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下粮食供求体系变化趋势探析

来源 :粮食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逆城市化或去城市化是一个人口迁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过程,人们从城市地区迁移到城郊地区甚至农村地区,与城市化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而在城市化水平达到巅峰后往往伴随着逆城市化趋势的开始。粮食供求体系对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而粮食安全一直
  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因此进行逆城市化下粮食供求体系变化趋势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粮食安全与保障;弹性粮食供求体系;弹性城乡区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805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等指出:“目前中国约70%的人口已经实际进入城镇及其周边地带,这一周边地带在行政形式上可能仍然属于农村,但是其生产生活形态已经与城镇没有差异。从人口居住地理分布的角度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中国人口向城镇聚集,中国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社会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化水平达到顶峰后往往伴随着逆城市化趋势的开始。随着大规模机械生产取代简单劳动的浪潮兴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进城务工人员将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的大趋势下,尽管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未达到西方国家普遍开始出现逆城市化趋势时的水平,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空间区域分布,以及大中型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水平,不能排除中国提前开始逆城市化趋势的可能。
  粮食供求体系对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目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60%,而实际城市化水平在2017年7月就达到了70%。城市人口密集,不适宜进行正常规模的粮食种植,人们日常的粮食消耗只能通过向国外进口和农村“集体农庄式”的承包户承包农田进行大规模种植来满足。如果中国提前开始逆城市化浪潮,那么返乡人员就可以利用闲置的耕地满足自身的粮食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城市。这样不僅减少了城市粮食的需求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对城市粮食的供应量。逆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粮食供求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如若能推动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外依赖,无疑会对维持国内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逆城市化概述
  逆城市化与城市化相反,是人们从城市向农村社区迁移的过程,指人们能够探索区别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替代方案,从而改变偏好的居住地点。人们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地区主要有城郊和农村工作机会的增加、资源承载力更大的自然环境和更简单的社会关系等原因。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系、在家工作,这意味着一些就业机会不再需要到城市中获得。
  在过去几年中,大量的公司和企业会通过雇佣较贫穷国家的工人来获取廉价劳动力,并基于此开展外包业务。近年来,大量企业一直在尝试农村直接采购,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方案来减少公司的开支,其中涉及使用中小城镇人员作为劳动力来源,为城郊和农村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城郊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得到的报酬虽然较少,但是可以选择在家工作,不需要将整个家庭搬到城市中,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因此逆城镇化趋势下的新型工作模式不仅减少了公司的开支,也保证了员工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还可以促进员工家庭的和谐。最近几年,社会上一直有一种“逃离北上广”的舆论浪潮,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在大中型城市中的生活费用越发昂贵,还体现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的诉求。
  此外,人们还会受到气候、就业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那些在城市中没有比较稳定家庭的人往往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会更为剧烈。选择住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居住的人们发现农村和城郊地区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安静、生活空间更大,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较小的城镇也有方便的购物渠道以及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对于精英阶层,就业并不是离开城市转移到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另外一个休闲用途的住宅,拥有多套房子,分别用来满足城市中的工作需要和城郊地区的休闲用途。随着资金的积累,精英们可能不需要继续工作就可以维持自身生活,然后出现定居城郊或者乡镇的趋势,这也反映了部分精英阶层的逆城市化趋势。
  2粮食供求体系概述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粮食需求和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粮食首脑峰会曾将粮食安全定义为:“所有人都能长期在粮食供应上得到保障,身体上和经济上都能有充足、安全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积极健康的生活需要和一定程度上的食物偏好。”
  过去的粮食供应主要是在农业层面保证基础农作物的稳定供应,解决温饱问题。为解决温饱问题,国家一直集中在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在农作物生产水平、集约化的粮食集散地和物流等方面的工作,以此来降低粮食价格并保障基本食品的经济性。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因此对世界粮食商品化结构和粮食价格等贸易动态已采取高度重视,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地方环境平衡和各地社会结构协调发展,这些焦点的集中体现就是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传统上人们将城市化进程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粮食供求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城市和地区粮食需求与正确管理是与粮食供应和分配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城市区域系统,也反过来影响粮食供求体系的相关功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一复杂的决策系统需要得到更多的抽象工具,如数学建模和概念模型常常被用于对这些政策进行评估,这样可以达到量化粮食政策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目的。