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利率或上调保户如何巧应对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家庭保障安排中,理性的保险消费者应该多购买费用低,保障高的消费型保险产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银行加息过程中,安心持有自己的保单,避免自己的保单产生较大的利率风险。
  
  8月22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实施今年年内的第四次加息。这一消息,为本该在近期出台的保险预定利率改革方案又蒙上了一层迷雾。保险预定利率改革的步伐,再次被打乱。
  
  引发保险预定利率改革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加息之前,保监会曾听取多方意见,并在7月底召开保险利率内部研讨会。此后,保监会更征求了国内9家大型保险机构精算负责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将寿险预定利率调整至3.25%的草案。因为3.25%的预定利率基本较加息前的一年期扣税存款利率3.1635%仍具优势。有知情人士透露,倘若不是此次加息,保监会调整至3.25%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方案有可能月底“浮出水面”。
  但8月21日这次加息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2.5%(年复利)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差进一步扩大,一年期存款税后实际收益率已达3.42%(单利)。那么,若如上述人士所言——保监会草案初定保险预定利率调整至3.25%,很显然,这将意味着即使此番调整后,保险预定利率将再度面临表面上低于存款利率的尴尬处境(因为公众通常不会计算保险是年复利,银行存款是年单利这一区别)。
  目前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年复利2.5%,且不得附带任何返差条款。这是保监会根据1998年1.98%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确定的标准。当时,由于在1996~1998年推出高利率保单,但随后银行利率一路下滑,不少公司因此产生了巨额利差损。
  但是自2004年至今,人民银行已连续8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扣税节节上升,但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一直没有调整。随着银行存款税后利息逐渐超过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少对收益率比较敏感的保单持有人选择了退保,而新保单的拓展也因此受阻,保险公司压力陡增。
  而同一时间,有媒体报道,对是否提高预定利率达成一致看法,各方意见还存在明显分歧,主要分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尽快提高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主要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希望借此机会扩大产品竞争力;而以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为主的大公司则持反对意见。
  一家中型全国性保险公司精算部门负责人则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中国人寿反对意见比较大。因为国寿占全国寿险市场50%的份额,产品结构中60%为分红险,无论今后是调高产品预定利率,还是调高分红率,对国寿压力都比较大。如果寿险预定利率调整过快,其短时间内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都比较大,对其上市公司股价估值影响也会较大。”
  
  新方案可能上调至3.5%
  
  另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由于银行一再加息,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退保压力都在不断增大,不少保险公司甚至已经出现负现金流。因此,大型公司也不希望预定利率提高过快。而更多的公司则选择了主力推销投资连结保险等非固定利率保险产品。
  “根据参加改革方案制定的精算师发回的讯息,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是调整到3.5%。”前述某公司精算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但他同时声明,“上面”要求此事对记者一律保密,因此不愿透露更多信息。
  而对于此前曾有学者和媒体报道的“浮动利率”方案,这位精算师表示不可能实现,因为毕竟保单通常都是需要存续十几年、几十年,不可能跟着银行利率随时调整。
  
  可能推出保单置换方案
  
  “如果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真正上调,而且上调比例还比较大,比如达到前面说的可能的3.5%,那么为了保护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可能会采用保单置换的方式,让老的保单持有人享受‘保单加息’”。前述某公司精算负责人表不。
  他介绍说,由于预定利率上调后,保险公司将会根据新的预定利率来开发各类保险产品,新保单和老保单之间将产生价格差异。
  由于不可能有能力和精力将每一份保单全部重新精算价格,因此可能会效仿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做法,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让老保单持有人将原有保险合同,按照一定的转换公式,直接置换为新的保单。
  到时候,老保单持有人过往缴费已经形成的现金价值,将被折合成新保单的一部分缴费,过渡到新保单缴费账户中。这样做的好处是,老保单持有人不需要根据现在的年龄来重新投保,避免“因为年龄增大,而缴费标准增加”方面的损失。而且,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也不至于因为身体状况变差而面临被拒保的风险。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单置换也可避免发生大面积退保的可能性,从而避免财务上的巨大波动。
  
  利率因素对不同险种影响不一
  
  对于广大保单持有人而言,在保险预定利率没有正式公布,新老保单如何衔接方案没有推出之前,纯粹因为“收益率还不如银行”而选择匆忙退保,并不见得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因为按照简单的推论,保险内含的预定利率较高,那么就意味着投保人能享有较高的收益水平,或者说能以较低的产品买到同样一款保险。
  但保险产品的定价体系中,预定利率只有其中一个因素。特别是对不同的险种而言,预定利率的影响有大有小。
  对于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医疗险等产品,因为它们都是以保障为主,储蓄功能较弱,它们的定价因素主要是考虑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消费者可以放心继续购买和持有。
  对于普通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少儿教育金保险等传统固定利率产品,由于其中包含的储蓄因素较重,利率在其定价过程中起到的影响作用较大,因此如果银行的储蓄利率在不断上调,那么这几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功能就显得相对较弱了。对于这些保险,如果投保和缴费时间也就两三年,那么消费者可以选择放弃,也就是退保。当然,不妨等到保监会对预定利率改革方案的出台后,看看保险公司是否有相对应的补助方案(如新老保单置换),如果能有优惠的衔接方案,可以到时候选择置换衔接,毕竟也不差这几天或一两个月。如果这几类保险购买和缴费的时间已经较长,比如已经超过了5年,那么不妨继续持有。
  如果是购买了分红类保险的,由于主要看中储蓄和分红理财功能,那么如果该公司不愿意过多上浮分红水平,在预定利率上调后,可以选择放弃。
  如果是购买了万能险,由于现有规定下,万能险投资账户部分最低保证利率为1.75%(当然大部分公司实际上都选择了最低保证2.5%),但每月结算利率通常都会随市场利率波动而波动,如最近几个月各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年化利率都在4%以上,因此不用考虑退保。
  如果是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由于其收益率是完全和投资结果挂钩,也没有任何保底利率之说,因此也是可以继续持有。投连险保单,是否要暂停缴费、是否需要进行账户转换,不是看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而是要看股市、债市大形势如何。
  
