是另一番风景。
1986年,张国旗出生于濮阳县胡状镇黄村。小时候的他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但5岁时的一天,他突然患上感冒,高烧不退。在村里诊所连续一个月打针吃药,烧虽然退了,但腿怎么也挪不动。父母不得已带他去郑州看病,诊断的结果很残酷:小儿麻痹症。
自此,张国旗开始随着父母东奔西走,到处治病,但一直没有好转。慢慢的,他的腿开始萎缩,不能站立。再后来,经过多方治疗,左腿有所好转,但右腿还是老样子,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
眼看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羡慕,但却无能为力。他天天缠着父母,要父母带自己去上学。9岁那年,父母终于将他送到学校。从此,在黄村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拄着双拐的小孩,每天一大早一瘸一拐往学校走。
初三那年,听说平顶山有个医生能给双腿做矫形手术,父母就带着张国旗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国旗终于能够摆脱双拐走路了,这让他欣喜若狂。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便是身有残疾,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站着走路。 因为赴平顶山治疗双腿,张国旗失去了考高中的机会。从平顶山回濮阳后,他开始思考着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他知道,父母终有一天会变老,不可能永远靠父母。
亲朋好友都鼓励他学门手艺,认为有手艺就不愁吃饭。但张国旗不愿意,他认为残疾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希望干一份与“文化”有关的工作。最后,经村里一位同乡介绍,他在市区找到了一份报纸发行工作。张国旗很爱这份工作,喜欢报纸散发出的墨香。他在整理、分发报纸的闲暇,认真阅读报纸,遇到好文章就剪下来。也是在报纸上,他看到了张海迪的事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做个像张海迪一样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工资不高,但因能有大量时间读书看报,张国旗也很是满足,连续干了不短时间。但是,由于人家主要卖中小学教辅类报刊图书,里面的书报逐渐不能满足张国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于是他就辞职,自己在学校和公园门口摆起了旧书摊,卖各种旧书旧刊,后来还在离当地两家大汽车站很近的城中村开了家旧书店,并雇用了两个患侏儒症的残疾人朋友帮助打理。
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张国旗虽然只是个普通百姓又行走不便,却喜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那些更加不幸的弱势者。2007年8月的一天,他听朋友电话里说到一个五岁小男孩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急需赴京做手术但家庭却无钱求医,孩子父母无奈之下准备捐卖自身器官,他从家中辗转换乘两次公交去给人家捐了100多元,回来连坐公交的钱都没了,不得不打电话让朋友去接他……
听从内心的召唤到北京
2007年年初,张国旗在河南一家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晚报上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邰丽华等将在距濮阳100公里外的安阳演出《千手观音》。他此前就特别崇拜邰丽华,很想目睹一下她的风采,于是就提前乘车去安阳。
不料,这场演出不对外售票,但大失所望的张国旗却幸运地碰到安阳电视台女导演胡妍妍。这位善良的导演给了他一张下一周商业演出的座位,而且是在第一排的价值666元的贵宾票,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他一张普通票的价钱88元。第二周,张国旗又去安阳,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王晶听胡妍妍说起有个外地残疾小伙两次赶百余公里路想看演出并想找偶像邰丽华弄张签名照,一口答应并邀请邰丽华在第二天早餐时陪张国旗聊聊,胡妍妍导演在艺术团下榻的宾馆给张国旗开了个单间,并安排他次日早上为艺术团送行。第二天和邰丽华共进早餐时,王晶团长做手语翻译,张国旗和他的偶像聊了不短时间。
临别时,王晶和邰丽华又邀请张国旗2008年到北京观看残奥会,并叮嘱张国旗以后有机会去北京不要再住宾馆,艺术团里有他住的地方。2007年春节过后没多长时间,张国旗就收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寄来的邮件,里面有邰丽华和他的合影照片及艺术团演出的DVD光盘及明信片,还有一封信,并附带了600元钱——信是艺术团负责外联的刘春辉写的,钱是邰丽华给的。在安阳共进早餐时,邰丽华就曾表示要为张国旗报销看演出的费用,不过张国旗婉言谢绝。张国旗收到邮件后激动万分,心想自己一定要做出点像样的事情来,也好能问心无愧地去北京。
