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主要是指是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内
都有着个不相同的意义。我国工程界的普遍理解是:导致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和由此失败带来的利益丢失以及不利结果可以称之为风险。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E4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招标中风险的成因
1.1、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建筑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因此受到自然那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施工现场的地形状况也会造成影响。
1.2市场变化造成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往往会出现很多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都对工程建设造成很大影响。材料价格以及用人薪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1.3、人为因素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相关负责人也可能会出现失误,管理不善或者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审查不合理等都是重要因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常见的,技术方面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1.4、工程本身的因素建筑工程有一个显著地特点,那就是建设周期长。长时间的工地作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2、建设工程招标的风险类别
2.1、投标人存在投机行为
在建筑工程投的过程中经常遭遇投标人想方设法钻法治的空子。利用相关法制的不健全,利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存在的漏洞,采取低成本价中标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却再次实行高价索赔,这种方式给招标人造成巨大损失。一旦招标方不同意赔款,承包商将可能不按照合同上的协议进行施工,更会造成损失。由于合同方面的关系,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相关法制法规不完善就很容易造成类似的问题
2.2、投标人合谋风险
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特点是招标人(买方)有效垄断的有效性在于多个投标人(卖方)提供“建筑产品”,在竞争中由最具价格优势的投标人胜出。那么,这种有效性就有可能因为投标人的合谋而失效。如果在投标前,投标人之间可以达成共谋,统一制定高报价策略,由此来轮流中标或是在其内部进行二次招标,将工程授予能给其它参与围标的投标人最大利益的投标人承担,或者是由中标投标人进行分配,几个投标人共同完成投标工程项目。这种现象发生时,通常被称之为“围标”和“串标”。当围标行为发生时,会打破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完全自由竞争,形成寡头垄断建设工程市场的寡头合谋,当一个或几个投标人通过围标或串标行为将工程项目垄断时,从其利益出发就一定会提高报价,使招标人受损。
2.3、投标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直接影响到招标的情况,因此投标人为了能够中标,将会把直接的信息进行隐藏,同时由于招标人不易获得这种信息,或是获取成本过高,所以对于它的影响他们也不会知道,投标人的逆向选择会使得原本有效垄断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结构因为信息失真而引发风险,从而使得市场变得比较混乱,使招标人在选择上会有错误,给施工埋下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2.4、招标方法失效风险
并不是每个建筑工程的招标方法都一样,市场外部条件经常发生变化,如果招标方法没有随之及时进行改变将会造成招标失败。招标方法在设计时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在具体操作时这种缺失将会表现出来,不适应市场的招标方法最终会失去效用。不合适的招标方法将会加大招标人的风险,也会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任何看似完美的招标方法都必须与市场联系起来,结合相关管理以及技术做到最好。
2.5、自然环境以及其他风险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加剧了其他环节的不确定性。在长期的工程建设中一些材料价格、政府政策、用人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建筑工程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是无法预先得知的。洪水、火灾、台风甚至是地震,这些自然灾害都有可能突然发生。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还有施工地的外部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由此产生了诸多不可预控的潜在风险。
3、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
3.1、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招标
严格遵守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以招标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投标企业的信用度,所有企业要想获得参与投标的机会就必须先过“诚信审查关”。要慢慢形成信用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可以以信用征集、信用自律、失信惩戒和信用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使招投标的双方都能够依法诚信操作,不为了个人私利而弄虚作假,尽量从源头上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给予及时严格的治理。除此之外,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刚性与可操作性.实际的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投工作的负责人的自律能力可能还很薄弱,所以执法机关也应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
3.2、按照程序进行
施工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对于工程量和工程价要尽可能准确和合理。再者,招标文件合同书应该全面,对投标,评标、定标制定细则,让投标方明确投标的初始条件和评定条件。然后对于投标、评标、定标的时间进行仔细把握,最后招标组织者和建设单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工作内容严格保密。
3.3、健全招标投标市场化体制
