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科相关论文
谣谚是产生于民间风行于社会的反映大众情感及思想的通俗语句和歌谣。谣谚对古代教育及科举作了生动形象的反映。古代教育的目的是......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两件敦煌文书BD14491号和BD14650号,可以完全缀合为一件,是唐初有关进士科试策的模拟试题,弥足珍贵。此件文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它存......
唐宋之际,社会转型时期的进士科是最重要的入仕门径,而北宋科举制度的严密化、公平化也一向为人所称道。但制度从未像它最初设计的......
要:纵观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文学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在以宫廷为主体的赋学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辞赋在王权话语中出现,经由作家......
尽管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能力立意日益明显,但能力若离开基础知识就如无源之水,同学们应有理由相信,试题答案一定出自我们的知识储备(或试......
一、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其以“怀牒自投”为主要特......
《高丽史·刑法志》云:“高丽一代之制,大抵仿乎唐。”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高丽王朝政治制度的总体取向和特征。就其选举制度而言,......
序最近数年有关唐宋变迁的研讨会、研究会在世界各地相继召开,这说明反思唐宋变迁时机已跨地域成熟起来。在研讨会、研究会纷纷召......
摘要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礼部侍郎取代考功员外郎而掌贡举。对于科举史上这一重大改革的原因,史书及当今学界多以知贡举官的品阶论......
根据宋元强先生的统计,中国自唐朝迄清朝,进士科有732榜,录取进士106735人,有姓名可考的状元有599人。这近600位抡大魁者,从十万进士、......
在邻里百姓之中,要想败坏一个人的名声,必定先从道德和作风入手,尤其是男女生活作风方面。故而那些寻求报复的人,往往搜罗所要报复对象......
唐太宗在位期间,曾对前朝积弊及典章制度的缺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认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在文化、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其意义不仅......
阆州陈氏家族在宋元时期有六次较大的迁徙,其中家族的主体部分在宋代聚居河南,而不是四川。明代“二陈”是宋代阆州陈氏后裔的一支,但......
本文以唐德宗至后周恭帝期间 (分四个时期 )的宰相为例 ,考察其社会出身、籍贯、科第情况 ,进而分析其变化。从四个时期宰相的入仕......
《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刊载《论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查正贤撰,以下简称“查文”)一文,认为:“为制举而颁布的诏书借助传......
执贽谒见既是古代干谒请托的主要方式,也是古人谒见之礼的重要体现。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执贽与行卷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对种属......
孙伏伽,河北邢台清河人士,隋朝末年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后几经升迁。孙伏伽以免官之身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第......
以契丹贵族为主所建立的辽朝利用教育工具为其统治和巩固政权服务。本文认为辽朝的教育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并从中央官学、地......
对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论语郑氏注》对策残卷,结合唐代明经、进士科考试发展、变迁的史实,运用排除法,能排除其不是进士科的对......
我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成熟于明朝,衰落于清朝,1905年终被废除,前后绵延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做到录取公平?从古籍记载来看,历代都曾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政策,如明朝按南北卷录取,清朝录取实行官民分开、商......
宋代科举制度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策论地位的上升与稳固.宋初进士科考试虽然兼试诗赋与策论,但由于实行逐场去留之制,作为......
摘 要:作为唐代最高级别的考试科目之一,进士科受到唐代社会的广泛重视,而作为进士科杂文试的重要考试内容,试赋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
策问作为一种考试文体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的考试文体,大约始于西汉文帝策问贤良。从汉代开始,策问一直是后世统......
我国科举制度从隋唐至清末1905年废止,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考生经过严格的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层层筛选,最后由皇帝亲自主......
“高中状元”,“大魁天下”,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所谓“状元”,就是进士科的殿试一甲第一名。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退......
地方志大多设有《选举志》,按科年著录本地科举人物,因其多依既有文献、或据采访修纂而成,故其所记一般较为准确,在科举人物、尤其......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也叫“开科取士”.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用考试......
隋代实行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考试的科目很不固定,但基本定型的有秀才、孝廉、明经、进士等科,形成了我国古代科举考......
科考诗乃唐诗独特题材,内容多抒写得第之喜与失第之悲,抑或贺勉他人,体现当时社会风尚、典章制度及世态炎凉,有些作品情真意切,或......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问无考之进士......
【正】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种教育考试制度,远在隋煬帝时,便开始设进士科,以考试取士。唐循隋制,在进士科外,......
【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在京师长安举行的进士科考试中,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权相互冲突的事件.事件本身不算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