握着拿到邰丽华给的600元钱,张国旗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很不自在,他最终决定还是到北京将这600元钱还给残疾人艺术团。“到北京后,我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住了三天。在这里看到很多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平时面临的困难比自己要严重得多,但他们都非常乐观,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精彩的人生,这让我大开眼界、大受鼓舞。”2008年初,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采访的一位记者给张国旗打电话,称快开奥运会了,每天都很忙,如果有时间可到北京帮他一段时间,“我放下老家的工作,很快赶到北京,从3月份一直到北京残奥会结束”。他在那里帮那位记者整理一些资料图片,耳闻目睹了很多残疾人令人感动的事迹。
北京残奥会结束后,张国旗回到老家,他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不久,他成為了老家一个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三月爱心社”的志愿者,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常给朋友和别人发的一条手机短信,就是: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善良,你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别人;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善良,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这是《千手观音》里的一句话,张国旗牢牢地将这句话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张国旗买卖旧书时就特别留意收藏张海迪、保尔等与残疾人相关的励志方面的书报资料,在老家濮阳开旧书店时曾想通过自己努力专门办个这方面的残疾人事迹图书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去北京见过大世面的张国旗终于向朋友表示:老家文化氛围还是根本没法和京城相提并论,想把买卖旧书旧报的事业维持下去只能硬着头皮去当“北漂”了。
到北京当“北漂”!亲戚朋友们都以为张国旗“疯了”,北京那种大城市,一般农村人如没技术,去后都难以生存,更何况一个残疾人,腿脚不便呢!但张国旗却有自己的目标,他从心底里认为,在濮阳小城干旧书报买卖可能会养活自己,但活不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去北京,那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2011年,张国旗关掉自己在老家的书店,来到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初到潘家园时,他在附近租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虽然之前也在北京待过几个月,但对偌大的京城还是非常陌生。一些客户买旧书要求送到家里,张国旗却根本摸不清人家的位置,他买了一份地图,有时为了给别人送一本书,早晨五点就出发坐公交,来回路上就花费四五个小时,吃饭也没有规律,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
可以想象,一个文化水平不高且腿脚不便的外地残疾人独自在京城生活生存,是如何的艰难、辛苦。期间的酸甜苦辣,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言难尽”。但是,只要精神满足,身体受再大的罪他也愿意。他咬着牙,硬着头皮还是坚持下来了,总算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渐渐地,他在潘家园的旧书市场上逐渐有了一定的固定客户,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与影响。
“潘家园保尔”的红藏情结
刚到北京时,张国旗想把收藏重点放在残疾人励志事迹方面的报刊图书资料上,他收藏了解放前形形色色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国家图书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图录》(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介绍,国家图书馆现藏最早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是1947年9月冀鲁豫书店版,而张国旗收藏的中文译本中有10余种都是1947年之前的,“最早的版本是1937年上海一家书店的,当时发行量也很少,据说商务印书馆曾收藏过这个版本,但商务印书馆后来也遭到过日军炮火轰炸,该书存世量更是寥若晨星了”。 日本人近代以来一直很重视对中国和前苏联的全方位无死角的彻底研究,1937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自然也不免被日本人所收藏和研究,张国旗所收藏的1937年版本就是从日本内务省流出的。张国旗在老家所购分期付款的房子贷款还没有还清,买这本书却毫不犹豫地砸了人民币4500元。
