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使笔者感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小学教学适应学生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利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必由之路。那么,应该怎样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1 充分感知,掌握知识
  
  1.1 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要充实,要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这样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新知探索。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要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和“顺应”。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分之一”时,从秋游中学生买的食品——4个红苹果、2瓶矿泉水、1个西瓜——导入新课:“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它的一半,这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必须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1/2。”4个红苹果、2瓶矿泉水都是同类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这里把单个和多个事物同时作为学生的观察对象,显然在多重背景条件下来认识相类似的事物的共性比单一条件更符合认识规律。而且找准“最近发展区”,引发认知冲突。因为知识的逻辑起点是整数,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懂得了一半,当逻辑起点、现实起点与学习目标不同步时,认识才真正开始。
  1.2 抽象、概括新知要有助于学生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设法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認知往返历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的个性化作用,动员全员参与,获得对新知正确、全面、深入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时,先创设“营养早餐”搭配导入情境之后,接着用2件上衣和3件下装来探究共有几种不同穿法。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1)学生用学具尝试搭配;2)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穿法;3)电脑展示不同的穿法;4)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穿法,如画图法、文字法、数字法、计算法;5)小结搭配方法(看一件上衣与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再乘以几件上衣;或看一件下装与上衣有几种搭配方法,再乘以几件下装。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做到按一定的次序搭配,这样就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教师通过多个教学层次,由表及里地通过操作演示、模型建构、小结方法,较好地实现知识目标,又为能力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以往教学是从概念到概念,教学单纯讲解,学生接受疲乏势必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手段的多样化,比如多媒体教学就体现了这一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顺利、准确地传送信息,又能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学生也能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吸收率也高,这样获得的知识比较灵活、扎实。
  例如在讲“认识百分率”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出示很多生活实践中的百分率,再从生活中让学生去寻找百分率,通过适当的提问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最后笔者让学生用百分率来形容他在这节课的收获。有个学生竟然说他的收获是120%,同学们都笑了。笔者问他收获了什么竟达到120%,他说:“我不仅学会了这节课的所有内容,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且还增进了我与同学的友谊。”大家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通过学生的参与,课堂充满活力,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使用的优越性。虽然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很多,但是无论怎样变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变化,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学到知识。
  
  3 变“远离现实”为“走近生活”
  
  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其作用远远不是原来那么有限,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先找3个学生往前站,再请出2个,让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个,怎么知道的。这样引出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找2个学生摇绳,一个跳绳,让学生想一想有几个学生在玩跳绳,怎样列式。这一设计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将加法的含义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小学)
其他文献
1 正确认识语文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语文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要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
高职院校图书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资金不足、图书数量的馆藏不够,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从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入手,并以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作为保障,搞好
通过在牛津大学一个月的学习、交流、考察和生活,牛津大学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通过认真思考,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确立高远的大学使命,以战略
1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1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和支持。  1.
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法律制度也日趋完善,但还有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出现,特别是近几年资本市场上屡屡爆出会计造假丑闻,加之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