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戏法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金堂县白庙村村民吴大明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去镇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说可以治,但治这种病需要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第一笔医药费就要二十两银子。吴大明家里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一年收的庄稼,除去家里的口粮,再除去苛捐杂税,每年只能换来一二两银子。这些年,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也只积攒了不到十两银子,故而大夫一说价格,吴大明一家都犯了难。
  吴大明不想治了,家里人不肯,纷纷出去借钱,结果借了一圈,也只借到了二两银子,离二十两还差得远呢,吴大明一家人的脸上布满了愁容。
  这天,有人叩响了吴大明家的门。吴大明的老婆出去借钱了,吴大明拖着病体过去开门。门开了,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身着绸缎的男子。吴大明问:“公子,你找谁?”那男子说:“叔,您不认识我了,我是庭光呀!”吴大明仔细看了看他,凭着那人左脸上的黑痣,终于认出来了,他正是村西的吴庭光。十年前,他离开白庙村,从此音讯全无。以前的吴庭光,又黄又瘦,身材像根麻秆一样,现在的他又白又胖,身材也发福了,再看他的打扮,吴大明知道他现在是个有钱人了。
  吴庭光说:“叔,我听说您病了,特地来看看您。”吴大明忙把吴庭光迎进屋,要给他烧火做饭,却被吴庭光拉住了。
  吴庭光说:“叔,您还记得三春结婚时您变的那个戏法吗?”吴大明说:“记得,咋会不记得呢!”
  十年前,吴大明的儿子吴三春结婚。按照乡俗,结婚第一天,新郎要在家里置办数桌酒宴以答谢乡邻,于是吴大明一家又是安排乡邻就座,又是给乡邻续水端茶,忙得不亦乐乎。
  吴大明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正想歇会儿,却被老婆李氏拉到一旁。李氏低声说:“当家的,银杯子被吴庭光偷去了一只!”原来,按照白庙村的风俗,办喜宴要给宾客们敬酒,而敬酒就一定要用银杯子,穷人家里怎么会有银杯子?那一对银杯子是吴大明去找村里一户有钱人家借的。
  吴庭光那会儿刚二十出头,他身世挺可怜的,父母双亡,也没个兄弟姐妹。吴大明知道他生性老实,平素少言寡语,别说是银杯子这么贵重的东西,就是草棒他也不会拿人家一根。吴大明低声问李氏:“你确定是庭光拿了银杯子?”李氏说:“我亲眼看到的,儿子儿媳敬完酒后,把银杯子放在厨房。稍后,我来厨房拿酒,就看到吴庭光正把一只银杯子偷偷往裤腰里藏!”
  這时,吴三春过来了,李氏又把事情说了一遍,吴三春年轻气盛,就要去把银杯子要回来。吴大明拉住儿子,说:“慢着,你把银杯子要回来了,庭光的脸往哪里搁?”吴三春说:“我管他呢,他既然做了这样不要脸面的事,我还给他留脸干吗?”吴大明说:“庭光也许是一时糊涂,平时他的为人还是不错的。”吴三春说:“照您这么说,银杯子咱就不要了?”吴大明低头想了一阵,忽然眼睛一亮,说:“就这么办!”
  喜宴快结束时,吴大明走进了客厅,说:“各位乡邻,今天是我儿子三春大喜的日子,你们能来捧场祝贺,我很感谢。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想给各位表演一个我最近刚学的戏法助助兴。”吴大明年轻时学过杂耍,会一些戏法,经常在村里各种场合“卖弄”一番,他这么一说,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吴大明拿出一只银杯子,说:“大家看好了,这是一只银杯子,待会我喊个‘一二三’,这只银杯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信不信?”大伙都说不信,吴大明笑了笑,朝着手里的银杯子吹了一口气,喊了个“一二三”,那银杯子竟然真的不见了。
  人群里一阵骚动,吴大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举手示意大家安静,说:“大家一定都在猜,银杯子去哪儿了?现在我就来揭晓答案!”他看着吴庭光,说:“庭光,你摸摸你的腰间!”
  吴庭光一时糊涂拿了银杯子,刚才听到吴大明提到银杯子,正胆战心惊呢,现在吴大明要他掏口袋,他忽然间明白了吴大明的良苦用心,忙站起身,从腰间掏出那只银杯子。吴大明走下去将银杯子接过来,高高举起,说:“大家看,这是不是就是刚才那只银杯子?”现场顿时响起一阵啧啧的赞叹声。
  回忆到这儿,吴大明问吴庭光:“三春婚宴后的第二天你就不见了踪影,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吴庭光说,那时虽然吴大明给他留了脸面,但他还是觉得无法面对吴大明,他就连夜收拾了行李,去投奔千里之外的一个亲戚了。那个亲戚是做茶叶生意的,吴庭光跟着他,从小伙计做起,凭着一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儿,三年之后,他也另起炉灶,开了一家茶叶店。因为讲诚信,懂经营,他现在已经富甲一方了。
  吴庭光说:“这几年我也学了一个戏法,现在表演给您看!”吴庭光从衣袋中取出一张纸,说:“您看这是不是一张白纸?”吴大明看了看,那确实是一张白纸,吴庭光数了个“一二三”,将那张白纸往空中晃了几晃,再把纸递回给吴大明。吴大明一看,白纸变成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他问:“庭光,你这是什么意思?”
