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是指学前儿童在亲自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科学教育活动。这类活动通常是在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都是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讨论自己的发现,相互分享操作结果。
[关键词]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相互分享;
中圖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28-01
在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中,让幼儿操作一些简单的活动,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并学会用准确、有效地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想法和做作,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形式,语言介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而不思则惘”的问题,帮助幼儿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让幼儿在对自然界生动形象的刺激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幼儿园中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的设计
(一)确定活动课题
应选择具有让幼儿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同时又能引发幼儿思考,体现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的实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发现,分享操作结果。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应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培养孩子对实验操作兴趣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讨论主要可涉及自然环境、人体、生活现象与时间等。
(二)制定活动目标
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目标的表述主体要一致,突出儿童主体地位,同时还应是发展性目标。
(三)进行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同时还应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知识经验准备要求幼儿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粗浅的讨论经验。
(四)设计活动过程
1.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幼儿导入到活动中。例如,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这一方法适合于以操作、探索物质材料,获得科学发现为主的活动;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活;还可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等。总之,导入活动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目的是引起幼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注意,激发幼儿对有关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地加以选择。
2.进行实验,准备讨论
为了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及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由静态汲取,变为动态操作实验,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为开展讨论做准备。
3.讨论交流,分享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常常会有许多的新发现,会产生各种情感,他们希望老师和同伴知道自己的新发现,乐于让大家共同分享和体验各种情感,因此,在让幼儿充分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表达、交流和讨论,对幼儿表达不清楚和某些模糊的看法,应启发鼓励幼儿再探索,或给予正确的语言指导,让幼儿学会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活动的结果。通过交流,幼儿们的不同实验操作方法,不同的实验现象会引起幼儿从不同的视野角度,以不同的思维过程去认识同一事物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同一活动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4.归纳知识,进行小结
归纳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明确概念,形成整体认识。结论时应注意,使用的句子不要太长,不要太抽象,尽可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词句,不宜将其上升为原理性的知识概念。同时,小结应具有延伸性,不一定非要得出结论,有时候没有结论比有结论更有意义。教师不要满足于幼儿能尽快获得答案而急于小结,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交流获得经验的丰富增长才是最重要的。
(五)安排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造型、音乐、表演)来表达探索的过程、结果和体验。也可以在幼儿园的区角中投放有关材料,在阅读区摆放相关资料,丰富巩固幼儿经验,为讨论交流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幼儿的美工、音乐活动以及游戏,巩固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二、幼儿园中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的指导
1、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引起幼儿探究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有一定的结构性。作为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材料,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获得感性经验。
2、提出思考问题,让幼儿尝试,操作和发现。积极热情的对待幼儿在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幼儿的“問题”可能是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不可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应启发幼儿展开讨论,使其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允许幼儿出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认同、赞扬和尊重会给幼儿带来满足和自信,这种满足和自信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之在探索活动中有更大的发现。
4、注重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讨论、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以表象的形式重现实验操作的过程,通过交流,会使幼儿以不同的思维过程去认识同一事物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交流讨论类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活动一般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使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解释现象,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发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科学、自然、环境的关注的兴趣和热爱,并使幼儿从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科学知识的乐趣。从对探索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中,幼儿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刘占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和孩子一起探究世界的秘密.李珊泽,孙亚娟,蔡红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施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洪.秀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5]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2版).黄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
郑易姝,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研究。
[关键词]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相互分享;
中圖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28-01
在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中,让幼儿操作一些简单的活动,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并学会用准确、有效地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想法和做作,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形式,语言介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而不思则惘”的问题,帮助幼儿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让幼儿在对自然界生动形象的刺激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幼儿园中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的设计
(一)确定活动课题
应选择具有让幼儿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同时又能引发幼儿思考,体现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的实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发现,分享操作结果。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应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培养孩子对实验操作兴趣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讨论主要可涉及自然环境、人体、生活现象与时间等。
(二)制定活动目标
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目标的表述主体要一致,突出儿童主体地位,同时还应是发展性目标。
(三)进行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同时还应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知识经验准备要求幼儿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粗浅的讨论经验。
(四)设计活动过程
1.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幼儿导入到活动中。例如,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这一方法适合于以操作、探索物质材料,获得科学发现为主的活动;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活;还可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等。总之,导入活动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目的是引起幼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注意,激发幼儿对有关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地加以选择。
2.进行实验,准备讨论
为了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及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由静态汲取,变为动态操作实验,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为开展讨论做准备。
3.讨论交流,分享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常常会有许多的新发现,会产生各种情感,他们希望老师和同伴知道自己的新发现,乐于让大家共同分享和体验各种情感,因此,在让幼儿充分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表达、交流和讨论,对幼儿表达不清楚和某些模糊的看法,应启发鼓励幼儿再探索,或给予正确的语言指导,让幼儿学会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活动的结果。通过交流,幼儿们的不同实验操作方法,不同的实验现象会引起幼儿从不同的视野角度,以不同的思维过程去认识同一事物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同一活动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4.归纳知识,进行小结
归纳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明确概念,形成整体认识。结论时应注意,使用的句子不要太长,不要太抽象,尽可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词句,不宜将其上升为原理性的知识概念。同时,小结应具有延伸性,不一定非要得出结论,有时候没有结论比有结论更有意义。教师不要满足于幼儿能尽快获得答案而急于小结,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交流获得经验的丰富增长才是最重要的。
(五)安排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造型、音乐、表演)来表达探索的过程、结果和体验。也可以在幼儿园的区角中投放有关材料,在阅读区摆放相关资料,丰富巩固幼儿经验,为讨论交流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幼儿的美工、音乐活动以及游戏,巩固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二、幼儿园中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活动的指导
1、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引起幼儿探究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有一定的结构性。作为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材料,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获得感性经验。
2、提出思考问题,让幼儿尝试,操作和发现。积极热情的对待幼儿在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幼儿的“問题”可能是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不可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应启发幼儿展开讨论,使其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允许幼儿出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认同、赞扬和尊重会给幼儿带来满足和自信,这种满足和自信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之在探索活动中有更大的发现。
4、注重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讨论、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以表象的形式重现实验操作的过程,通过交流,会使幼儿以不同的思维过程去认识同一事物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交流讨论类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活动一般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使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解释现象,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发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科学、自然、环境的关注的兴趣和热爱,并使幼儿从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科学知识的乐趣。从对探索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中,幼儿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刘占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和孩子一起探究世界的秘密.李珊泽,孙亚娟,蔡红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施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洪.秀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5]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2版).黄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
郑易姝,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