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来自东方的艺术狂欢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音乐节主办方做了周详的安排和宣传,音乐会当天晚上除了APU本校的学生外,还吸引了众多在洛杉矶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界人士:APU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研究系主任乔尔·克里夫(Joel Clifft),柯蒂斯音乐学院硕士、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现任APU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尤金·阿尔克莱(Eugene Alcalay),美籍韩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安德鲁·帕克(Andrew Park)等。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是西方音乐史上如雷贯耳的钢琴巨匠的经典作品——莫扎特《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肖邦的《圆舞曲》和《叙事曲》等,兼具学术性和聆赏性。不仅如此,此套音乐会曲目在整体上的难度和力度,也是对演奏者体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好奇这个来自东方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将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音乐体验。


阿苏萨太平洋大学校园

  洪勛演奏的第一首作品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他的演奏速度大致为中庸的快板,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样的演奏速度虽然并不“炫技”,但却还原了莫扎特时期的音乐风格。莫扎特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他不喜欢演奏者过快地演奏音乐,而是更喜欢他们把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清楚,以此更好地舒展音乐之美。洪勋演奏的音色甜美、清亮,右手音阶既有均匀的颗粒感,又有优美的歌唱性,完美地还原了莫扎特时期“轻重琴”的声音。他的触键动作幅度不大,配合中庸的快板速度,在优美、典雅、细腻之余还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在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紧接着是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如歌的十六分音符均匀地从演奏者的指尖流出,与之前的甜美形成对比,听众们迅速被带入另一番沉思的境地。伴随着叙述性的旋律,人们仿佛在聆听一位倾诉者的感伤情怀——原来这位“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巨匠,也会有如此柔情似水的一面。洪勋的右手弹奏的音符,没有爆发式的情绪,而是如哽在喉、无语凝噎。随着旋律的推进,洪勋演奏的力度不断加强,左手强有力的和弦压过,一种犹如黑暗中的怒吼喷薄而出,最终,音乐又回到最初的叙述性旋律,然而这一次的旋律中多了一份甜美,仿佛抵达了破晓的黎明,给人以希望。


洪勋

  下一个环节进入了肖邦作品专题,洪勋演奏了肖邦的两首钢琴小品。肖邦的钢琴小品虽然短小,但都非常精致,其独创的和声手法让钢琴的演奏犹如人声的吟唱。第一曲《圆舞曲》(Op.64,No.2)被后世公认为是肖邦圆舞曲中最精湛的作品。优美的旋律响起,配合着玛祖卡的节奏,人们仿佛听见一位忧伤的诗人在不断地哀叹。音乐渐渐进入B段,转为波浪形旋律。令人诧异的是,在演奏那段经典的层层推进的波浪形旋律时,洪勋放弃了提高速度的演奏,而采用了缓慢推进的方式,仿佛诗人无奈的愁绪在心间流淌——虽悄无声息,但早已深入骨髓,令人无法自拔。
  C段的旋律较之前更加柔和,仿佛是诗人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洪勋在这段的演奏不紧不慢,旋律的线条感和装饰音的灵动在他的指尖缓缓流出,极具歌唱性。最后当旋律回到最开始的A段时,他演奏的力度较之前更为强劲,这样的诠释别具一格,却又在情理之中,那是诗人心中的愁绪在“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惨烈对比后的第一次全面爆发。随着波浪形旋律的再度进入,他较之前弹得更为活泼,仿佛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或许,这就是肖邦,即便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他也能通过音乐寻找到情感释放的领地。
  对于肖邦的另一首经典钢琴小品——《夜曲》(Op.9,No.2),洪勋的演释承接了上一首作品的主旨——歌唱性与叙事性。他的音色处理得干净、细腻,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仿佛在讲述一段美妙的往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乐曲结尾处的一串华丽的装饰音,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晶莹剔透。
  在曲目间隙,我看了一眼节目单,下一曲是肖邦《第三叙事曲》(Op.47)。肖邦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多种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其中叙事曲因其独特的演奏风格、技巧以及强烈的戏剧性,将奏鸣曲、变奏曲、回旋曲等曲式结构交汇起来,当之无愧地成为所有体裁中最为艰深的一种。因此,演奏叙事曲既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又要拥有细腻的情感和强大的共情能力,才足以打动现场的观众。第一主题响起,洪勋迅速带领听众进入到一种朦胧的意境,主题部分高低音之间的转换犹如戏剧中男女主角的对白。随着第二主题的开展,节奏开始进入舞曲式的律动,情绪也在渐渐推进,左手切分和右手重音的结合共同将旋律推向高潮,洪勋对节奏、音色和情绪的把控令人惊叹。一曲结束,现场掌声雷动。
  当拉赫玛尼诺夫著名的《前奏曲》(Op.23,No.5)的第一个和弦响起,观众席内发出了小小的骚动,大家变得兴奋起来。在乐曲的第一部分,洪勋的触键扎实有力,和弦明亮、饱满,连续的跳音使得紧张的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感呼之欲出。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第一部分的高潮随之而来,人们仿佛看到了战斗民族誓死捍卫国土的民族情怀。乐曲的第二部分,左手的伴奏织体由柱式和弦转为琶音,洪勋对琶音的演释可谓行云流水,充满流动性,而对右手由和弦构成的旋律的演释也极具歌唱性。随着乐曲进入第三部分,节奏型跳音再次出现,洪勋的演奏力度不断加强,同时穿插着突如其来的强弱变化,极具弹性的跳音和强弱对比不断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洪勋与APU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乔尔·克里夫

