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活泼,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因此,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效小学体育课堂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从国家和民族两个层面看,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使体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体育文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或课程,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蕴涵在其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更好地传承体育精神。
  从国民基本素质的层面上讲,小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体育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更能反映一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小学体育教育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对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促进国家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单纯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术能力,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改变教学方法,在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新课标。
  2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方法
  2.1 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
  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情境,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使小学体育教师更好地导入体育知识内容。小学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小学生的大朋友,能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互动,能鼓励学生进步,能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设置多元的小学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课教学资源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课堂科技手段展开生动形象的教学,告别传统口述教学;它主要运用于室内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体育项目的技巧,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基础建设,还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优秀的体育健将的成长历史影视材料,通过向学生展示过程,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坚韧性格,有利于后期的体育教学顺利开展。二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与其他学校或校外运动馆、健身场所进行有效合作,在器材供应和比赛组织等方面,加强学生的拓展机会,在与其他学校学生比赛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在竞争中培养双方的友谊,做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育课教学资源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小学体育课的向前发展,为小学体育课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2.3 应用趣味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小學生喜欢有趣味的活动。体育课的目标是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发展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喜欢的、热爱的,而不是总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些游戏,如:你做我猜,两人三足,趣味跳绳,风杨柳,破冰游戏等等,都成了教学上的亮点。比如制作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不同的角色,然后发出口令让学生快速反应。在长距离耐力训练中,老师可以用蛇跑、跑过障碍物、互相追逐来比较谁跑得更快,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比赛中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能训练中,老师可以用“小球追大球”、小组赛比较哪一组投得远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身体素质。酷暑时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比赛。寒冷时节,老师带领学生创作舞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更具趣味性,课堂气氛和谐愉快。
  3 结论
  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体育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体系要求下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也受到各方的关注。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锻炼效果,间接帮助体育教师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才能真正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找到一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体系。
  (作者单位: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各个阶段教育都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完成知识教学,教师需要适当的运用游戏教学法,这样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运用,并阐述了实际教学对策,仅供参考。  在高中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视,同时应该
期刊
在高中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其目的是要尽可能发挥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机会,尽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质,提高化学学习效果。这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化学课堂而言将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目标,也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和必须贯彻始终的教育思想。对此,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讨论如何开展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希望充分发挥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 前言  多球训练(Multi-ball training)是指:教练员或教师以大数量的球为基础对出球频率、方向、速度进行把控不间断的向被训者供球,结合训练的需求对被训者进行单个或连续多个的动作训练,目前多球训练分为“多球多练”“多球单练”两类。经过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球训练可以有效的缩短初学者在学习各类乒乓球技术动作、技战术、步伐的练习时间,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各项动作要领,更快的形成动作定型,
期刊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多的选择电子设备的娱乐,人们的运动健身活动越来越少。  调查互联网员工的体育消费情况是因为其工作时间相对更长,选取该类对象可以促进人们的体育运动消费动机,为新时代的人带去健康的生活。  1.1.2 问题提出  研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是否会因为自己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导致了运动时间的减少,体育消费水平的降低。最终导
期刊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与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可以自主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同时,在小学时期加强学生自学能力极为重要,是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黄金期。对此,数学教师应把握学生学情,多方面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其牢牢掌握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模式。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与进步,不难发现现代教育亦是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得以汲取其相关的优势作用,将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现代教育营造了更加先进的教育设备及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出,则逐渐被教师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无疑为教学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对于数学的教学而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面对一群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比较沉闷的中职班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法一下子改变他们,只能想方设法从多个途径,多种方法尝试性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慢慢增强兴趣,提高成绩,逐渐改变现状。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传统教育理念、原有教育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才,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教师应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审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做不足,再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法,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基于此,本文对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期刊
高校体育教育并非仅仅是传授体育技能,尤其是在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教育主体和思想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情况,此时高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更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及新时代发展要求下,体育课程应该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融合,这样才能促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地有效有序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从高校“立德树
期刊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打下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过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课堂氛围的支持。只有课堂活跃、互动高效,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吸收更多的知识。反之则将导致课堂效率与质量的显著下降。因此,围绕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问答课堂,本文提出三种策略,即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层次及提升所设问题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