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1-02
上课铃声刚响过,学生按顺序走进机房,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开机准备上课,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一个尖尖的男声闯进我耳朵"老师,这节课学什么,可以上网吗?"一抬头,是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男生。教室本来很安静,学生们都在等着老师开始上课,被他这么一问,旁边的一些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抬起头,小声议论着。这时,坐在左边的第一位女生望着我弱弱地说:"老师,我想玩打字游戏。"看到他们这样,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想上网,想玩打字游戏是吗?" "是!"这下学生来劲了,个个都把头抬起来,一些女生则拼命地点头,以极其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一下子,我竟然觉得"不可以"这三个字怎么这么难说出口。这可怎么办呢?课肯定是要上的,那就只好再次拒绝他们的要求了吗?他们会怎么想呢?一时间,我卡在那了。突然,我灵光一闪,有了,也许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前一节课刚学过的内容相似,学生操作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我说到:"想上网,想玩打字游戏是吗,都可以!"余音未落,就听见"耶!"的欢呼声,学生的眼睛都发亮了。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后继续说到:"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们必须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要完成的好,可以吗?""可以"同学们异口同声。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等待老师开始上课。
我打开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份文档,以比较的方式导入。谁知我刚要开口讲话,就有学生在嘀咕"这个早就会了,我上节课就已经做过了。"的确,上节课在设置文本的字体、字号和字形时,就已经有学生把字体的颜色也设置了,于是我就问到,"颜色会设置了,那么动画效果也会设置了吗?"学生则不敢开口了。字体颜色的设置,与上节课的操作步骤基本一致,一些学生已经会了,而动画效果的设置,学生以前虽没有接触过,但操作过程也相似,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经过看书学习应该也没什么难度。新课程不是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吗?于是我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和要求:1.打开老师事先下发的文档进行色彩装饰和动画效果设置,也就是《体验缤纷色彩》这一课;2.不会的同学可以先自己看书学习,再不会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合作讨论,向会的同学请教;3.完成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很快就开始动手了。我也开始巡视了,看看学生完成的怎么样,也顺便抓抓"老鼠"。有人形象的把上信息技术课比喻成"猫捉老鼠"的游戏,总会有那么几个不自觉的学生在上课时偷偷地上网或玩游戏。
学生完成的差不多了,我走上讲台,说到:"大家基本上完成了,现在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你们的作品。"学生们开始离开座位讨论,评价,挑选。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们也都能把自己作品中比较好的部分进行强调。我还请学生自己讲解他的操作步骤,当他讲的不完整的地方,下面其他同学都能进行补充。学生都展示完毕后,我问到:"你们认为谁的作品最好?"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小荷那组。问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颜色搭配好看""动画效果好"等等,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大家都做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文档,有些比老师的还漂亮,老师很高兴。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现在离下课还有8分钟时间,去做你们想做的事去吧。"
这节课后,我还兴奋了很久,为学生的积极,为学生最后完成的效果,更为他们展现出来的潜力,而这些竟来得如此简单,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
1.教师应学会倾听,保护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需求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去了解学生兴趣所在,从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正因为我的倾听,我才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维护了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而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保护,它反过来还能为课堂服务。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即可,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应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动手,去感受。学生在学习、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了操作步骤,知道了哪些地方容易犯错,掌握了知识点,明白同学之间应如何互相帮忙互相合作,这往往要比教师直接灌输来得有效。
3.科学地进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都有一种迫切了解的要求,及时地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先小组评价,然后全班评选优秀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和演示,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适当引导评论方向,以人为本,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愿望,强化学习动机。
反观这节课,正是由于我尊重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使得教学任务和学生兴趣两不误,完成一堂精彩课堂。
上课铃声刚响过,学生按顺序走进机房,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开机准备上课,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一个尖尖的男声闯进我耳朵"老师,这节课学什么,可以上网吗?"一抬头,是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男生。教室本来很安静,学生们都在等着老师开始上课,被他这么一问,旁边的一些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抬起头,小声议论着。这时,坐在左边的第一位女生望着我弱弱地说:"老师,我想玩打字游戏。"看到他们这样,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想上网,想玩打字游戏是吗?" "是!"这下学生来劲了,个个都把头抬起来,一些女生则拼命地点头,以极其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一下子,我竟然觉得"不可以"这三个字怎么这么难说出口。这可怎么办呢?课肯定是要上的,那就只好再次拒绝他们的要求了吗?他们会怎么想呢?一时间,我卡在那了。突然,我灵光一闪,有了,也许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前一节课刚学过的内容相似,学生操作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我说到:"想上网,想玩打字游戏是吗,都可以!"余音未落,就听见"耶!"的欢呼声,学生的眼睛都发亮了。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后继续说到:"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们必须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要完成的好,可以吗?""可以"同学们异口同声。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等待老师开始上课。
我打开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份文档,以比较的方式导入。谁知我刚要开口讲话,就有学生在嘀咕"这个早就会了,我上节课就已经做过了。"的确,上节课在设置文本的字体、字号和字形时,就已经有学生把字体的颜色也设置了,于是我就问到,"颜色会设置了,那么动画效果也会设置了吗?"学生则不敢开口了。字体颜色的设置,与上节课的操作步骤基本一致,一些学生已经会了,而动画效果的设置,学生以前虽没有接触过,但操作过程也相似,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经过看书学习应该也没什么难度。新课程不是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吗?于是我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和要求:1.打开老师事先下发的文档进行色彩装饰和动画效果设置,也就是《体验缤纷色彩》这一课;2.不会的同学可以先自己看书学习,再不会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合作讨论,向会的同学请教;3.完成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很快就开始动手了。我也开始巡视了,看看学生完成的怎么样,也顺便抓抓"老鼠"。有人形象的把上信息技术课比喻成"猫捉老鼠"的游戏,总会有那么几个不自觉的学生在上课时偷偷地上网或玩游戏。
学生完成的差不多了,我走上讲台,说到:"大家基本上完成了,现在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你们的作品。"学生们开始离开座位讨论,评价,挑选。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们也都能把自己作品中比较好的部分进行强调。我还请学生自己讲解他的操作步骤,当他讲的不完整的地方,下面其他同学都能进行补充。学生都展示完毕后,我问到:"你们认为谁的作品最好?"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小荷那组。问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颜色搭配好看""动画效果好"等等,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大家都做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文档,有些比老师的还漂亮,老师很高兴。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现在离下课还有8分钟时间,去做你们想做的事去吧。"
这节课后,我还兴奋了很久,为学生的积极,为学生最后完成的效果,更为他们展现出来的潜力,而这些竟来得如此简单,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
1.教师应学会倾听,保护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需求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去了解学生兴趣所在,从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正因为我的倾听,我才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维护了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而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保护,它反过来还能为课堂服务。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即可,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应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动手,去感受。学生在学习、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了操作步骤,知道了哪些地方容易犯错,掌握了知识点,明白同学之间应如何互相帮忙互相合作,这往往要比教师直接灌输来得有效。
3.科学地进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都有一种迫切了解的要求,及时地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先小组评价,然后全班评选优秀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和演示,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适当引导评论方向,以人为本,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愿望,强化学习动机。
反观这节课,正是由于我尊重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使得教学任务和学生兴趣两不误,完成一堂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