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环保内容的有机渗透教育,由浅入深地渗透环保知识,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专题活动。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垃圾分类;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前进,人类的探索已伸向太空,但是当回头瞭望地球时,才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生存环境已处于相当严峻的境地:人口膨胀、森林锐减、城市扩张、沙漠蔓延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在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育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虽然年幼力薄,但幼儿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对于整个环境保护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幼儿期是环境保护意识萌芽和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幼儿就能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正确意识。
垃圾分类是人们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处理和回收利用,在国外实行已久,目前垃圾分类在我国也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教育也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韩国,环保教育包括垃圾分类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另外,现在孩子的父母没有学习垃圾分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首先可以从他们自己做起,知道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监督,监督成年人进行垃圾分类。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讲授,幼儿倾听”的方式获得的。而在新型的环境教育中,则更加注重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互动网络,积极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自然、社区、家庭及各种人文资源,达成环境教育资源的综合化,多向化和整体化。
一、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及意义,我们可以采取许多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如:在每个班及幼儿园的公共场所设置形状可爱的垃圾分类箱,其中绿色的垃圾箱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上面贴满了可回收垃圾的图片;黄色垃圾箱则是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并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把垃圾送回家”、“我是有用的”、“看谁分得对”等。以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另外,老师在制作教具,布置教室和户外橱窗时都注意使用所回收的“垃圾”让幼儿看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老师也不断教育幼儿要爱惜物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为幼儿创造环保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塑造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我们无法想象,幼儿在一个不具有浓厚环保内涵的自然美的环境中,能做到“垃圾不落地”、能感受到“生活更美丽”。因此,要首先为幼儿创建一个优美、整洁、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師要为孩子们起到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举手投足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孩子效法的榜样,幼儿尤其如此,因此,要使这一主题落实到实处,教师们首先要自己做到。
三、走出校园,扩大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儿童很多习惯养成的最佳期。不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环保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应该走出校园,把环保教育切实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我认为,孩子应该多到室外活动,应鼓励幼儿把在园内学到的知识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给身边的其他小朋友;鼓励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行为;鼓励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而且在其他地方都要做得一样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觉地自制物品的兴趣。使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把垃圾分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这必将对孩子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全方位培养,使幼儿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垃圾分类环保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成年家庭及周边亲人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垃圾分类;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前进,人类的探索已伸向太空,但是当回头瞭望地球时,才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生存环境已处于相当严峻的境地:人口膨胀、森林锐减、城市扩张、沙漠蔓延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在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育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虽然年幼力薄,但幼儿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对于整个环境保护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幼儿期是环境保护意识萌芽和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幼儿就能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正确意识。
垃圾分类是人们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处理和回收利用,在国外实行已久,目前垃圾分类在我国也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教育也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韩国,环保教育包括垃圾分类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另外,现在孩子的父母没有学习垃圾分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首先可以从他们自己做起,知道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监督,监督成年人进行垃圾分类。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讲授,幼儿倾听”的方式获得的。而在新型的环境教育中,则更加注重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互动网络,积极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自然、社区、家庭及各种人文资源,达成环境教育资源的综合化,多向化和整体化。
一、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及意义,我们可以采取许多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如:在每个班及幼儿园的公共场所设置形状可爱的垃圾分类箱,其中绿色的垃圾箱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上面贴满了可回收垃圾的图片;黄色垃圾箱则是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并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把垃圾送回家”、“我是有用的”、“看谁分得对”等。以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另外,老师在制作教具,布置教室和户外橱窗时都注意使用所回收的“垃圾”让幼儿看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老师也不断教育幼儿要爱惜物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为幼儿创造环保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塑造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我们无法想象,幼儿在一个不具有浓厚环保内涵的自然美的环境中,能做到“垃圾不落地”、能感受到“生活更美丽”。因此,要首先为幼儿创建一个优美、整洁、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師要为孩子们起到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举手投足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孩子效法的榜样,幼儿尤其如此,因此,要使这一主题落实到实处,教师们首先要自己做到。
三、走出校园,扩大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儿童很多习惯养成的最佳期。不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环保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应该走出校园,把环保教育切实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我认为,孩子应该多到室外活动,应鼓励幼儿把在园内学到的知识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给身边的其他小朋友;鼓励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行为;鼓励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而且在其他地方都要做得一样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觉地自制物品的兴趣。使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把垃圾分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这必将对孩子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全方位培养,使幼儿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垃圾分类环保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成年家庭及周边亲人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