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保证。《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以及支持其自身持续发展的教师专业能力。本标准以教师工作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从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来描述能力构成。要达到以上能力,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要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在传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集中培训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形式,其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現在受训教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习时间,其次面授能为受训教师提供直接面对面交流,解决受训教师实际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培训很难满足差异性较大的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
  1.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半衰期已经变得非常短暂,一项新的技术很快就会过时。教师信息技术的更新是教师培训中的一大难题。显然依靠传统的统一组织面授培训总是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2.教师培训的组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常常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面授。这种培训往往是在工作期间或者是假期,占用老师时间较多。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是校本教研和学科教研时间,而这样的培训实在是太少。
  3.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与受训个体的差异
  传统的培训组织者往往采用统一的培训内容和统一的培训步调,没有考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个体差异。他们面对统一的培训内容反应各异,有的感觉学习重复,有的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感觉内容太浅薄。
  网络时代,知识的来源的渠道变得多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中的信息处理、储存、加工和传播全部数字化。已具备的软、硬件环境出发,选择适合当地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和本校的实际相适应。同时,加强本校已有的媒体技术培训,让现有的媒体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利用“微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微课”是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中涌现出的新概念,以视频为载体,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媒体资源,讲授一个知识点的“小”课堂。“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1.内容精悍短小,易于学习
  微课由于时间短、经过压缩处理后数据量小,适合在线播放及存储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的学习”,适合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
  2.便于选择学习内容与进度
  通过微课将培训内容分解成知识点,便于受训教师直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水平学习内容直接进入学习。
  三、利用“微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实意义
  微课的应用使得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师层面看,“微培训”犹如及时雨,这样的培训方式直接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学校层面看,没有占用学校大量时间,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用投入资金,教师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各项管理得到提升,办学品质进一步加强。从培训教师层面看,培训教师逐渐积累个人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学校有信息技术专长的老师搭建展现才华的平台。
  四、微课的设计制作
  由于微课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特别是软件操作是教师学习的难点,因此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操作进行录屏。微课的制作软件选择CamtasiaStudio,该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功能等。使用该软件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过场动画、说明字幕,最后可以输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
  微课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模式:
  (1) 微课支持面授培训。在面授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主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方法,具体的技术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学员通过对微课的学习直接获得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技术。
  (2) 微课可以辅助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由于学员的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将培训的主题内容分解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微课,完成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
  (3) 把微课发布到网络培训平台上,使培训不再仅仅局限于面授,为广大教师都提供了开放式的空间,拓展培训范围。
  (4) 微课支持教师的实践过程。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微课程直接找到相应的技术指点进行学习,为教学应用提供最有效直接的技术指导。
  五、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
  通过和以往的面授培训过程比较,面授培训过程出现了以下的重大转变:培训教师对受训教师的手把手的教学情况大大减少,主要精力集中在解答一些难点的技术问题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学员提问的问题更多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综合运用上,不再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应用微课大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解决了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开展电子化学习,避免培训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提升了面授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课可以为学员提供教师课堂重现,有效减低了对培训讲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利用微课进行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讲教师的点拨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受训教师的学习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赵勇、雷静.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2(2).
  [4]吴安艳、陈继良、张泓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3(4)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互动式学习模式的出现,无疑顺应了现代教育潮流,让师生以平等身份进行学习交流。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和综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能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打造出有效学习课堂。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电专业 互动式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的深入施行,各种先进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其中互动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
摘 要:2016年明星王某某与妻子马某某的离婚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三者”责任的提出了再次引起法律专家讨论的热潮。婚姻意味着配偶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合法的婚姻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者”侵害配偶权,不仅是离婚的导火索,而且还会引发刑事案件,影响社会和谐。  关键词:第三者;婚姻;侵权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
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是指弄清楚文学作品的词义、句义、全文大义;鉴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还要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并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还要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基本知识,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等。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一
阅读是一种享受,有如沐春风之感。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应该让学生有如此感受,感受到融在文章里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单纯强调阅读教学中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这是由中学语文课程
摘 要:网络恐怖主义由于威胁到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被认为具有严重威胁性。这些威胁可能采取多种形式,但普遍体现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恐怖组织通过计算机技术威胁或攻击受害者的计算机利益。这可能是通过威胁或攻击的形式对严重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开始关注网络恐怖主义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恐怖武器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开始顺应潮流,由传统填鸭教育、题海战术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生思维体系的建立,鉴于此,以思维导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逐步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中学物理; 教学过程;应用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研究力学运动、电磁感应、声光传播以及能量转化为主的自然学科,涵括了大量的知识点,而个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学生在学习过
摘 要: 如何使学生或参训人员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知识,一直是困扰职业院校机械教师的老大难问题。随着各种三维绘图软件的出现、普及和不断完善,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三维软件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是现阶段机械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与此同时,完全依赖于三维绘图软件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取代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它们之间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优缺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