随着公路招标投标进入市场经济,加强施工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招标方和建设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有必要时,招标方和建设单位可以举行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无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非公开招标,他们都会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当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那么招标投标中的一些不合法的事件就可以避免。
3.4、明确投标人的资质
对参与招标人而言,应当对其资质事先明确,审查条件涵盖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投标人需拥有独立订立合同权;拥有合同履行能力,其中包含技术资格、专业资格、管理能力、完備的设备设施、充足的资金、具备有丰富经验与良好信誉的从业人员,且工作人员不存在有不良的工作记录,近期内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或者重大违约违规行为。就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环境来看,多数建筑企业在执行项目经理承包机制,即便是建筑企业自身具备非常强的综合竞争能力,各项目经理之间的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当化投标人项目组织实力考核管控,选择优秀的投标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竞标工作中来,从而使建筑项目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
3..5、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
在投标过程完成后,招标者和投标者双方应该签订合理的合同,同时在合同中,应该建立签约、履约的保证金制度。投标者必须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相应的,中标者也应在签订合同交纳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和促使合同的有效进行。合同在细节上的签订应该尽可能的详细化,特别是对造价有影响的条款应该更新细心周全的进行考虑后再进行制定。当合同确定下来之后,合同双方都应认真执行合同上的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变动,保证合同的约束力。
3.6、保密现场踏勘和答疑中造成投标人身份
对潜在投标人较多的项目,对于现场踏勘需要做好一切工作,主要是资格预审后安排投标人单独进行,为投标人在资格预审合格而获取招标文件后身份的进行很好的保密。对潜在投标人少而无须进行资格预审的工程项目,招标人可安排由单个投标人参加的现场踏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避免串标现象。
总之,工程招投标在国内项目建设中已经普遍实施,这种采购采购方式富有竞争性,作为市场经济调节手段,它有助于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人与供货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吴亦芒.船厂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王更.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连锁,2014,03:77.
[3]沈慧群.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控制及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03:93-97.
都有着个不相同的意义。我国工程界的普遍理解是:导致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和由此失败带来的利益丢失以及不利结果可以称之为风险。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E4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招标中风险的成因
1.1、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建筑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因此受到自然那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施工现场的地形状况也会造成影响。
1.2市场变化造成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往往会出现很多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都对工程建设造成很大影响。材料价格以及用人薪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1.3、人为因素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相关负责人也可能会出现失误,管理不善或者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审查不合理等都是重要因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常见的,技术方面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1.4、工程本身的因素建筑工程有一个显著地特点,那就是建设周期长。长时间的工地作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2、建设工程招标的风险类别
2.1、投标人存在投机行为
在建筑工程投的过程中经常遭遇投标人想方设法钻法治的空子。利用相关法制的不健全,利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存在的漏洞,采取低成本价中标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却再次实行高价索赔,这种方式给招标人造成巨大损失。一旦招标方不同意赔款,承包商将可能不按照合同上的协议进行施工,更会造成损失。由于合同方面的关系,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相关法制法规不完善就很容易造成类似的问题
2.2、投标人合谋风险
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特点是招标人(买方)有效垄断的有效性在于多个投标人(卖方)提供“建筑产品”,在竞争中由最具价格优势的投标人胜出。那么,这种有效性就有可能因为投标人的合谋而失效。如果在投标前,投标人之间可以达成共谋,统一制定高报价策略,由此来轮流中标或是在其内部进行二次招标,将工程授予能给其它参与围标的投标人最大利益的投标人承担,或者是由中标投标人进行分配,几个投标人共同完成投标工程项目。这种现象发生时,通常被称之为“围标”和“串标”。当围标行为发生时,会打破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完全自由竞争,形成寡头垄断建设工程市场的寡头合谋,当一个或几个投标人通过围标或串标行为将工程项目垄断时,从其利益出发就一定会提高报价,使招标人受损。
