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13D基因突变导致隐性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4型一例(附视频)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0岁,因"渐进性手抖、头抖、步态不稳20年"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成年早期渐出现双手、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及右下肢僵硬感,动作笨拙,精细动作欠协调。症状缓慢加重,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抖动,伴有发作性头颈部向右扭转、颈部僵硬感,步态。

症状体征

神清,精神可,言语略欠清,伴有颤音,步态蹒跚,步基宽、步幅不等,走直线不能,行走时头颈部略右偏,左肩略高于右肩,躯干向右侧轻度扭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运动各方向自如,可引出复合Ⅰ度水平眼震,角膜K-F环(-),悬雍垂略右偏,软腭反射消失。四肢肌力Ⅴ级,双上肢肌张力变异性增高,双下肢肌张力中~重度折刀样增高,头部、双手可见中度姿位性震颤,双手指鼻时可见中重度意向性震颤,双手快复轮替动作完成笨拙。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明显摇晃不稳,闭眼时向右侧倾倒。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踝阵挛(+),双下肢Babinski征(+)。

诊断方法

颅脑MRI特征为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皮质锥体束病变和小脑萎缩。基因靶向二代测序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VPS13D基因存在2个新发复合杂合突变,经家系验证该突变分别来自患者父母。

治疗方法

给予改善震颤,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缓解下肢痉挛状态,改善线粒体代谢、神经保护对症处理。

临床转归

门诊随访患者近1年时间内,患者共济失调、震颤及痉挛状态症状较前无明显加重,日常生活、工作轻度受限,但尚可独立完成。

适合阅读人群

神经科

其他文献
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免疫调控密切相关,免疫代谢是近年来脓毒症免疫干预的研究热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机体代谢调控的经典信号通路,参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巨噬细胞极化、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T细胞发育及功能调节,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
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
目的抗凝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患儿的关键治疗。然而,监测抗凝的理想策略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评估实验室抗凝监测指标在儿科ECMO中的应用。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四级学术型儿童医院。对象2010至2016年在非心脏PICU中插管行ECMO的儿童。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从企业数据库中提取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结果和肝素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13岁,因"精神异常及运动障碍1个月余,抽搐2次"入院。患儿既往体健,12岁初潮。1个多月前升入初中,参加军训后无力,精神萎靡。此后出现精神异常、间歇性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抽搐发作等,间断低热20 d,智力运动倒退,有时胡言乱语,烦躁,偶可说短句或单字,无主动交流,不能独走、独坐。外院疑诊"免疫性脑炎",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阿昔洛韦、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3岁11个月,因"发现生长速度缓慢3年余"门诊就诊。患儿生后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平均5~7 cm/年,体重增长更慢。患儿平素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听觉嗅觉障碍等不适,平素睡眠胃纳可。按时预防接种。患儿系G3P2,孕37周剖宫产,出生体重1.8 kg,2岁会走,3岁左右走路稳,能简单说话,口齿不清晰。母亲孕期体健,母亲孕24周左右行四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偏小,羊水少,行羊水穿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6岁,主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4 d"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者4 d前熬夜后出现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长,约3~4 h,伴持续性左耳耳鸣,耳鸣为"嗡嗡"声,伴左耳耳闷、左侧头痛及眼眶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耳痛及耳流脓,无口角歪斜,无意识丧失,无畏光畏声等表现。后眩晕好转,仍有头晕,伴走路不稳感,伴膝关节疼痛感。患者因听力无好转,1天前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0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8年"就诊。 8年前学走路即发觉步态异常,不能跑步,双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侧足下垂,下蹲后难以站起,体育成绩差,1年前始出现双手活动不灵活,不能提重物,无肢体麻木、疼痛,无言语含糊、吞咽困难。二便正常。9年半前始发现双耳聋,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双眼视力下降,发育慢,无特殊用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有1哥哥自幼耳聋、步态异常,7岁时意外死亡,3个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