由于收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张国旗发现自己对红色文献更感兴趣,革命者身上的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气质,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他的收藏重点转向了红色文献。“遇到让自己激动的红色文献,大脑就好像有点儿不好使,总想收藏起来,好像这样才能恢复正常。”废品站、旧书摊儿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他还通过网络与人交换藏品。
一天,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纪玉成在北京潘家园市场注意到张国旗的小摊,了解他的收藏品后,对这个20多岁的北漂残疾小伙非常赏识。在这个年已古稀的忘年交或者说伯乐、知音的大力推荐之下,张国旗破格成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文献)会员。
在对红色文献的收藏中,张国旗尤其注重收藏与老家濮阳及冀鲁豫边区有关的红色文献,他收藏有不少家乡名人的相关资料。
段君毅是濮阳范县白衣阁(原属濮县)人,解放前在冀鲁豫边区就是个毁家纾难积极革命的闯将,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张国旗收藏有不少与段君毅相关的文献资料。郑板桥曾当过范县县令,字画被称是一绝,张国旗也收藏有其字画石刻拓本。
濮阳杂技久负盛名,张国旗就有“文革”后濮阳杂技团首次进京演出的相关报道资料。网上有人卖民国年间出版的仿明朝嘉靖版的《开州志》,卖者称是重庆《开州志》(重庆万州历史上曾叫开县,亦称开州)。但张国旗一看书内序中有“颛顼”“帝丘”字样,就知道是自己老家濮阳的《开州志》,随即花1600元买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老家的图书馆和檔案馆最早只有1964年出版的影印明朝嘉靖版《开州志》。
出身偏远农村,仅有初中文凭的北漂残疾小伙在文化情结、红色情结、家乡情结的内心召唤下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轨迹呢?张国旗微微一笑:“我所理解的成功就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爱看书的人眼中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看来能毫不犹豫的买下自己想要收藏的那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州志》等图书报刊和二战时日本兵从中国寄给家人的信件等,就是自己的成功,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对此已经知足了。”
责任编辑 曹宏琰
上世纪30年代的抗战文献、80多年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数千本红色连环画、上万枚主席像章……一件件红色藏品,似历史碎片连接在一起,看到的似乎不只是历史的轨迹和恢宏画卷,更是一位残疾收藏家孜孜以求的红色收藏之路。
在北京潘家园收藏界,张国旗是口口相传的红色收藏家,被誉为“藏界张海迪”、“北漂的保尔”,受人关注的不只在于他那残疾的双腿,更在于他对红藏的痴爱与忘情。如果你有机会走近他,就会感受到他那别样的红色情怀,收藏于他不只是记忆与教育,也是一种享受。这么多年,他坚守着,享受着。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便是身有残疾,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站着走路。
身残志坚的豫北收藏家
2017年9月6日,豫北小城濮阳,天空中飘着绵绵秋雨。
濮阳县胡状乡黄村小伙子张国旗在两个朋友的陪伴下,如约来到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原来,纪念馆负责人了解到他爱好红色收藏后,与他取得联系,并约好当天在单拐村见面。张国旗携带自己收藏的红色文献赶过去,想看看对老家的红色宣传是否有价值。
单拐村位于清丰县城东南30余里的潴龙河东侧,比较偏僻隐蔽,该村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仅有400余人,村小人少,但该村及周边一带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条件。1944年9月,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中共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进驻该村。1945年3月,中共北方局在代理书记邓小平率领下也进驻该村。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也曾进驻该村。1945年9月和1948年4月,冀鲁豫军区和分局所属机关和兵工厂相继撤离单拐村。单拐的这些革命旧址后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张国旗曾患小儿麻痹症而腿脚不便,让朋友开车并给他掂着装满历史文献的行李箱,赶到单拐纪念馆。纪念馆派专家对张国旗带来的20余件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内和日本国内出版的与冀鲁豫边区抗战相关的报纸、画报等文献进行了评估,经过四五个小时的仔细甄别和闭门讨论,最后纪念馆决定以一万元的价格征收张国旗带来的所有相关文献。