  最后一首李斯特的《第六匈牙利狂想曲》将整场音乐会推向了最高潮。这首作品在李斯特的所有作品中是最负盛名的,同时也是演奏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其演奏难度非常大,最后著名的“李斯特八度”被称为钢琴家八度技巧的“试金石”。乐曲第一部分是进行曲风格,洪勋的演奏带着柔和与连贯,随着和声加厚,音区提高,他的和弦更加饱满有力,同时不失旋律线条的层次。而后拉宽处理的典型浪漫主义时期的“弹性节奏”,更是在进行曲风格中凸显出了俏皮与活泼。第一部分结尾处的华彩被处理得果断快速,颗粒分明。第二部分是急板,洪勋的演奏干净利落。第三部分转为慢板,在此洪勋的演释自然、松弛,伴随着情绪的推进,他控制着演奏速度,但手指对旋律的控制并没有丝毫懈怠,即兴的节奏和婉转深沉的和弦,宛如勾勒出一幅吉普赛民族古老又神秘的历史画卷……
  一曲演毕,现场观众纷纷起立,对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钢琴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Bravo”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聆听完全场音乐会的乔尔·克里夫激动地上前拥抱以示祝贺,并表示:“很少见到一位年轻的钢琴家能够在一首乐曲中做出如此多变的声音色彩处理,太神奇了!”
其他文献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引入中国的新兴乐器,电子管风琴发展至欣欣向荣的今天,仅用了短短三十余年,仿佛經历了一场中国式的神奇冒险。  1985年,电子管风琴首次登陆中国。在日本雅马哈音乐振兴会和雅马哈乐器公司的支持下,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相继开设了电子管风琴的教师培训课程。电子管风琴特殊的演奏形式和广泛的实用性,使得它很顺利地在独奏与各类器乐协奏中得到了充分应用。自1990年起,以
期刊
“悦”,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愉快,喜悦。简单的解释就是:快乐的,让人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不仅让自己享受在愉悦中,也可以给别人带来乐趣和启发。  “乐”,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此句选自《礼记·乐记》,这是我国汉学音乐理论中最早的对音乐的诠释。在这本书中还有对“乐”的进一步说明:“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里的物,
期刊
时隔七年,2018年7月4日,曾于2011年到访的“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乐团,再次来到上海大剧院演出。这支形式独树一帜,又来自古典乐界“第一天团”柏林爱乐的“大提琴小分队”,自成立以来就颇受国际乐界的关注。演出当天下午,乐团首席路德维希·匡特(Ludwig Quandt)以及另外三位演奏家索莱娜·克玛瑞克(Solène Kermarrec)、布鲁诺·德勒佩拉埃尔(Bruno Delepelair
期刊
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西方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的到来不慌不忙,它的离去同样也不紧不慢。这跨越十五、十六世纪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恰恰像是预先已计算好的,它的存在不仅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显露出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势头。在这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迅猛发展,世俗音乐也空前繁荣,一系列多形式的新体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复调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处于全盛时期,宗教音乐的创作形式更具多样性
期刊
安东·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十九世纪后期德奥交响曲和宗教音乐最重要的大师之一。除作曲之外,他还是一位以即兴演奏著称的管风琴师。  布鲁克纳出生于林茨近郊小镇安斯费尔登,少年时曾是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唱诗班成员,多年后他还成为了修道院的管风琴师。1961年,布鲁克纳写出了生平第一部杰作——经文歌《圣母玛利亚》。作曲家早期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三部弥撒曲中。1868年,布鲁克纳成为维也
期刊
在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世界级的演奏家们——吴蛮、丹尼尔·何(Daniel Ho)、兰迪·德雷克(Randy Drake)以及布兰登·王(Brandon Wong)将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行走世界的听觉“旅行”。吴蛮  演出曲目精选了十一国传统民谣进行跨界改编,用到的乐器除了来自东方的琵琶和西方民谣的“最佳拍档”尤克里里外,不可或缺的当属“节奏灵魂”打击乐器了。吴蛮与她的朋友们为了更好
期刊
1987年首次播出的电视剧《红楼梦》原声音乐以其委婉动人的旋律以及与原著极其吻合的神韵,使得整部电视剧更加传神,深得听众喜爱,被誉为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典范。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几乎倾尽所有情感”创作了这套组曲式的作品,其中的主题曲和部分插曲继原唱陈立之后被八十年代乐坛郑绪岚等当红歌手翻唱,如今这些歌曲仍是吴碧霞、黄华丽等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的音乐会曲目。不仅如此,众多器乐演奏家也对之饶有兴趣。大提琴演
期刊
作为2019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其作品阵容当然是不可小觑的。在即将到来的盛夏时节,除了有冰爽的可乐陪你度过炎夏之外,还有纽约爱乐乐团的两场音乐会伴你享受暮夜。  此次开幕式两场演出的四部作品,将全部由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纽约爱乐乐团演奏,音乐总监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担任指挥。演出将分为两天进行,如果说第一场音乐会的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C小调第
期刊
提到当代作曲家的音乐会,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是尖锐的不协和音,无调性的旋律,破碎复杂的节奏,还是特殊的演奏法和极端的乐器音色?但无论如何,在史蒂夫·赖希的这场作品音乐会中,听到的绝不会是以上所说的这些声音。  简约主义(minimalism)是二十世纪艺术的一个流派,最初出现在视觉艺术领域,之后这个术语也被用于描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简约主义音乐的特点是有意识地简化音乐的
期刊
许是痴迷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笔下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情节,沉醉于挪威作曲家格里格那将民族音乐语言与浪漫主义养料融为一炉的细腻情感,《培尔·金特》早已列入每一位乐迷必听的曲目清单。  今年的夏季音乐节,《培尔·金特》将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过这次并非是以往组曲中的部分小曲,而是由中国台湾资深乐评人焦元溥全新改编的单人戏剧说唱版《培尔·金特》。这必定会是一场“刺激连连”的音乐会,它的“刺激”来源于易卜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