  是否退保要全面权衡
  
  当然,不管怎样,任何选择退保或者准备退保的消费者,心里都要有个底。
  
  其一,一旦退保,今后家里的保障可能就会全部或部分缺失,而且,退保之后,很少有人会想到重新购买保险,因为本来对保险的接受度就不高。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损失是很大的,那意味着家庭可能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其二,如果选择退保,今后即使想要重新购买保险,也不一定能买到。这个道理前文也有提示,因为此时,你的年龄已经变大,年龄因素对保险费率也有不少的影响,即便保单预定利率上升,但可能因为你的年龄增大,保费更贵了。同时,如果此时你的健康状况不好了,那么就可能面临无法购买重大疾病险等健康医疗类保险的尴尬。
  所以,退保这事,必须考虑各项因素,进行全面权衡。况且,长期的保险通常是选择分期缴费,有时候,保费稍微高一点点,只要保障在,服务在,对家庭经济支出不至于造成压力,不妨还是选择继续持有为好。
  这件事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所有的保险消费者,以及准备投保的人士,在购买和安排家庭人身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以保险保障功能为重,而不要过于重视保险的储蓄功能。
其他文献
目前估值状态已经处于合理范围的上限,未来选股的角度只能围绕业绩高增长。只有上市公司业绩具有足够的成长性才能化解估值过高的风险,这种高成长主要通过资产注入与内生性增长来实现。如果在股票市场继续进行投资,必须选择增长型企业作为目标,这是投资策略中所谓积极的一面。防御性体现为控制仓位是一种方法,选择股票流动性强的公司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大市值的股票,可以让投资者在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轻易变现,快速实现仓位的
期刊
5000点高位管理层发出风险警示,市场趋于比较谨慎,从短期看,股指面临调整的可能。但牛市的环境未变,牛市的基础还在。基金依然看好后市。    在上证综指冲破5000点直逼5200点之际,市场对于股指上涨过快出现了较大分歧。    管理层降温    从管理层最近出台的政策来看,为股市降温的信号十分明显。    其一,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进行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试点,首批试点选在中
期刊
婚前协议和财产公证已经越来越受到新一代青年的认可和接受。  婚前协议,主要是确定双方哪些财产将不成为婚后的共同财产,也可以确定万一离异或一方身故后,彼此的财产将如何分配,以及双方的有关责任。  因为婚姻配偶有权在离婚时分到财产,有权在对方身故后继承财产。同居者除非双方正式签立了法律上有效的契约,一般无权继承对方的财产(一些西方国家的婚姻法中有逐渐承认同居者的有关法律权利的趋势,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事
期刊
美国人投资房地产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中靠土地致富就是许多人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而这也是与这个国家的土地制度有着很大的关联的。从目前来看,其财富效应也正在不断地向外渗透和扩散。    楼市出现回落迹象    美国,世界头号的经济强国,其一举一动无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近几年来,这个国家的楼市始终处在上升通道中,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整个市场都发生了改变。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
期刊
8月28日,几张主流报纸上同时刊载了一则新闻,那就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近年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捍卫“中国制造”的声誉成为了政府和很多企业的共同呼声。巧的是,就在那天下午,笔者受邀参加了国内企业康奈集团主办的“整合跨越 2007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会上很多专家学者,包括龙永图先生都在畅谈这个事件。  出
期刊
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着典型的“恐高症”,他们的原则是高价股不买,高价基金不投。其实,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买低与买高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随着股指的上扬,百元股票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在基金队伍中,近期5元基金也不断扩容。然而在投资者中还是有着一种典型的“恐高症”,他们的原则是高价股不买,高价基金不投。    高价股风险高于低价股?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在择股的时候,除了考虑一些基本面因素
期刊
受美国次级债风暴的影响,几只新款QDII产品出师不利。对于投资者而言,莫以一时成败论英雄,QDII仍是多元化配置资产的一种渠道,但在选择产品时应以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理性选择。    近期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风暴的影响,国内一些银行发行的新款QDII产品的净值跌破面值。这让不少已经或是即将准备投资QDII产品的投资者感到了意外,有的人心生悔意,有的人面对新产品望而却步。新款QDII出师不利,投资者
期刊
2007年是当之无愧的理财黄今年。11月17日~19日,由《理财周刊》和VNU欧洲展览集闭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又将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空前的参观规模,丰富的金融图片展,紧贴投资市场脉搏的论坛、讲座、活动,为你呈现一场上海市民理财的饕餮盛宴。    2007年是当之无愧的理财黄金年。在资本市场高速繁荣的带动下,理财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
期刊
特别国债的发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近期各类货币财政政策的合力于加力,结合红筹股回归,直接投资港股等因素,市场对股市资金面产生担忧。    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8月29日发行,这批国债拟在同日从农业银行账面“过手”给人民银行,利率为4.3%,较贴近市场长期利率水平,而传闻的2000亿元向市场发行的特别国债不在此次发行之列。    有限度影响    财政部正式发布新闻稿称,6000亿元
期刊
37岁的吴浩是一家国企的业务主管,他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有辞职创业的打算。令吴浩有些犹豫的是,创业肯定有风险,而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这样可能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他该如何合理规划,才能既保证现有的生活品质,又能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    吴浩今年37岁,经过多年努力打拼,目前已经是一家国企的业务主管。他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小他两岁,是一名公司职员。儿子5岁了,还在上幼儿园。  吴浩对目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