构建的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对未来政策的评估数据,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尽可能完整地考虑政策对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态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定性框架模型能够描述和突出潜在的结构并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系统结构可以被描述为主要系统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这些组件通常被链接在多个结构中进行反馈循环。通过因果循环图概念化的反馈,分析描述该系统有助于确定描述系统组织的主要规则,并可以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在特定条件下,某一回路的支配性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决定了系统的行为模式,这一回路就是粮食供求体系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核心和重点。反馈回路的存在和识别使得定性预测粮食供求体系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变化,反馈回路将不断进行新的循环。   考虑到粮食供求体系的结构,定性分析可以进一步用作定量动态模型建立的基础,以支持对粮食供求体系功能的理解和设计政策方案的辅助工作。系统思维和系统动力学是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粮食供求体系的两大思维方式,粮食供求体系系统结构可以通过系统思维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开发。绘制因果图或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映射内部信息和验证外部反馈存在性的技术,可以形象地反映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建模过程需要识别和定义问题,整个系统的概念化和定性建模往往影响对系统初始状态的定义。系统思维和系统动力学可以通过分析粮食供求体系系统结构来设计更好的城市食品政策,因为这两个思维方式增强了洞察力的启发和分析良好政策执行的可能性。
  当前世界正在不断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不断增长的城市和城市化进程供应粮食。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过程仍在推动着当前的粮食供应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在具有特定技术和社会生态特征的城市区域系统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将是食品供應和分配系统。在对以城乡结构一体化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进行系统的了解后,综合考虑系统生物物理边界和社会目标,可以对逆城市化下粮食供求体系变化趋势进行总体趋势上的分析。
  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粮食供求体系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估计当地土地的环境承载能力。(2)如何在规划用地上加强农村供应和城市需求之间的联系。(3)如何制定合理的城市政策,并以此降低突发事件对市场规模和当地生产规模的影响。(4)如何提高农业、分销和市场的效率。(5)如何建立社会代谢平衡的城市以及加强城市周边和农村功能上的联系。
  乡镇发展模式是建立和优化可持续粮食供求系统和应对粮食危机的核心问题。随着逆城市化的发展,这些区域关系的变革和结合将开辟城乡区域结构发展的新路径——向有弹性的农业粮食供求系统过渡的新区域结构。
  3当前粮食供求体系的特点
  3.1粮食供求区域失衡
  粮食作为人类日常所必须的基础需要,无论人类身处何处,都会定期消耗一定的粮食,且个体粮食消耗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当前人口密集区域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大部分粮食供应源于跨区域的运输,而国内主要产粮区域固定,且成片分布,一旦这些区域被摧毁,将面临国内几乎无粮可用的局面,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将产生极大的威胁,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3.2实际供求双方严重隔离
  粮食实际供应方和实际需求方之间出现层层中间商,两者被严重隔离。中间商的层层剥削,压低了种植业从业者的利润空间,不利于调动种植业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重了城市居民的食品费用支出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恩格尔系数。粮食实际供应方和实际需求方之间出现严重隔离是导致种植业从业者收入普遍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中间商对粮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种植业从业者的耕作方式。如中间商大多对粮食的产量、观感质量和单位成本更为关注,而对农药残留量、营养价值等难以量化考核的指标不太重视,促使了种植业从业者大量种植营养价值待定但产量高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以牺牲粮食安全和营养价值为代价,不断追求单位成本的降低,在种植过程中不加节制地使用农药,形成了农作物营养价值不断下降和粮食安全问题频发的恶性循环。
  3.3粮食生产者不断转换为粮食纯消耗者
  由于当前“轻农”观念和“价低伤农”现状的影响,加之农村种植作物种类未经过科学指导,频繁出现滞销和供不应求的脱销现象,以及中间商的层层剥削,导致种植业从业者收入增加缓慢。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失,大量年轻人放弃农业生产,进城务工,把土地留给家中的老人或者妇女耕种,直接导致农村种植业人口老龄化、农业人口空洞化和农村种植业破产化,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数量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作物利润涨幅不同步,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相对于工业和城市基础建设滞后,使得种地隐形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降低,催生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局面。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进城后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后,每天直接或间接消费的粮食与以往相比将会增加20%左右。农民工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进城后却大大增加了粮食消耗量,此消彼长,加剧了粮食供求体系的不平衡。
  3.4机械化推广范围有限
  中国农村太多都是梯田,大部分都是分散的耕地,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荒废。当前已将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部分耕地进行了机械化作业推广,但大多原本只需经过简单的改造就可以适宜机械作业的耕地,现在需要政府投资或者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将农田进行大规模改造,小田改大田,然后通过土地承包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场,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3.5粮食信任危机频发
