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就好象奶牛卖奶》中,我们假使是一头奶牛和二十只猴子生活在一起,今天为了说明财富是怎样聚集到少数人手里的这个问题,这样假设的社会就有点小,我们要把它放大,就假设是100头奶牛和两千只猴子生活在一起,每头奶牛同样平均一天产奶100斤,吃100斤草;每只猴子平均一天拔5斤草,平均吃5斤奶。
本来它们共同生活得好好的,某一天,奶牛们突然联合起来要卖奶,价格是1斤牛奶换2斤草;猴子也开始分开单干,最强壮的猴子每天加班加点可以拔16斤草,最弱的猴子每天加班加点可以拔4斤草。
有人可能要问:猴子为什么要答应这个价格?这是假设,你也可以假设是猴子先提出要卖草的,价格是1斤草换2斤奶,结果一样。这里假设奶牛提出卖奶要更合理,因为奶牛可以自己啃草,离开猴子自己也可以活,不过要辛苦许多,不管猴子答应不答应奶牛都可以勉强生活,而如果猴子不答应,那么猴子就要死亡,所以猴子不得不答应,而且强壮的猴子也极力赞成。虽然猴子也可以采野果子吃,但是野果毕竟营养不高,而且野果的量也很少,所以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假设没有野果子。
这样,100头奶牛之间就产生了竞争,假设最后有20头奶牛被挤垮,还剩下80头奶牛,再假设这80头奶牛每头每天可余草80斤,这样,一个月下来,一头奶牛就可以积蓄2400斤草。这2400斤草对奶牛是无用之物,而且也不能久放,眼看要腐烂,所以这时奶牛的生产积极性就下降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个猴子发明了蚊香。假设这个猴子一天可生产一盒蚊香,一盒蚊香可用10天,他要500斤草换一盒。一头奶牛得到这个消息,高兴死了,正愁草没有用呢,于是赶紧用500斤草换了一盒回来,美滋滋地在房子里点了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一大截,为了能持续得到蚊香,生产积极性也一下子提高了。
简单的说,后来九天这个猴子生产的蚊香又被9头奶牛分别买了去。可是,总共有80头奶牛,而这个猴子生产的蚊香只能满足10头奶牛的需求,所以这时是求大于供。再假设这时又有9个猴子掌握了造蚊香的技术,也生产蚊香,这样,这个时候就正好是供求相等。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蚊香猴(为了区别,造蚊香的猴子叫蚊香猴,拔草的猴子叫草猴)都赚了15000斤草,去掉自己换牛奶的,还节余14000多斤,这样社会财富又由奶牛聚集到10只蚊香猴手里,奶牛则成了过时的凤凰了,不过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的。
这时,又有一个猴子看到生产蚊香眼红的,也去造蚊香,当然也卖500斤草一盒,这时就是供大于求了,一天下来,总有一只猴子卖不掉的,所以第二天他就要降价,因为价格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其他蚊香猴也跟着降价,这样价格就一路跌下来。再假设又有许多猴子去生产蚊香,蚊香的价格更是越降越厉害,假设某一天已经跌到了50斤草一盒。
再看草猴。有些强壮的草猴每天可拔16斤草,在蚊香产生之前,他们都是用10斤草换5斤牛奶喝掉,用6斤草换3斤牛奶洗澡。自从有了蚊香之后,他们也就想买蚊香了,但是开始蚊香是500斤草一盒,对他们来说这个价格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他们就积攒,也不用牛奶洗澡了,甚至刹紧裤腰带,一天只喝4斤奶,总算攒了50斤草,各自换了一盒。哎呀,他这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当天晚上就点起来,吸引得许多母猴争着要嫁给他。
这时蚊香的价格还在不断降低,当降低到一盒10斤草以下的时候,生产一盒蚊香已经换不到5斤奶了(为了简单起见,假设牛奶的价格始终不变),不够吃的了,所以就有不少蚊香猴关起厂门去拔草。这样其他老弱的猴子就永远没有蚊香可以享用了。
至于他们怎么去拔草,至于其他老弱的猴子怎么永远都没有蚊香可以享用,我们就按下不表了,回头再看看剩下的蚊香猴。一开始最先生产蚊香的那10只蚊香猴,因为一开始就获得了最大的利润,所以他们是最富裕的,手里都有几万斤草,这些草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的,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是越来越低。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猴子发明了医药,能治疗各种疾病。当然,价格也高的吓人,例如,一片退热药就要1000斤草,当然这时就只有奶牛和蚊香猴能看得起病了,所以这个医猴也很快发了大财,一个月下来,手里也聚集了两三万斤草,成了最富有的。因为草可以换来药,可以换来生命,所以蚊香猴的生产积极性又提高了,不过也象奶牛一样成了过时的凤凰了。
