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王朝的白天和黑夜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昏君泛滥,永乐之后,不是荒淫,就是凶顽,而明神宗万历皇帝则喜欢“荒怠”,竟然罢朝近三十年!那么,是谁制造了这样一个混蛋呢?追根溯源,似乎要找到张居正头上。因为他是万历王朝的首辅,也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公元1572年,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年号“万历”。即位之初,内阁首辅是高拱,《明史》中说:“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他入阁后高傲独断,连张居正这样的旧日好友也不放在眼里,更不肯采纳张居正的改革建议。后来,张居正联合冯保,请两宫太后下诏,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张居正就成了首辅。


  张居正上台后,首先从政治上开始改革,公元1573年,他上疏实行“考成法”。这项措施,着重点在于清查官吏的腐败问题和提高行政效率。此令一出,“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又在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同时,加封蒙古俺答为顺义王,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保持贸易往来,确保了明朝边防的巩固。
  经济上,先是清查土地,于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重新丈量全国各类土地,实现“开源”,使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它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使生产得到充分发展。


  张居正认为:“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他裁减冗官冗费、控制皇室费用,还通过各种途径削减朝廷的军费开支。而他自己,更是力戒奢华。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却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皇帝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就这样,一边增收,一边省钱,万历王朝的前十年,可谓民安国也泰。当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可支十年之用。这些,主要是张居正励精图治的结果。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终于舍弃了十几年来苦心教导的学生、十年来全力辅佐的小皇帝,撒手人寰。万历十分悲痛,下诏罢朝数日以致哀,赠上柱国,谥“文忠”。但不久,他的态度彻底转变,使他转变的,是高拱临死前写的《病榻遗言》,里面诸多内容所谓揭露张居正和冯保。万历于是将冯保逐出宫去,并且查抄其财物,结果得金银100余万,珠宝无数,很是尝到了查抄的甜头,便把矛头又对准了张居正。
  这时,“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有大臣弹劾,那些因为改革而受损的人也开始报复了。万历立即抓住机会,下诏追夺赠谥,并且查抄张家。结果只得黄金万两,白银十几万两,算不上什么巨富。钦差便严刑挎问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张敬修受不住皮肉之苦,“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张家的惨状令朝野惊悸,于是大臣们联合上疏,请求从宽处理。万历这才下诏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张居正一生鞠躬尽瘁,为万历王朝打造了盛世,为何竟换来家族子孙的大难呢?这固然和一些人的攻讦有关,而最关键的,似乎是万历的恩将仇报。张居正煞费苦心的严格教导,让他感觉太压抑了,所以,他需要发泄,需要报复!
  事情要从头说起,万历5岁的时候,就被父亲明穆宗批准读书,这在大明历代皇子中,可算是一个特例了,他的老师便是张居正。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诲可谓孜孜不倦,“帝初政,居正尝纂古治乱事百余条,绘图,以俗语解之,使帝易晓。”为了让小皇帝对为君之道有个初步了解,他将尧、舜以来君主所做的可效法的善事81件、应警戒的恶事36件,编成类似连环画的故事书《帝鉴图说》。后来,又从历代皇帝的实录和明太祖的《宝训》中,分类编成《创业艰难》《励精图治》《勤学》等40本书让万历阅读。张居正行事端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李太后对他极为赞赏,每当万历不听话时,便说:“告诉张先生吧,怎么样?”万历很害怕,但心里不满,这样就埋下了他日后报复的祸根。
  而万历对张居正的信赖,既是出于无奈,“帝迫于太后,不得已……”也是出于需要吧。当时万历年幼,奏疏都是张居正批阅,所有事情照着办就行了。万历或许无聊,就找太监玩,太监喝酒,他也喝酒。有一次酒后胡闹,传到了太后那里,太后给他看了一本书叫《霍光传》,霍光曾经干过一件大事,就是废过皇帝。意思就是,如果万历再不听话,就把他废掉。万历清楚,有能力废掉他的就是张居正,由此便恨上了张居正。