  当前绿色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上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转基因的原理是跨物种地进行基因转移,包括添加基因和删除基因两种操作。由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动物的基因植入农作物中,这种跨度很大的基因移植使得人工选择远远超出了自然选择的范畴。这种大跨度并且没有经过自然选择的农作物植株,如果没有进行长期的临床试验,那么用该作物制成的转基因食品将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加上类似“上海世博会严格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严防转基因食品流入世博会,保证前来参观世博会的各国人士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中央国家机关特供食品要求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北京奥运会严格检测转基因食品,严防转基因食品流入奥运会”等消息的传播,以及社会各界学者进行的一次次大辩论,使得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种天然的抗拒,粮食信任危机频发。
  3.6粮油定价权旁落
  中国国内粮食定价话语权旁落,以大豆市场的情况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其凭借国际资本,对中国粮食供应的上、中、下游形成了控制,中国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众多品牌早已被跨国粮商以投资合作的方式兼并。中国农业农村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不够吃可以从外国进口,而且进口粮食价格比国内便宜。”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政府官员对此缺乏更深的认识。   3.7粮食种子几乎被外资控制
  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转基因种子留种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转基因技术导入的新性状属于显性性状,耗时耗力地对杂交种子的后代进行选择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种子。但是一旦种子同时也利用了杂种优势,从保持高产的角度来说,留种就不现实,因为后代会性状分离;没有利用杂种优势的种子,由于研发转基因种子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种子公司会要求种植业从业者购买种子时签订协议不要留种,这样做看起来是逼迫种植业从业者不得不断向种子公司购买新种子,但实际上这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种子研发行业不断开发新品种的动力。但是国内种子行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外资几乎取得了垄断地位,使得种子的价格过于昂贵,每年购买种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外资对种植业从业者的剥削,在特殊时期种子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3.8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加之过往不太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前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对土壤产生了重大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没有那么直观,只有在污染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发出刺激性气味时人们才能发觉。而进行定量分析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和对土壤内的农作物进行监测,甚至加上人畜健康的营养研究才能最终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时通常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稀释和扩散,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分布不均匀。随着污染物不断累积,污染重的地区污染物降解慢,将对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失。土壤污染还具有难以逆转性,由于重金属等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即使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也难免出现残留。此外农药使用量剧增,次数更加频繁,是污染的又一大原因。因为这一原因,农作物害虫的耐药率大大增加,此时需要使用毒性更强或者作用原理不同的杀虫剂,但这也会进一步增加害虫的耐药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简单切断污染源的方法难以恢复,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农作物安全的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加。
  4粮食供求体系新趋势
  在逆城市化趋势下,从事简单劳动的进城务工人员被机械化所代替,面对高昂的居住成本和消费水平,从事简单劳动的务工人员将开始返乡之路。为了将这批返乡农民工妥善安置,政府不得不提前开始进行农村、乡镇及中小城市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劳作条件,大兴农田水利,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这也正是目前大规模进行新农村建设目的所在。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面对大城市越发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乡镇日益增加的工作机会,也会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乡镇的静谧与安逸。
  4.1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的情况将得到缓解
  人口转移到相对地广人稀的地区后,那些闲置的耕地可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闲置,土地的肥力已经得到充分的积累,比较适宜耕作。而迁移过来的人口带来的是对粮食的需求,迁移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员将在高科技的帮助下重新开始耕作,满足局部地区的部分粮食需求,或者通过小规模耕作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那部分不愿意從事耕作的迁入人口客观上减轻了迁出地的负担,将使得粮食需求更加分散,粮食供求体系更有弹性。
  4.2粮食实际供求双方联系加强
  在区域性自给自足供给趋势中,粮食实际供应方和实际需求方地理位置相邻,运输成本降低,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信息不对称性减弱,长期定向交易趋势加强。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供求主体信息交流渠道多样,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实现O2O(Online to Offline)式的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互联网+粮油直销新模式,既可以打造区域内部商圈,也可以跨区域进行直销交易,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线上平台,形成“互联网+”的格局;减少了中间商的层层剥削,种植业从业者的利润空间得以提高,调动了种植业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促进过去“轻农、贱农、贫农”观念的变革有更为积极的作用;中间环节的减少还可以降低分担在消费者身上的中间环节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粮食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3从以中间商需求为导向逐渐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耕作模式加速从以中介商需求为导向到以实际消费者为导向,更加注重粮食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以实际消费者为导向的耕作模式强调了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关注的食品需求,即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