  吴庭光动情地说:“当年您用一个小‘戏法’留我一张脸,我才有今天。今天,我也用一个‘戏法’回报您!这二百两银子是给您的医药费!”
  选自《安庆晚报》
其他文献
乾隆皇帝弘历第一次南巡时未带后宫,在南京歇马时也是勤于政事、倾听民声、办理诉讼,果断惩处了江南一批贪官污吏,其中就包括松江知府。江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涌入南京献上贡奉,乾隆很是感动,当他品尝了松江厨师陈知味奉的四鳃鲈鱼时,不禁大加赞赏,封四鳃鲈鱼为“江南第一名鱼”,封陈知味为御厨,带回宫中侍奉。  乾隆回宫后,调年近四旬的清官蔡长云出任松江知府。蔡长云刚到任就遭遇天灾,数月阴雨连绵,天寒如冬,
期刊
诗圣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据说,杜甫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的诗中和酒有关的占21%,比李白还多。但是这么伟大的诗人,40岁之前的诗没有几首。杜甫活到58岁就去世了,如果他20岁开始写诗,40岁到58岁,只有18年,至于前20年,那个更年轻的,更爱喝酒的,也更洒脱的杜甫,我们几乎无从得知。  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唐人记载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特别伟大,今天,《大鹏赋》幸运地流传了
期刊
一座手工作坊的逆袭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在清代被详细描述,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一位叫做张诚的法国传教士写道:“它(养心殿)包括当中的正殿和两翼的配殿。正殿朝南,有一大厅和两大间耳房,一边一间。正厅前留有约十五宽的走廊,仅有粗大木柱承顶,木工精细,雕梁画栋……”后面张诚笔锋一转,“我们进入左手一间,看见里面满是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最后张诚描述道:“一部分屋宇是供工匠们使用的,
期刊
嗜酒的人们还未喝海半仙的酒之前,光是闻一闻他酿的酒,差不多就醉眼迷离了。海半仙酿酒坊在诸暨同山镇最偏僻的冷巷,四里八乡无须问道于野,只须闻着酒香寻踪而至。  酿酒多半世家出身,没有三代以上的家族酿酒史,谁也不敢放言能酿酒。海半仙的老爹不酿酒,爷爷不酿酒,上溯五代差不多滴酒不沾。到了海半仙这里,他生下吃的开口奶是筷头滴下的一滴酒,第二口才是母亲的初乳。酒的血液自此随初乳浸入他的血液,一生与醇醪为伍。
期刊
慈禧有个亲弟弟,叫桂祥,常把慈禧的恩赐拿去当铺,换成了真金白银,接着就去抽大烟。慈禧知道后十分气愤,于是想整整这位亲弟弟。  有一年的端午,慈禧叫来几个太监,让他们送几个小枣粽子到桂公府。按往常的惯例,派人送东西到桂公府,哪怕再贵重,也不过是两个人,可这回慈禧派了四个太监,这情景一路上惹人侧目。桂祥一听是四人的排场,兴奋得无法言喻,赶紧在门口迎候。哪料到送来的不过是几个小粽子,桂祥顿时傻了眼。要知
期刊
明朝的嘉靖皇帝不爱鹰犬猛禽,独爱漂亮猫咪。因为中国有句古语,“猫有九条命”,有长寿之象征寓意,这一点正迎合了嘉靖皇帝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因此对猫特别喜欢。  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一些擅于阿谀奉承的谄媚官吏便从民间苦寻了纯种颜值高的猫咪献给嘉靖皇帝,最終,有两只猫在众猫中脱颖而出。  其中一只猫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一双眉毛却洁白胜雪,所以被明世宗赐名为“雪眉”。  另一只猫眼睛睁开时圆圆的,不怒自
期刊
袁世凯最为落魄的时候,曾得一妓女沈氏相助。  沈氏略有才学,个人故事曲折,不知何故沦落红尘。她深知袁世凯非池中之物,用情颇专。待到袁世凯要去朝鲜时,此女再三缠绵,不予放行,并索求袁世凯一句话。  袁答:你等我。  一晃多年过去,袁世凯被李鸿章从朝鲜调回,进京第一件事便是寻觅沈氏。得到的答案是,袁世凯离开妓院的当天,此女便将自己赎出,在京郊购一农家小院,静等袁世凯回来。  袁世凱找到沈氏的院子,看到
期刊
读史发现,身为九五至尊的清朝皇帝在吃饭时,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
期刊
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楚王项羽迁怒于都尉陈平,流露出杀戮之意。陈平每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弃项羽而投刘邦。  这天下午,趁着军营开晚饭的时机,陈平背上包裹偷偷溜出軍营,一路策马扬鞭逃到黄河边上。陈平想,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我也就安全了。看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陈平也没细问,急匆匆登上小船,招呼船夫赶快开船。等船驶到了河中心,他忽然感到船慢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
期刊
凶狠刁泼的“猫”  一天夜里,狄公手下乔泰、马荣二人前来报告,说豪侠尚义、武功高强的蓝大魁被人毒死在甘泉池浴堂里。狄公带人赶到甘泉池,发现蓝大魁尸体旁的石桌上有几块七巧板,茶盅打碎在地,茶盅底里有一些褐色的茶末。这时,狄公手下干将陶甘过来说:“必是有人进了这单间投的毒,因浴堂花厅中那大茶缸里的水并无毒,否则所有人都得中毒了。”狄公听罢点了点头,又对陶甘说:“你看这七巧板,桌上只有6块,一块在蓝大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