  从张居正自身来说,他也并非完人。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礼法必须回家守孝三年,然而,15岁的小皇帝离不开他,正在进行中的改革更离不开他,一旦离开,或恐有变。户部侍郎李幼孜想讨好张居正,就首先上疏提出丧期内张居正不去职,以丧服办公,两宫太后也不愿他离职,于是张居正决定遵旨“夺情”了,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不可,都遭到了惩罚,也就得罪了许多正直的士大夫。第二年,张居正回家葬父,大肆铺张,沿途官吏郊迎郊送,葬礼也空前盛大。自从父丧后,张居正变得偏激,对官员升贬,大多凭个人好恶。周围办事的人多接受贿赂,他的三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家奴游七捐钱买官,置身士大夫行列,人們对张居正越来越不满了。这些事情,是很遗憾的,也给日后攻击他的人留下了口实。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声音,或许一直在张居正心间回荡。所以,他殫精竭虑地变法图强,更呕心沥血地想让万历成为一代明君。可惜,一切都随着他的身死而转瞬即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想张居正若泉下有知,他最痛心的,或许不是万历的报复,而是万历取消“一条鞭法”,从此变态似地把大明国推入漫长的黑暗。   万历亲政后,在逆反心理的指导下,张居正曾劝他做的都不做,张居正执行的政策也统统废除,根本不管这些是否对国家有利。于是,被革除的冗官冗费恢复了,皇室费用也大大增加。而他个人方面,则纵情酒色,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后来便以“圣体违和”为由,停止了日讲和早朝。大臣们的劝谏,更令他心烦,最后索性罢朝,“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大臣们的奏疏,他的谕旨,全靠内监传达,或者干脆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
  张居正当政期间,提拔了大批官员,万历便将这些人大多免职,之后也不再进补。到公元1602年,官员短缺的现象令人震惊,中央九卿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无一人。到公元1612年时,内阁仅剩叶向高一人,都察院连续8年没有领导,全国半数以上的府没有知府。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天早晨,官员们上朝时,发现有100多人在长安门外跪地号哭,上前询问,回答说是镇抚司所管犯人的家属,“衙门里没有主事官员,犯人得不到判决,在那里耗着,都快死光了!”
  万历是幸运的,因为在他即位后的那段时间,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发达,有的挥霍。以前,张居正要他“节用爱民”,“以保国本”。这时,他便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在他带动下,朝廷兴起奢靡之风,不久国库空虚。于是,他竟然搬出张居正当年开源节流的做法,“节流”当然不必了,“开源”是个妙策。他最初的点子是让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又无故把太监拖来挎问,兜着圈子让他们进献财宝。这样敛财毕竟有限,万历便借口乾清、坤宁两宫被烧需要修建,抽调大批太监充当“矿监”“税使”,到全国搜刮民脂民膏,这就是有名的“采榷之祸”。
  万历对钱财的奇贪,亘古罕见。当時征税的对象,不仅是商人、地主,连官吏、农工也不例外,凡是涉及房、船、米、鸡、猪、牛等,都得納税。那些矿监们更是荼毒天下,随便指鹿为马,不论田园房屋任意敲诈,有的还借口找矿,到处挖坟掘墓,搜取陪葬金银。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采榷之祸”让万历王朝民心丧尽,国势日衰,而让后金趁机崛起。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誓师伐明,很快便攻克了抚顺。万历命令兵部调集了约10万人马,想将后金一举歼灭,但是军饷竟缺300万两银子,户部请求从大内存银中调拨,万历哪里舍得!户部只好去东拼西凑。随后于公元1618年要求增加赋税,万历一看又有机会捞钱,马上同意,而增征的银两大多又进了他的内库。他何曾想过,多少百姓因此流离失所!赵翼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乾隆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这些话都是有根据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历史上多数皇帝的荒唐,都不过是因为盲目地“贪欢”,而万历的荒唐,好像更多的是为了报复张居正,在本质上是对他的教育的叛逆。张居正教他做明君,他便一定要“怠于临朝,勇于敛财”。而晚明名士夏允彝把他怠于临朝的原因,归结在“宠幸郑贵妃”和“ 厌恶朝臣的党争”上,是不公允的,因为他的身体虚弱得难于临朝。而这虚弱,当然是他故违师训、酒色财气过度的伟大成果。
其他文献