  虽然这三个指标难以通过对农作物成品直观的观察进行评价,但是可以通过种植业从业者以自身的信誉或其他担保机构的保证作为保障,对种植核心过程形成书面报告,那么消费者只需要进行简单合理的逻辑推理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定性评价(如种植业从业者以自身信誉或附加其他担保机构的担保来确认种植过程中采用了经过自然选择或已经进行足够长时间进行安全性验证的农作物种子、很少甚至不使用化学杀虫剂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制品、良好的光照降水和足够肥沃的土地)并进行少量购买,在食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从中进行初筛,进行第二次定性评价,如有需要还可借助生化实验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评价信息公开,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过长期的试探性合作,即可决定是否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越来越多的实际消费者与实际种植业从业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建立,会促使实际种植业从业者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促进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和平化解,实现多赢局面。
  4.4机械化推广将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通过对农田进行大规模改造,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得机械化得以普遍推广,有助于发展现代化农场。主要内容是铺设利于机械通行的道路,开辟水渠利于灌溉,将分散的水浇地整合成高标准农田,随后通过流转成立种植合作社,按照每家土地面积的多少配股。不愿从事种植业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坐地分红,增加收入。还可以参考目前热门的PPP模式,联系实力较为雄厚的种植企业,共同对土地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平整土地、建设水利灌溉设施、铺设硬化生产道路解决过去农田抗洪涝灾害能力弱、机械化生产能力低的问题。   4.5商用粮食中精细作业比例大幅上升
  传统商用粮食主要考虑产量和观感质量,不注重粮食产品的可溯源系统建设,是以量盈利的典型体现。未来商用粮食将更注重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强调粮食产品的可溯源系统建设,注重非中间环节的实际供求双方点对点的长期合作,是以质取胜的典型体现。过去粮食供应结构主要以粗放型为主,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注重量的积累,这正是推广粗放型作业的目的所在。未来粮食供应结构向精细化转变的趋势越发明显,因为供应体系的目标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转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最典型的三大需要就是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而满足多样化必然需要适当的精细作业模式,但传统的粗放作业模式并不会被消灭,只是会在数量和规模上相应减少。未来个体家庭户出于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的考虑,自用粮油将更倾向于与实际种植业从业者建立点对点的长期合作关系,然而大中型餐饮企业由于需求量大,追求性价比高的粮油来源,可能仍然会更倾向于以中介商渠道采购为主。
  4.6粮油定价权更加灵活,受外资影响程度减轻
  据相关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随着个体家庭户从以四大跨国粮商为代表的粮油供应中间商处购买粮油产品量的减少和国内精细化作业的精品粮油点对点供应模式的发展,以四大跨国粮商为代表的粮油供应中间商将不再对粮油供求体系形成绝对的垄断地位,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权。随着消费者对精品粮油的不断了解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四大跨国粮商为代表的粮油供应中间环节的垄断地位还将进一步受到冲击。
  4.7普遍推广种子选育分级技术
  科学的粮食种子选育分级技术将在种植业从业者中普遍推广,粮食种子被外资把控的局面将基本消失。随着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以种植业对代表的农业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此时未经自然选择的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流通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等指标的验证已趋于尾声,转基因和杂交技术也趋于成熟。可以对自然选择、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形成的种子进行分类,确定出几大类型,并标注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的产量、营养价值、安全性等量化指标,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分数,再以此进行分级。种植业从业者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目标进行种子选择,并在销售时标明种子的级数或型号。在准备留种时,种植业从业者可以在监管人员见证的情况下,对预留种子进行随机取样,由拥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分级鉴定,作为种子售卖的依据。在粮食成熟時在监管人员见证下,对粮食成品进行随机取样,由拥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分级鉴定,作为成品分级销售的依据。科研用途的粮食种子可以从无数个个体农户的预留种子中优中选优,促进粮食种子人工选择技术的进步,打破粮食种子被外资把控的局面。
  4.8土壤污染治理成为新焦点
  土壤污染治理将成为新焦点,核心是立法明确权责关系。目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受到广泛关注,而土壤污染却鲜为人知。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该确定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范治理制度,根据污染源进行分类、根据污染程度进行分级,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质量监管。未来的核心工作将是立法工作,当前土壤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不健全、要求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监管部门缺少有效的法律依据,迫切需要制定专门法律。同时考虑到历史遗留问题多,责任追究和费用追偿制度尚未形成,为明确各方责任,需要合理有效地解决和分配防治费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立责任体系。
  5结论
  逆城市化作为一种趋势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与之相随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任何区域都需要一个人口阈值来规划区域发展。只要没有大幅超过或者低于这个阈值,人口的微小变化不会对区域发展规划和空间结构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一旦出现大规模或突然的变化,可能会因人均分担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太高或者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规模无法满足现有需要而导致城市崩溃。
