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文学史,也许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作家一生都在书写一个大的主题。当然某个阶段会有一些旁逸斜出,但大体上还是一直向前的。比如托尔斯泰、鲁迅或李白、杜甫,再比如当代的马尔克斯和索尔·贝娄——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故事的背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固定化了。
  打开索尔·贝娄的书,发现他永远在写一个犹太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面对诉讼、黑人的逼迫,面临着黑手党和离婚等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有些不满足,会想:怎么又是犹太人?怎么又是这一类故事?但是作家特别自信,也特别有力量,所以他们才敢一直这样写下去。这个难度很大。
  一个画家可以无数次画一朵梅花,画几只虾、几匹马,画得再多、再重复,不但不被诟病,反而会获得赞美,他会因此被称作画梅、画虾的大师,画马的大师。但作家不行。作家在写作对象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复,一定会被指摘。所以从事文学创作,路会越走越窄。这次成功地写出一种人物,下次就得绕开,而且还得绕得很远;写出一种思想,以后离这种思想得远一点;采用一种结构,以后离这种结构方法也要有点距离。
  但正因为如此,文学对整个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含量也最高。所以说文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结构的核心。



  文学之所以具有这种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它具备极端的发现和创造的属性。这种创造形式逼迫创造者不断地走向深处和高处,直到最后抵达。
  可是那些大作家一生诠释的却几乎是同一个主题,表现的是同一个生活领域。因为这些作家有更大的野心,有特别的自信和能力。只有一般的作家才不停地变换,从主题到人物,再到故事。他缺乏持久的探索力和创造力,没有走向纵深的坚韧的开掘力,所以只能更多地求助于外部色彩的变化。
  杰出的作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是他们都挺住了,胜利了。他们作品的细节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人物或场景似乎在某些时候闪现过——如果耐心地读下去,又会发现探索的重心已经转移了。不同的作品汇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他不断地拓展这条河流的宽度和深度。
  托尔斯泰也许一生都在写“托尔斯泰主义”,所谓的勿以暴抗恶。马尔克斯一辈子在写孤独和魔幻。福克纳总是写那个庄园,白人、黑人以及土地的故事。他们一生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描述的生活领域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这非但说明不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萎缩,反而表明了他们更加强大,更有自信。事实上只有他們才能够这样做。
  他们不需要外部色彩的装饰,不需要变来变去的机灵。他们走在一条大路上。
  当然,重复是可怕的,不仅是情节的重复,还有语言的陈旧、思想的停滞、意境的狭窄。故事倒是容易出新,描写领域也容易挪移,但是对于艺术和思想的开掘,对于人性经验的延伸,往前走一寸都是困难的。
  杰出的作家在这些根本的方面是日益精进的,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持续追究、寻根问底——只有不会阅读的人才会说他们重复,不知道这种“重复”,恰恰是最困难的。
其他文献
达夫与马特都是好逸恶劳的人。两个人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一次,他们俩进入一家工厂行窃。在爬围墙时,他们碰到了高压线,双双触电而亡。上帝念其罪不至死,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入天堂还是下地狱。  “仁慈的上帝,我们是否可以先去这两个地方看看,然后再做决定?”达夫问道。上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达夫和马特首先来到了天堂。他们看到几个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坐在云端,正在演奏竖琴。云团的下
期刊
加拿大150 周年国庆/渥太华/2017外滩/上海/2012  你能想象将白天到黑夜的变化放入一张静止的照片中是什么样子吗?摄影师斯蒂芬·威尔克斯花费了十年时间,创造了系列摄影作品《从早到晚》。雷戈塔·斯多利卡划船比赛/威尼斯/2015科尼島/纽约/2011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坦桑尼亚/2015埃菲尔铁塔/巴黎/2014熨斗大厦/纽约/2010  威尔克斯通过惊人的后期制作方法,将某个地点从早到晚、
期刊
有那么几年,曾经的同学或工友来北京出差、旅游,我所工作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了他们必到的地方,仿佛这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在参观完我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看完传说中的直播室后,总会说一句:“原来,你真的在中央台做播音员,而不是修车啊。”  我哑然失笑。在故乡做汽修工10年,修车是我赖以生存的技能。在他们的眼中,我即使离开了那个汽修厂,要养活自己,也还得靠这项技能。而且,在他们的意识中,能进中央人民广播
期刊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2018年6月,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点”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0亿亿次,比“埃尼亚克”提高了大约40万亿倍。事实上,今天苹果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过了“阿波罗”号登月时主控计算机的能力。  我们正身处技术爆炸的时代。2017年,全世界专利申请的数量超过800万件。如果再看专利的增长速度,则更为惊人。从2003至2015年的
期刊
记得我在学生时代,有一阵子很久没动笔,再拾起笔的时候,却觉得自己的作品进步了。我就这件事请教老师,老师说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在这段不动笔的时间中,你有了新的领悟;二是因为长久的荒废,你的眼光降低了。”  每当感觉自己有进步的时候,都应该以这两点去反省,因为有些进步不是真正的進步,反而是自己的准点降低了。
期刊
当我们说起陈词滥调、老一套、陈腐的假充优雅的句子时,我们主要是指那些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时,独特而意义生动的词句。事实上,这类词句之所以变得陈腐平凡,就是因为它们意义生动、表达简洁,富有吸引力,因此被一用再用,直到变成陈词滥调。  因此,我们可以這样给陈词滥调下定义:一些已经失去生命的词语和正在腐烂的诗句。
期刊
每个人都有闷闷不乐的时候。闷闷,是状态;不乐,是结果。其实,幸福者都是把“闷闷”变成“无闷”的人。事實证明,当我们闷闷不乐的时候,心中的目标偏斜了,志向打折了,理想之光黯淡了。一个“闷”字——心进入一间黑屋子,想出来时,发现那扇门很难打开。而创造者是敢于破闷的。所以白居易说:“破闷如割瓜。”漫长的无聊之后,随着刀切瓜时“咔嚓”的一声,瓜的清香袭来,看着红瓤黑籽儿的西瓜,这个世界陡然清新豁朗起来。
期刊
我曾在一个深夜上B站(国内知名在线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的简称——编者注)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正如片名,130分钟的电影里,女主角松子始终被人嫌弃。她本是教师,因为一场误会被迫辞职,之后她爱上一位作家,但作家留下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的遗书后,突然自杀。她鼓起勇气再去爱人,又逐渐遭遇被利用、被抛弃,然后对方消失不见。最终松子选择了远走,开始孑然一身地生活。54岁那年,她在一片空荡荡的草地上,
期刊
黑塞说:“动物常常使人感到害怕,但是,它們要比人真诚得多。”   牛博士说:“那宠物呢?宠物常常献媚,讨好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宠物的讨好,也比人的讨好真诚得多。”
期刊
曾有人问我:“你父母身上那么多让人感动的特质,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说:“是温柔。”温柔能带来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那时温柔  小学二年级时,一个同学的父母离婚了。大概是出于愧疚,父母给他的零花钱格外多,祖父母也时常到校门口给他送钱、送零食。他好像总有花不完的钱,兜里永远揣着五香瓜子,一下课就去买冰棍。那时的我一星期也吃不上一根冰棍,所以很羡慕他,总盼着爸妈早日离婚。  那时,放学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