引子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自古便有,近年来再次听到这句话时竟觉得有些变了意味,仿佛一个奇怪的野兽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我是不屑一顾的,如此哗众取宠的论点,我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人会相信。  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完全颠倒黑白的谬论,竟然愈演愈烈,大有欲甚嚣尘上的架势,这不得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起来。  谁说我中国不复,崖山之后,时间不远,汉家大明今尚值赞!  一 帝王  崖山海战
期刊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杜甫的诗里似乎少见欢颜。我们熟悉的,是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是他“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劳神,是他“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忧愤,是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沧桑。似乎历史通
期刊
在所有楷体字中最喜欢的就是瘦金体,喜欢它清隽瘦劲如铁骨寒梅,也喜欢它长瞥飘逸如拂风兰叶。而对于这种独特字体的创始人宋徽宗赵佶我却总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怨憎怜复杂情绪。  他是古往今来最有才华的帝王,也是政治上无能的君主,北宋的灭亡虽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但却是他的临危禅让,用人不善导致了靖康之乱,使得宋从此分为了南北。  李清照  那年的李清照四十三岁,是艳冠宋词之首的闺媛第一词人,也是婉约词的代
期刊
一直想做一个素心的女子,写一手端方的唐楷,绘一笔淡雅的竹兰,闲暇时暂逃离红尘的熙攘,端坐在自己的时光中,恣意挥毫,涂抹出一片禅静的世界。  未学画之前,曾以为墨兰是最容易掌握的花,那些或紧促挺拔之初发,或斜曳舒展之芳华,或端雅函韵之晴容,或吹折劲偃之风姿的兰,即便是有千种姿态也不过简简单单的疏疏几笔,就能勾勒出令人欢喜莫名的清逸秀雅。等到真正开始学习国画,才明白笔墨简洁处,才用意最微。真是要做到这
期刊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穆宗先后逝世,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由盛转衰,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相继发生,诚可谓多事之秋。吕坤这一年28岁,作为心怀家国天下的传统知识分子,此情此景无疑让他痛心疾首。虽则未及而立之年,然经历过丧父失母,为官清廉有异政,学问渊博有奇文的人生蜕变,他开始有意识地沉淀自己,随得随录地创作一本名为《呻吟语》的书,此后的三十年,他的呻吟之语不断地闪现出哲理的火花,对衰落政治、
期刊
有数年的时间,我简直是中了宋朝的蛊。喝茶必建盏,临帖惟瘦金,对月谱新词,依凭地一定是宋的词牌与诗韵,插花、挂画,满目山河都是宋元的山水小品。  那几年里我初辞职入山,躬身于书院之中。众所周知,历史上书院最繁盛的时期,是宋明。  程朱论学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一转眼高楼林立,换了人间。那时我常说:我愿生活在宋朝。  但根由仍是一腔冲动,与世难容:故土乡绅零落,遍野荒凉。于是往外走去,照例失落而返,此处
期刊
编者按:中国古代辉煌的物质文化,大到房屋建筑,小到生活用具,无一不是精工制作,细致讲究,寓意丰富。即使小小的铜镜、镜台,也如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一般,有着传统的仪式感,为平常的日子映下美好而珍贵的记忆。  晚唐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词风雍容瑰丽,词藻浓艳,却也情致缠绵,气象蕴藉。如那著名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
期刊
双山支系 盛名远播  张梦鲤,字汝化,号龙池,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1556年),是胶东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张居正、戚继光、董其昌等同朝为官,是戚继光的儿女亲家,官至大理寺卿,位居九卿,从一品。去世后明万历皇帝“加赐祭葬”,耗费巨资在莱阳旌旗山之南划地两千亩为其修筑规模恢弘明清罕见的“御祭陵园”,并谥号“节愍”。  张梦鲤,是莱阳县门前张氏的一世祖,双山张氏的九世祖。莱阳县门前张氏,是山东登
期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全书的首篇,它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
期刊
《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智宣子选接班人的故事。一天,晋国的智宣子对家臣智果说:“我现在要从三个儿子里选一个做我的接班人,你给我看看哪个合适呀?”这时智果刚要说话,宣子又对他诡秘一笑补充了一句:“你觉得我的瑶儿如何?”智果一想:“主公这是明摆着让我推荐智瑶啊,可选接班人是关系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我这次还是说句公道话吧!”想到这里,智果严肃地说:智瑶这孩子有五个优点:第一个优点身材高大头发乌黑亮泽看上去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