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微课有别于微视频,微课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微课。
一、课前复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作为素材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此微课,作为学习新课的准备。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部分的课,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硬件部分,单个零件的内部构造部分要拆装展示也不能顾及全部同学,所以将硬件构成部分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硬件的构成和形态。这样就为老师在讲授硬件的功能部分时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也不会觉得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过于抽象,毕竟在课前的微课中对硬件在脑海中有了一定的感性意识。
二、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情境启发式的微课引入,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用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性能的时候,在微机的购买选择上,你是选择内存容量大,硬盘存储大,cpu主频高的电脑还是选择稍差点的配置的时候,全部同学都会理所当然的选择越容量大cpu主频高的越好。这个时候抛出问题:这个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顺理成章地引出计算机硬件的相关概念:字长,时钟主频,存储单位。将抽象的概念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利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微课视频。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电子表格的高级筛选,高级筛选的条件“与、或”的关系学生总是会混淆。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通过查看结果,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利用合作探究方式的微课展示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避免有些学生死记硬背操作过程。采用微课展现知识点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中职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讲授的知识,基础稍差点的学生可能跟不上。微课的出现也为这一部分慢热型的学生提供了再一次学习,课后复习的条件。
四、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课后不加强练习巩固,课堂知识掌握就会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新知识的深入学习会忘记前面的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多同学在系统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这一块之后,在后面学习电子表格的时候,就会将word的知识慢慢遗忘了。所以制作成微课的练习,意在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束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小结拓展
这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授课者应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拓展延伸练习。这个阶段的微课用于结束本课前放。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对一个课堂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学生能将课堂的知识转化成自己掌握的技能。对于一些掌握知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布置更高层次的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完全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也能顺应提高。
课堂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在短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就会影响其他正在学习中的同学。而且计算机教学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新旧知识交替。学生的掌握水平不同,上课的进度也就会受到影响。微课的出现,引发的课堂改革就是將整个课堂教学切片,每个切片就是一个微课,而每个切片之间不需要存在联系,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形式可以是一个议题,一个重点,或者是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像在备考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电子表格这一块,知识点涵盖了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函数应用,图表,数据处理。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弄成独立的微。有些同学可能在函数应用上感觉吃力,有些在数据处理上可能完全忘记,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哪个知识点的微课。如果是老师讲授的话,面对讲授的对象不是全部的时候,已经掌握了知识点的学生就会开小差,甚至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课前复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作为素材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此微课,作为学习新课的准备。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部分的课,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硬件部分,单个零件的内部构造部分要拆装展示也不能顾及全部同学,所以将硬件构成部分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硬件的构成和形态。这样就为老师在讲授硬件的功能部分时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也不会觉得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过于抽象,毕竟在课前的微课中对硬件在脑海中有了一定的感性意识。
二、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情境启发式的微课引入,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用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性能的时候,在微机的购买选择上,你是选择内存容量大,硬盘存储大,cpu主频高的电脑还是选择稍差点的配置的时候,全部同学都会理所当然的选择越容量大cpu主频高的越好。这个时候抛出问题:这个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顺理成章地引出计算机硬件的相关概念:字长,时钟主频,存储单位。将抽象的概念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利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微课视频。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电子表格的高级筛选,高级筛选的条件“与、或”的关系学生总是会混淆。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通过查看结果,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利用合作探究方式的微课展示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避免有些学生死记硬背操作过程。采用微课展现知识点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中职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讲授的知识,基础稍差点的学生可能跟不上。微课的出现也为这一部分慢热型的学生提供了再一次学习,课后复习的条件。
四、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课后不加强练习巩固,课堂知识掌握就会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新知识的深入学习会忘记前面的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多同学在系统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这一块之后,在后面学习电子表格的时候,就会将word的知识慢慢遗忘了。所以制作成微课的练习,意在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束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小结拓展
这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授课者应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拓展延伸练习。这个阶段的微课用于结束本课前放。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对一个课堂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学生能将课堂的知识转化成自己掌握的技能。对于一些掌握知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布置更高层次的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完全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也能顺应提高。
课堂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在短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就会影响其他正在学习中的同学。而且计算机教学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新旧知识交替。学生的掌握水平不同,上课的进度也就会受到影响。微课的出现,引发的课堂改革就是將整个课堂教学切片,每个切片就是一个微课,而每个切片之间不需要存在联系,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形式可以是一个议题,一个重点,或者是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像在备考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电子表格这一块,知识点涵盖了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函数应用,图表,数据处理。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弄成独立的微。有些同学可能在函数应用上感觉吃力,有些在数据处理上可能完全忘记,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哪个知识点的微课。如果是老师讲授的话,面对讲授的对象不是全部的时候,已经掌握了知识点的学生就会开小差,甚至影响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