  本文指出了目前粮食供求体系存在粮食供求区域失衡、实际供求双方严重隔离、粮食生产者不断转换为粮食纯消耗者、机械化推广范围有限、粮食信任危机频发、粮油定价权旁落、粮食种子几乎被外资控制和土壤污染严重这八大现状。主要探讨了逆城市化下粮食供求体系变化新趋势,包括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的情况将得到缓解、粮食实际供求双方联系加强、从以中间商需求为导向逐渐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机械化推广将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商用粮食中精细作业比例大幅上升、粮油定价权更加灵活、普遍推广粮食种子选育分级技术和土壤污染治理将成为新焦点这八大新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体系将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均衡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调整,粮食安全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选取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甘油为基础材料制备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薄膜,并对薄膜进行抗拉强度和变形率测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原料添加含量对薄膜的影响,根据数据结果选取恰当因素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出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薄膜最佳配方。试验可知,当玉米秸秆淀粉添加量为3%、甘油添加量为1.5%、聚乙烯醇添加量为3.5%时,此时薄膜的抗拉强度为22.78MPa,变形率为73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HPLC-DAD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曲面法(RSM)对影响稻谷中叶黄素提取效果的四氢呋喃用量、KOH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和提取温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各因素与叶黄素提取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响应曲面法优化稻谷中叶黄素最佳提取方法为四氢呋喃15.5mL、KOH甲醇溶液质量浓度0.1g/mL、提取温度51℃,稻谷中叶黄素提取量为(1.63±0.03)μg/g。运用HPLC-DA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转城市转移,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农业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例,对嘉兴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已延伸至众多领域,同样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教材+板书+PPT”已严重落伍,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方式应与网络技术和多样化媒体相结合。“零零后”的学情发生重大变化,出生在网络时代的他们对在校教育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要求任课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总结传统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基础》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探析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定位,提出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思路和路径的改革。  [关键词] 高职 公共基础课 教学改革  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提出,要“发
期刊
〔内容提要〕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当前面临农村土地大片闲置、撂荒等问题。土地资源被荒废,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土地流转便成为土地高效利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力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对吉林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
期刊
[内容提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最强音的召唤下,高职院校则要投身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以高职烹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视角,研究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 技能大师工作室 创新创业教育 烹饪专业  一、烹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为加快烹饪专业建
期刊
[摘要]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发展特色农产品成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位于湖北省洪湖市的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对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出口贸易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针对公司现阶段存在的区域合作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利益联结不完善、融资困难、出口贸易顾虑多等问题提出對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湖北华贵食品有限
期刊
〔内容提要〕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与后疫情时期成为各地方政府关注热点,税务机关利用税收大数据时实反映地区复工复产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分析成果成为地方政府精准施策主要依据。本文通过DEA模型对辽宁省各地复工复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税务精准帮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复工复产 DEA模型 税务帮扶  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提供高质量分析产品,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是税务部门当前
期刊
[内容提要]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超过了1.5亿吨,并仍以8% -1 0%速度不断递增,我国现在已成为垃圾制造大国。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每年因垃圾处理方式失当而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约在250-300亿元之间,因此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施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了我国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之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