“这价格在收藏市场上就是‘白菜价’,基本等于白送。”尽管张国旗觉得评估的价格有点低,但还是爽快地与纪念馆签下了征集协议。他对陪同的朋友说:这些历史文献十有八九是让在日本旅游或工作的北京朋友想办法买来并带到中国的,日本政府后来已经严格限制这些反映中国抗战时期情况的历史文献离境了,这些历史文献当时一份平均采购成本就四五百元人民币,因为日本那些出售者知道中国的许多博物馆征集这些,所以价格往往很难讲下来。不过毕竟是家乡的红色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献的县级财政预算经费也不宽裕,不能只算经济账,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了解熟悉过去日本侵略者在自己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尽一份力量。
次日,张国旗又从自己家中骑电动三轮车来到濮阳市区的一家古玩市场找到了专门买卖旧钱币的老朋友,从他那里买了几千枚已退出市场流通的老版五角、一角硬币。老朋友说这么远还赶过来,打个电话让物流给你发到北京潘家园不就行啦,张国旗说多少天没见面儿了,凑着这次来家里见见聊两句。张国旗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主要卖旧书旧报刊,但也买卖一些退出市场流通的老版钱币。
张国旗生意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这些老钱币,这些比旧书报变现快,資金周转率高。不过,张国旗对文字有些敬畏,旧书报收藏得多卖得却很少。北京租的房子小,除了床就是书,有好几吨,老家几间瓦房中另有几十吨。他卖出去的那些旧书报占不到他收藏的一个零头,而他收上来的老版钱币绝大多数赚钱就卖,很少在手头积攒,“仅仅保留1997年和1999年的硬币,因为这两个年份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这两个年份的流通硬币(一元)及不再流通的硬币(五角、一角)现在存世量还很大,全国不知有多少亿枚,从收藏的角度讲并没太大价值,别人收藏钱币都是成套收藏或收集那些稀缺的年份币,贵精不贵多”。张国旗反其道而行之,对老家一个专门给超市兑换硬币的朋友说自己的小目标是1997年和1999年的一元硬币各收集10万枚,大目标是这两个年份的一元硬币各收集100万枚。
专门兑换硬币的朋友很吃惊,说这要占压不少资金,一般钱币收藏者很少要这两个年份的硬币,到时你的资金周转不开该怎么办呢?张国旗“狡黠”地笑了笑说,在广东有搞工艺美术的朋友,等攒够了10万枚或100万枚时,这两个年份的老版硬币很可能全部都退出流通领域了,可让广东的朋友以此设计制作与香港澳门相关的工艺品,到时有什么公益慈善活动真正需要时,也可以做点儿小贡献。
不屈服于命运而“站着走路”
如果不是5岁那年患上小儿麻痹症,那么张国旗的命运也许会是另一番风景。
1986年,张国旗出生于濮阳县胡状镇黄村。小时候的他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但5岁时的一天,他突然患上感冒,高烧不退。在村里诊所连续一个月打针吃药,烧虽然退了,但腿怎么也挪不动。父母不得已带他去郑州看病,诊断的结果很残酷:小儿麻痹症。
自此,张国旗开始随着父母东奔西走,到处治病,但一直没有好转。慢慢的,他的腿开始萎缩,不能站立。再后来,经过多方治疗,左腿有所好转,但右腿还是老样子,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
眼看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羡慕,但却无能为力。他天天缠着父母,要父母带自己去上学。9岁那年,父母终于将他送到学校。从此,在黄村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拄着双拐的小孩,每天一大早一瘸一拐往学校走。
初三那年,听说平顶山有个医生能给双腿做矫形手术,父母就带着张国旗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国旗终于能够摆脱双拐走路了,这让他欣喜若狂。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便是身有残疾,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站着走路。 因为赴平顶山治疗双腿,张国旗失去了考高中的机会。从平顶山回濮阳后,他开始思考着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他知道,父母终有一天会变老,不可能永远靠父母。
亲朋好友都鼓励他学门手艺,认为有手艺就不愁吃饭。但张国旗不愿意,他认为残疾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希望干一份与“文化”有关的工作。最后,经村里一位同乡介绍,他在市区找到了一份报纸发行工作。张国旗很爱这份工作,喜欢报纸散发出的墨香。他在整理、分发报纸的闲暇,认真阅读报纸,遇到好文章就剪下来。也是在报纸上,他看到了张海迪的事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做个像张海迪一样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工资不高,但因能有大量时间读书看报,张国旗也很是满足,连续干了不短时间。但是,由于人家主要卖中小学教辅类报刊图书,里面的书报逐渐不能满足张国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于是他就辞职,自己在学校和公园门口摆起了旧书摊,卖各种旧书旧刊,后来还在离当地两家大汽车站很近的城中村开了家旧书店,并雇用了两个患侏儒症的残疾人朋友帮助打理。
