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听课不够专心是老师上课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听课不够认真,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改走了这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难以解决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从设计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方案三个方面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上课听课不认真的问题,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习;评价
新课改走过了10年,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会看到许多老师在讲台上泛泛地讲,学生貌似认真地听着。同事在办公室谈论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抱怨:“看到他们在认真地听,但是叫起来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还有的你走到他跟前看到他翻的课本页码根本不是老师讲的内容。对这些孩子真的无语了!”这些抱怨,在以前自己也有同感。是啊,数学教学内容单纯的讲解是很枯燥的,若不能很好地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是被动的听课,那么我们的课堂只能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近几年,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摸索出了一套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下面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用心设计导学案,预习效果令人惊讶
课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是让他们找到自信的好办法。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预习能力还比较差,我就选一些学习内容相对浅显的让他们预习。但这种预习,并不是单纯的看看课本,背一背概念,而是教师要充分地设计好预习的导学案,学案要先复习学过的跟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然后设计学习感兴趣的活动去让他们探究自己发现新知识,找到掌握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
例如:在让学生预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新授课时,虽然孩子刚刚接触立体图形,但是他们对长方体在低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导学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都能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调动给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我提前给他们安排任务:哪个小组按照导学案的内容能够在课上给大家讲明白,那老师将会给小组内加分哦!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格外的用心,有的小组还提前在小组进行练习讲解,这一做法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能力。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有了充分地预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这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我们班64个人,分成两组做游戏,每组32人。若两个组比赛站队,应该能站几排几列?看那个组排法多?
接着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分成了两组进行了比赛。很快两组有了结果。我又让学生分组汇报,课堂变得异常精彩。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是把因数和倍数理解透了,预习效果好,把他们带到具体的情境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若是我们每堂课都能够精心去设计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三、悉心制定评价方案,每个学生都会灿烂
预习的效果与课堂的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是这种精彩是否长效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制订了自己的小组评价方案: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取给小组加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号学生发言加1分,2号发言加2分,依次类推。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为了多得分就让学困生发言,害怕他不会就教会他。这样既辅导了学困生,达到了互教互助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然,为了能够极大地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我每两周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汇总,并表彰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除了发流动红旗之外,还满足小组的一个愿望:比如有的小组希望老师带他们小组一块吃一顿饭,我会毫不犹豫的掏腰包请客;有的小组希望每人要一张喜报,我会自己掏钱给他们印制……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话,“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既然学生不愿意看老师在那儿独自表演,我们那又何必呢!最后呼吁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放手把舞台给学生吧,他们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习;评价
新课改走过了10年,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会看到许多老师在讲台上泛泛地讲,学生貌似认真地听着。同事在办公室谈论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抱怨:“看到他们在认真地听,但是叫起来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还有的你走到他跟前看到他翻的课本页码根本不是老师讲的内容。对这些孩子真的无语了!”这些抱怨,在以前自己也有同感。是啊,数学教学内容单纯的讲解是很枯燥的,若不能很好地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是被动的听课,那么我们的课堂只能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近几年,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摸索出了一套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下面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用心设计导学案,预习效果令人惊讶
课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是让他们找到自信的好办法。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预习能力还比较差,我就选一些学习内容相对浅显的让他们预习。但这种预习,并不是单纯的看看课本,背一背概念,而是教师要充分地设计好预习的导学案,学案要先复习学过的跟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然后设计学习感兴趣的活动去让他们探究自己发现新知识,找到掌握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
例如:在让学生预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新授课时,虽然孩子刚刚接触立体图形,但是他们对长方体在低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导学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都能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调动给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我提前给他们安排任务:哪个小组按照导学案的内容能够在课上给大家讲明白,那老师将会给小组内加分哦!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格外的用心,有的小组还提前在小组进行练习讲解,这一做法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能力。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有了充分地预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这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我们班64个人,分成两组做游戏,每组32人。若两个组比赛站队,应该能站几排几列?看那个组排法多?
接着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分成了两组进行了比赛。很快两组有了结果。我又让学生分组汇报,课堂变得异常精彩。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是把因数和倍数理解透了,预习效果好,把他们带到具体的情境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若是我们每堂课都能够精心去设计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三、悉心制定评价方案,每个学生都会灿烂
预习的效果与课堂的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是这种精彩是否长效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制订了自己的小组评价方案: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取给小组加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号学生发言加1分,2号发言加2分,依次类推。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为了多得分就让学困生发言,害怕他不会就教会他。这样既辅导了学困生,达到了互教互助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然,为了能够极大地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我每两周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汇总,并表彰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除了发流动红旗之外,还满足小组的一个愿望:比如有的小组希望老师带他们小组一块吃一顿饭,我会毫不犹豫的掏腰包请客;有的小组希望每人要一张喜报,我会自己掏钱给他们印制……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话,“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既然学生不愿意看老师在那儿独自表演,我们那又何必呢!最后呼吁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放手把舞台给学生吧,他们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