本来它们共同生活得好好的,某一天,奶牛们突然联合起来要卖奶,价格是1斤牛奶换2斤草;猴子也开始分开单干,最强壮的猴子每天加班加点可以拔16斤草,最弱的猴子每天加班加点可以拔4斤草。
有人可能要问:猴子为什么要答应这个价格?这是假设,你也可以假设是猴子先提出要卖草的,价格是1斤草换2斤奶,结果一样。这里假设奶牛提出卖奶要更合理,因为奶牛可以自己啃草,离开猴子自己也可以活,不过要辛苦许多,不管猴子答应不答应奶牛都可以勉强生活,而如果猴子不答应,那么猴子就要死亡,所以猴子不得不答应,而且强壮的猴子也极力赞成。虽然猴子也可以采野果子吃,但是野果毕竟营养不高,而且野果的量也很少,所以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假设没有野果子。
这样,100头奶牛之间就产生了竞争,假设最后有20头奶牛被挤垮,还剩下80头奶牛,再假设这80头奶牛每头每天可余草80斤,这样,一个月下来,一头奶牛就可以积蓄2400斤草。这2400斤草对奶牛是无用之物,而且也不能久放,眼看要腐烂,所以这时奶牛的生产积极性就下降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个猴子发明了蚊香。假设这个猴子一天可生产一盒蚊香,一盒蚊香可用10天,他要500斤草换一盒。一头奶牛得到这个消息,高兴死了,正愁草没有用呢,于是赶紧用500斤草换了一盒回来,美滋滋地在房子里点了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一大截,为了能持续得到蚊香,生产积极性也一下子提高了。
简单的说,后来九天这个猴子生产的蚊香又被9头奶牛分别买了去。可是,总共有80头奶牛,而这个猴子生产的蚊香只能满足10头奶牛的需求,所以这时是求大于供。再假设这时又有9个猴子掌握了造蚊香的技术,也生产蚊香,这样,这个时候就正好是供求相等。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蚊香猴(为了区别,造蚊香的猴子叫蚊香猴,拔草的猴子叫草猴)都赚了15000斤草,去掉自己换牛奶的,还节余14000多斤,这样社会财富又由奶牛聚集到10只蚊香猴手里,奶牛则成了过时的凤凰了,不过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的。
这时,又有一个猴子看到生产蚊香眼红的,也去造蚊香,当然也卖500斤草一盒,这时就是供大于求了,一天下来,总有一只猴子卖不掉的,所以第二天他就要降价,因为价格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其他蚊香猴也跟着降价,这样价格就一路跌下来。再假设又有许多猴子去生产蚊香,蚊香的价格更是越降越厉害,假设某一天已经跌到了50斤草一盒。
再看草猴。有些强壮的草猴每天可拔16斤草,在蚊香产生之前,他们都是用10斤草换5斤牛奶喝掉,用6斤草换3斤牛奶洗澡。自从有了蚊香之后,他们也就想买蚊香了,但是开始蚊香是500斤草一盒,对他们来说这个价格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他们就积攒,也不用牛奶洗澡了,甚至刹紧裤腰带,一天只喝4斤奶,总算攒了50斤草,各自换了一盒。哎呀,他这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当天晚上就点起来,吸引得许多母猴争着要嫁给他。
这时蚊香的价格还在不断降低,当降低到一盒10斤草以下的时候,生产一盒蚊香已经换不到5斤奶了(为了简单起见,假设牛奶的价格始终不变),不够吃的了,所以就有不少蚊香猴关起厂门去拔草。这样其他老弱的猴子就永远没有蚊香可以享用了。
至于他们怎么去拔草,至于其他老弱的猴子怎么永远都没有蚊香可以享用,我们就按下不表了,回头再看看剩下的蚊香猴。一开始最先生产蚊香的那10只蚊香猴,因为一开始就获得了最大的利润,所以他们是最富裕的,手里都有几万斤草,这些草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的,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是越来越低。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猴子发明了医药,能治疗各种疾病。当然,价格也高的吓人,例如,一片退热药就要1000斤草,当然这时就只有奶牛和蚊香猴能看得起病了,所以这个医猴也很快发了大财,一个月下来,手里也聚集了两三万斤草,成了最富有的。因为草可以换来药,可以换来生命,所以蚊香猴的生产积极性又提高了,不过也象奶牛一样成了过时的凤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