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张国旗虽然只是个普通百姓又行走不便,却喜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那些更加不幸的弱势者。2007年8月的一天,他听朋友电话里说到一个五岁小男孩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急需赴京做手术但家庭却无钱求医,孩子父母无奈之下准备捐卖自身器官,他从家中辗转换乘两次公交去给人家捐了100多元,回来连坐公交的钱都没了,不得不打电话让朋友去接他……
听从内心的召唤到北京
2007年年初,张国旗在河南一家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晚报上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邰丽华等将在距濮阳100公里外的安阳演出《千手观音》。他此前就特别崇拜邰丽华,很想目睹一下她的风采,于是就提前乘车去安阳。
不料,这场演出不对外售票,但大失所望的张国旗却幸运地碰到安阳电视台女导演胡妍妍。这位善良的导演给了他一张下一周商业演出的座位,而且是在第一排的价值666元的贵宾票,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他一张普通票的价钱88元。第二周,张国旗又去安阳,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王晶听胡妍妍说起有个外地残疾小伙两次赶百余公里路想看演出并想找偶像邰丽华弄张签名照,一口答应并邀请邰丽华在第二天早餐时陪张国旗聊聊,胡妍妍导演在艺术团下榻的宾馆给张国旗开了个单间,并安排他次日早上为艺术团送行。第二天和邰丽华共进早餐时,王晶团长做手语翻译,张国旗和他的偶像聊了不短时间。
临别时,王晶和邰丽华又邀请张国旗2008年到北京观看残奥会,并叮嘱张国旗以后有机会去北京不要再住宾馆,艺术团里有他住的地方。2007年春节过后没多长时间,张国旗就收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寄来的邮件,里面有邰丽华和他的合影照片及艺术团演出的DVD光盘及明信片,还有一封信,并附带了600元钱——信是艺术团负责外联的刘春辉写的,钱是邰丽华给的。在安阳共进早餐时,邰丽华就曾表示要为张国旗报销看演出的费用,不过张国旗婉言谢绝。张国旗收到邮件后激动万分,心想自己一定要做出点像样的事情来,也好能问心无愧地去北京。
握着拿到邰丽华给的600元钱,张国旗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很不自在,他最终决定还是到北京将这600元钱还给残疾人艺术团。“到北京后,我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住了三天。在这里看到很多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平时面临的困难比自己要严重得多,但他们都非常乐观,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精彩的人生,这让我大开眼界、大受鼓舞。”2008年初,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采访的一位记者给张国旗打电话,称快开奥运会了,每天都很忙,如果有时间可到北京帮他一段时间,“我放下老家的工作,很快赶到北京,从3月份一直到北京残奥会结束”。他在那里帮那位记者整理一些资料图片,耳闻目睹了很多残疾人令人感动的事迹。
北京残奥会结束后,张国旗回到老家,他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不久,他成為了老家一个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三月爱心社”的志愿者,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常给朋友和别人发的一条手机短信,就是: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善良,你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别人;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善良,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这是《千手观音》里的一句话,张国旗牢牢地将这句话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张国旗买卖旧书时就特别留意收藏张海迪、保尔等与残疾人相关的励志方面的书报资料,在老家濮阳开旧书店时曾想通过自己努力专门办个这方面的残疾人事迹图书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去北京见过大世面的张国旗终于向朋友表示:老家文化氛围还是根本没法和京城相提并论,想把买卖旧书旧报的事业维持下去只能硬着头皮去当“北漂”了。