2.3、投标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直接影响到招标的情况,因此投标人为了能够中标,将会把直接的信息进行隐藏,同时由于招标人不易获得这种信息,或是获取成本过高,所以对于它的影响他们也不会知道,投标人的逆向选择会使得原本有效垄断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结构因为信息失真而引发风险,从而使得市场变得比较混乱,使招标人在选择上会有错误,给施工埋下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2.4、招标方法失效风险
并不是每个建筑工程的招标方法都一样,市场外部条件经常发生变化,如果招标方法没有随之及时进行改变将会造成招标失败。招标方法在设计时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在具体操作时这种缺失将会表现出来,不适应市场的招标方法最终会失去效用。不合适的招标方法将会加大招标人的风险,也会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任何看似完美的招标方法都必须与市场联系起来,结合相关管理以及技术做到最好。
2.5、自然环境以及其他风险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加剧了其他环节的不确定性。在长期的工程建设中一些材料价格、政府政策、用人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建筑工程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是无法预先得知的。洪水、火灾、台风甚至是地震,这些自然灾害都有可能突然发生。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还有施工地的外部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由此产生了诸多不可预控的潜在风险。
3、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
3.1、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招标
严格遵守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以招标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投标企业的信用度,所有企业要想获得参与投标的机会就必须先过“诚信审查关”。要慢慢形成信用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可以以信用征集、信用自律、失信惩戒和信用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使招投标的双方都能够依法诚信操作,不为了个人私利而弄虚作假,尽量从源头上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给予及时严格的治理。除此之外,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刚性与可操作性.实际的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投工作的负责人的自律能力可能还很薄弱,所以执法机关也应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
3.2、按照程序进行
施工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对于工程量和工程价要尽可能准确和合理。再者,招标文件合同书应该全面,对投标,评标、定标制定细则,让投标方明确投标的初始条件和评定条件。然后对于投标、评标、定标的时间进行仔细把握,最后招标组织者和建设单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工作内容严格保密。
3.3、健全招标投标市场化体制
随着公路招标投标进入市场经济,加强施工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招标方和建设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有必要时,招标方和建设单位可以举行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无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非公开招标,他们都会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当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那么招标投标中的一些不合法的事件就可以避免。
3.4、明确投标人的资质
对参与招标人而言,应当对其资质事先明确,审查条件涵盖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投标人需拥有独立订立合同权;拥有合同履行能力,其中包含技术资格、专业资格、管理能力、完備的设备设施、充足的资金、具备有丰富经验与良好信誉的从业人员,且工作人员不存在有不良的工作记录,近期内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或者重大违约违规行为。就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环境来看,多数建筑企业在执行项目经理承包机制,即便是建筑企业自身具备非常强的综合竞争能力,各项目经理之间的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当化投标人项目组织实力考核管控,选择优秀的投标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竞标工作中来,从而使建筑项目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
3..5、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
在投标过程完成后,招标者和投标者双方应该签订合理的合同,同时在合同中,应该建立签约、履约的保证金制度。投标者必须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相应的,中标者也应在签订合同交纳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和促使合同的有效进行。合同在细节上的签订应该尽可能的详细化,特别是对造价有影响的条款应该更新细心周全的进行考虑后再进行制定。当合同确定下来之后,合同双方都应认真执行合同上的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变动,保证合同的约束力。
3.6、保密现场踏勘和答疑中造成投标人身份
对潜在投标人较多的项目,对于现场踏勘需要做好一切工作,主要是资格预审后安排投标人单独进行,为投标人在资格预审合格而获取招标文件后身份的进行很好的保密。对潜在投标人少而无须进行资格预审的工程项目,招标人可安排由单个投标人参加的现场踏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避免串标现象。
总之,工程招投标在国内项目建设中已经普遍实施,这种采购采购方式富有竞争性,作为市场经济调节手段,它有助于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人与供货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吴亦芒.船厂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王更.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连锁,2014,03:77.
[3]沈慧群.建设工程招标中的风险控制及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0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