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在初中语文中合作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并对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
1、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非常强的实践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一言积累以及语感的发展,要注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增强应用语文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特别强调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现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要完成以上任务,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一个学生确实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共同分享完成任务之后的快乐。语文学科有着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包括语言交流的内容。能为学生创设交流的环境,提供交流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设置交流的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自我表现的可能。设置合作交流的环节,为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促进的互动平台。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是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解决问题。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必将是事半功倍的[2]。
2、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2.1构建科学优化的合作小组
语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就是小组活动,确立适宜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语文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活动的前提,是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组织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是否成功。从具体分组来看,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不合理的竞争。这个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小组一经建立,就会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合作气氛,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2.2创设和谐师生氛围,激发合作动机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众所周知,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好动,喜欢成群结对地搞各式各样的活动,这是他们这一年龄特有的心理。因而,如果能创设一个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兴趣就会更大,积极性就会更高,当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换言之,教师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尤其要关注学困生,使他们平等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极大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助与合作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只由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应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因而,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自然地走进一个个小组,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鼓励学生把握机会积极表现自己,而不要因教师到来而有所顾忌,影响原本正常的合作学习秩序。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从而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责任感。
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2.3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都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合作的基础,拥有独立思考才能参与讨论探究,别人或小组无法取代个体的独立思考。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然后教师再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才能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优化、深入。
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为合作讨论做准备。有些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学生都处于失语状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无话可说或者无从谈起。特别是遇到有人听课的时候,一些学生趁此机会向四周张望,浪费了时间,这样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此时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因为教师要求开始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难免仓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要去留意就会解决这个问题,适当的根据教学实情给出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合作的质量相对会更高些。
3、结 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在需要的过程。合作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不是为合作而合作。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宇田.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5
[2]徐惊尘.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
1、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非常强的实践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一言积累以及语感的发展,要注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增强应用语文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特别强调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现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要完成以上任务,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一个学生确实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共同分享完成任务之后的快乐。语文学科有着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包括语言交流的内容。能为学生创设交流的环境,提供交流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设置交流的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自我表现的可能。设置合作交流的环节,为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促进的互动平台。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是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解决问题。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必将是事半功倍的[2]。
2、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2.1构建科学优化的合作小组
语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就是小组活动,确立适宜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语文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活动的前提,是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组织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是否成功。从具体分组来看,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不合理的竞争。这个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小组一经建立,就会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合作气氛,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2.2创设和谐师生氛围,激发合作动机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众所周知,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好动,喜欢成群结对地搞各式各样的活动,这是他们这一年龄特有的心理。因而,如果能创设一个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兴趣就会更大,积极性就会更高,当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换言之,教师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尤其要关注学困生,使他们平等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极大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助与合作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只由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应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因而,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自然地走进一个个小组,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鼓励学生把握机会积极表现自己,而不要因教师到来而有所顾忌,影响原本正常的合作学习秩序。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从而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责任感。
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2.3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都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合作的基础,拥有独立思考才能参与讨论探究,别人或小组无法取代个体的独立思考。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然后教师再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才能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优化、深入。
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为合作讨论做准备。有些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学生都处于失语状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无话可说或者无从谈起。特别是遇到有人听课的时候,一些学生趁此机会向四周张望,浪费了时间,这样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此时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因为教师要求开始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难免仓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要去留意就会解决这个问题,适当的根据教学实情给出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合作的质量相对会更高些。
3、结 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在需要的过程。合作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不是为合作而合作。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宇田.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5
[2]徐惊尘.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