到北京当“北漂”!亲戚朋友们都以为张国旗“疯了”,北京那种大城市,一般农村人如没技术,去后都难以生存,更何况一个残疾人,腿脚不便呢!但张国旗却有自己的目标,他从心底里认为,在濮阳小城干旧书报买卖可能会养活自己,但活不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去北京,那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2011年,张国旗关掉自己在老家的书店,来到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初到潘家园时,他在附近租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虽然之前也在北京待过几个月,但对偌大的京城还是非常陌生。一些客户买旧书要求送到家里,张国旗却根本摸不清人家的位置,他买了一份地图,有时为了给别人送一本书,早晨五点就出发坐公交,来回路上就花费四五个小时,吃饭也没有规律,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
可以想象,一个文化水平不高且腿脚不便的外地残疾人独自在京城生活生存,是如何的艰难、辛苦。期间的酸甜苦辣,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言难尽”。但是,只要精神满足,身体受再大的罪他也愿意。他咬着牙,硬着头皮还是坚持下来了,总算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渐渐地,他在潘家园的旧书市场上逐渐有了一定的固定客户,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与影响。
“潘家园保尔”的红藏情结
刚到北京时,张国旗想把收藏重点放在残疾人励志事迹方面的报刊图书资料上,他收藏了解放前形形色色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国家图书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图录》(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介绍,国家图书馆现藏最早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是1947年9月冀鲁豫书店版,而张国旗收藏的中文译本中有10余种都是1947年之前的,“最早的版本是1937年上海一家书店的,当时发行量也很少,据说商务印书馆曾收藏过这个版本,但商务印书馆后来也遭到过日军炮火轰炸,该书存世量更是寥若晨星了”。 日本人近代以来一直很重视对中国和前苏联的全方位无死角的彻底研究,1937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自然也不免被日本人所收藏和研究,张国旗所收藏的1937年版本就是从日本内务省流出的。张国旗在老家所购分期付款的房子贷款还没有还清,买这本书却毫不犹豫地砸了人民币4500元。
由于收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张国旗发现自己对红色文献更感兴趣,革命者身上的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气质,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他的收藏重点转向了红色文献。“遇到让自己激动的红色文献,大脑就好像有点儿不好使,总想收藏起来,好像这样才能恢复正常。”废品站、旧书摊儿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他还通过网络与人交换藏品。
一天,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纪玉成在北京潘家园市场注意到张国旗的小摊,了解他的收藏品后,对这个20多岁的北漂残疾小伙非常赏识。在这个年已古稀的忘年交或者说伯乐、知音的大力推荐之下,张国旗破格成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文献)会员。
在对红色文献的收藏中,张国旗尤其注重收藏与老家濮阳及冀鲁豫边区有关的红色文献,他收藏有不少家乡名人的相关资料。
段君毅是濮阳范县白衣阁(原属濮县)人,解放前在冀鲁豫边区就是个毁家纾难积极革命的闯将,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张国旗收藏有不少与段君毅相关的文献资料。郑板桥曾当过范县县令,字画被称是一绝,张国旗也收藏有其字画石刻拓本。
濮阳杂技久负盛名,张国旗就有“文革”后濮阳杂技团首次进京演出的相关报道资料。网上有人卖民国年间出版的仿明朝嘉靖版的《开州志》,卖者称是重庆《开州志》(重庆万州历史上曾叫开县,亦称开州)。但张国旗一看书内序中有“颛顼”“帝丘”字样,就知道是自己老家濮阳的《开州志》,随即花1600元买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老家的图书馆和檔案馆最早只有1964年出版的影印明朝嘉靖版《开州志》。
出身偏远农村,仅有初中文凭的北漂残疾小伙在文化情结、红色情结、家乡情结的内心召唤下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轨迹呢?张国旗微微一笑:“我所理解的成功就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爱看书的人眼中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看来能毫不犹豫的买下自己想要收藏的那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州志》等图书报刊和二战时日本兵从中国寄给家人的信件等,就是自己的成功,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对此已经知足了。”
责任编辑 曹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