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盐酸为分解剂,异辛醇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采用浸取萃取联合的方法对辽宁宽甸的低品位硼镁矿进行工艺处理以制备硼酸。采用离子交换分离-酸碱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分别对试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编号:91022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862005,51062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盐酸为分解剂,异辛醇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采用浸取萃取联合的方法对辽宁宽甸的低品位硼镁矿进行工艺处理以制备硼酸。采用离子交换分离-酸碱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分别对试样中硼和镁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系列实验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如下: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60min,油相:水相:固相=4∶3∶1,酸量为1.05倍的理论酸量,萃取级数4~6级,稀释剂∶萃取剂=1∶1。在该工艺参数下,MgO和B2O3的分解率可达到95%以上,硼酸四级萃取率达到90%以上。
其他文献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提起辛亥革命,总是和一个让人崇敬的名字连在一起——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今年,也是她逝世3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大女性的时候,我不由得回忆起与她的三次“相遇”。 我并没有面见她的荣幸。只模糊记得儿时有一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我参加上海儿童在文化广场举行的大型活动时,远远地见到她在主席台上。但是,让我感到荣幸的是,我有三次机会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
采用真空抽滤并加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硅酸铝纤维高温气体除尘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和压汞仪分别对材料的显微结构、纤维分散性、孔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
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① 跟着三堂伯周贻谦赴东北生活求学 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
德高望重的天主教上海教区张家树正权主教①,辞世已经整整二十二年了,时至今日,我每每回忆起这位慈祥的长者,深邃的智者,心中依然会产生崇敬的感觉。作为后辈的后辈(年龄差别),笔者同张家树主教接触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六年,然而就是这短暂的接触,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主教的“争气”理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经组织安排到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工作。此后的两年中,我在不同场合都能听到张家树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