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评价很多时候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批改作文呕心沥血,但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就把它扔进抽屉里。如何采取有效的评价策略,使学生爱上作文、乐于动笔呢?笔者认为:应赏识学生,鼓励个性化写作;完善评价方式,多元互动;丰富宣扬阵地,形式多样。如此,才能还作文评价一片“艳阳天”,使其暖意融融。
心中有爱,赏识学生
教师应心怀赏识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这是“评价之根”。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直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当我们轻轻触碰,就会荡起层层涟漪。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因材施教。比如,二年级一个学生写的诗:“云朵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经常忘了回家。太阳妈妈喊啊喊,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她。”在成人眼里,太阳下山、云朵变幻不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这个孩子眼里,太阳和云朵是两母女,太阳妈妈还要等云朵一起回家。老师给出评语:“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期待你跟老师分享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美好的故事!”评语暖意融融,包含“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既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以生为本,多元互动
传统的习作评价,定位于教师与习作之间,是一种固定的单向评价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即把评价定位于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对话之间,使习作成为联系各方的情感纽带,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环境。
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前,教师应进行方法指导:先通读全文,删改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调整不通顺的句子;然后用波浪线划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最后对全文总结、反思。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揣摩词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当学生能自我修改作文,他们的习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同学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先选取一篇文章,在全班示范批改,接着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两个步骤来评改:首先通读全文,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补充修改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符号;接着再读作文,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真实,语言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整洁等,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上,可以画一个笑脸、一朵小花或一颗星星等;然后进行总结,把优点和缺点分别写下来,此时应注意采取“放大镜”原则,以表扬、鼓励为主,一般写四五个优点、一两个缺点。同学互评能够拓宽学生思路,让他们学会彼此欣赏,增进友谊,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评价 教师的批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应仔细阅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学的互评意见,再进行总结和补充。一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进行鼓励和赞赏;另一方面,也要委婉说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指明改进的方向。教师评价要秉承适度原則。如“你的作文语言流畅,如小溪叮咚,字里行间氤氲着你对妈妈浓浓的爱。如果你能改变一下叙述的顺序,使故事条理清晰,会更加引人入胜!”如此评语,才能有效发挥评价和导向功能,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给他们指明改进的方向。
家长评价 无论在习作的内容、语言上,还是在简单的书写和格式上,只要学生有少许进步,家长都应给予赞扬。学生小霖在习作《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中,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但是也提出觉得妈妈对自己关心不够。小霖的妈妈看后评价道:“亲爱的小霖,妈妈很庆幸,可以听到你的心里话。有时候妈妈太忙太心急,但是妈妈也是一位新手妈妈,需要和你一起成长,共同促进。请相信,妈妈永远爱你!”家长评价,为家长与孩子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宣传展示,形式多样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肯定,小学生的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教师朗读 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通过教师的朗读,引领学生渐入佳境,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发智慧的火花,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爱写”。
作文天地 教师可在教室里开辟一块作文天地,张贴优秀习作,可取名“绿草茵茵”“硕果累累”等。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便可互相欣赏、学习。这样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班级周报 当习作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定期制作班级周报。报纸第一栏可设计本周最佳作品,第二栏是好词好句超市,第三栏是本周“优秀小作家”和“进步小作家”名单。“好词好句超市”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出现在上面,即使是一个段落、一句精彩的话语、几个生动的词语。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被刊登在班级报纸上,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仕版奋扬学校)
心中有爱,赏识学生
教师应心怀赏识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这是“评价之根”。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直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当我们轻轻触碰,就会荡起层层涟漪。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因材施教。比如,二年级一个学生写的诗:“云朵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经常忘了回家。太阳妈妈喊啊喊,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她。”在成人眼里,太阳下山、云朵变幻不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这个孩子眼里,太阳和云朵是两母女,太阳妈妈还要等云朵一起回家。老师给出评语:“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期待你跟老师分享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美好的故事!”评语暖意融融,包含“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既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以生为本,多元互动
传统的习作评价,定位于教师与习作之间,是一种固定的单向评价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即把评价定位于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对话之间,使习作成为联系各方的情感纽带,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环境。
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前,教师应进行方法指导:先通读全文,删改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调整不通顺的句子;然后用波浪线划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最后对全文总结、反思。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揣摩词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当学生能自我修改作文,他们的习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同学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先选取一篇文章,在全班示范批改,接着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两个步骤来评改:首先通读全文,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补充修改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符号;接着再读作文,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真实,语言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整洁等,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上,可以画一个笑脸、一朵小花或一颗星星等;然后进行总结,把优点和缺点分别写下来,此时应注意采取“放大镜”原则,以表扬、鼓励为主,一般写四五个优点、一两个缺点。同学互评能够拓宽学生思路,让他们学会彼此欣赏,增进友谊,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评价 教师的批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应仔细阅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学的互评意见,再进行总结和补充。一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进行鼓励和赞赏;另一方面,也要委婉说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指明改进的方向。教师评价要秉承适度原則。如“你的作文语言流畅,如小溪叮咚,字里行间氤氲着你对妈妈浓浓的爱。如果你能改变一下叙述的顺序,使故事条理清晰,会更加引人入胜!”如此评语,才能有效发挥评价和导向功能,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给他们指明改进的方向。
家长评价 无论在习作的内容、语言上,还是在简单的书写和格式上,只要学生有少许进步,家长都应给予赞扬。学生小霖在习作《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中,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但是也提出觉得妈妈对自己关心不够。小霖的妈妈看后评价道:“亲爱的小霖,妈妈很庆幸,可以听到你的心里话。有时候妈妈太忙太心急,但是妈妈也是一位新手妈妈,需要和你一起成长,共同促进。请相信,妈妈永远爱你!”家长评价,为家长与孩子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宣传展示,形式多样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肯定,小学生的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教师朗读 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通过教师的朗读,引领学生渐入佳境,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发智慧的火花,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爱写”。
作文天地 教师可在教室里开辟一块作文天地,张贴优秀习作,可取名“绿草茵茵”“硕果累累”等。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便可互相欣赏、学习。这样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班级周报 当习作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定期制作班级周报。报纸第一栏可设计本周最佳作品,第二栏是好词好句超市,第三栏是本周“优秀小作家”和“进步小作家”名单。“好词好句超市”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出现在上面,即使是一个段落、一句精彩的话语、几个生动的词语。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被刊登在班级报纸上,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仕版奋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