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程和教材设置不仅以语言文学为核心,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文史视野的拓宽、道德情操的陶冶、人文精神的养成,并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的工作
1明确思想认识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以前老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老师往往把自己的学识和感受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懒惰的脾性,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明确的思想认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参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教学双方关系和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完善教学方案
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切合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情。首先,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和关键,领会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感悟教材内含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的备课要使课前预设和课堂的变化相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后,教师的备课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课前的用功可以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巨大帮助,完善的教学方案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的工作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凡是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思维并产生一种定向关注与积极向上的情绪,形成一种动力。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联想力协调起来帮助教学效果的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1)巧设开场白激趣。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听课兴趣,刺激学习欲望。(2)旁征博引激趣,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3)美好音乐激趣,借助音乐进行教学,使作品中的感情叩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加愉快和谐,充满活力。(4)设计提问激趣,有效的提问避免了生硬、呆板的导入,鲜活而有趣,这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学习知识的过程兴趣盎然,提高学习效率。
2发挥讨论优势,促进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不是抽象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种双向性的社会活动,所以要建立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联系,通过对一些有分歧,有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在讨论中交换各自不同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多向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首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区分哪些问题能够讨论,值得讨论,其难易程度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发展,而不是脱离现实教学实际情况。其次,当问题被提出来讨论时,为了让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充分思考的讨论可以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而不是把问题简单化地和盘托出。最后,教师要鼓励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总之,整个讨论过程要在正确的引导下做到信息的交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3明确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话语权
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曾说:“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一定是学生语言表达得较多的课,也一定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客体,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完全被教师所占据。随着教改的发展,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深入认识,客观上要求尊重学生话语权。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话语权的突显和话语环境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话语权仅仅变成了维护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学习气氛被粉饰得热闹而活跃,但是这仅是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承担起了发言的责任,而其他学生却只是看客听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空间不能得到拓展,更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第斯惠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而目前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为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在维护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引导学生的话语权向空间思维的多向性发展,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
4搭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开创多渠道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教学,搭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清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统的板书适合临时性的书写,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但是板书内容单调、信息量小,书写麻烦,教师背对学生板书时,失去了对课堂秩序的控制和与学生目光交流的时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弥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集于一体,画面色彩丰富,声音生动可感,刺激着学生的各感官,把抽象的内容以形象、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容易理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只是对知识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把课程讲授进行拓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宽松的大学语文学习氛围和方式,发挥学生模仿力、记忆力、表现力的优势,组织各类写作比赛,举办文章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和角色扮演经典人文篇章等系列活动,引导学员以独立的学习个体去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生理和精神负担,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习体验也更为直接有效。
5教学评价合理,表扬批评适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我们根据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来判断教学的成效,通过合理的评价效果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提倡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过程等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对学生的进步,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角度应给予适时的评价,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保证学生继续学习探讨的热情和兴趣,或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6练习精心适度,考核科学合理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依据,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全面性强;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4]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题,在内容选取上适量、适度,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从而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教育完成,教学活动的展开能传播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检验平时的教学效果,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善以后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一个考量环节———考核。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要改变以前单纯的知识点考察,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使学生不再为应付考试而只是死记硬背考察点,机械地应用知识。大学语文中的公文写作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课程考核时要考虑专业的实践性而不固化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平时实践能力表现,不再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避免学生养成懒惰不愿学习的坏毛病。考核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加大写作实践部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注重平时作业、阶段测验,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力求公平、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玉莲,李红秀.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10).
[2]申晓娟.谈政治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与课堂教学的优化[J].素质教育,2011(12).
[3]吴学艺,黄尚.浅谈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的调控[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
一课前的工作
1明确思想认识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以前老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老师往往把自己的学识和感受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懒惰的脾性,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明确的思想认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参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教学双方关系和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完善教学方案
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切合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情。首先,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和关键,领会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感悟教材内含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的备课要使课前预设和课堂的变化相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后,教师的备课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课前的用功可以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巨大帮助,完善的教学方案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的工作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凡是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思维并产生一种定向关注与积极向上的情绪,形成一种动力。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联想力协调起来帮助教学效果的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1)巧设开场白激趣。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听课兴趣,刺激学习欲望。(2)旁征博引激趣,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3)美好音乐激趣,借助音乐进行教学,使作品中的感情叩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加愉快和谐,充满活力。(4)设计提问激趣,有效的提问避免了生硬、呆板的导入,鲜活而有趣,这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学习知识的过程兴趣盎然,提高学习效率。
2发挥讨论优势,促进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不是抽象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种双向性的社会活动,所以要建立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联系,通过对一些有分歧,有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在讨论中交换各自不同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多向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首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区分哪些问题能够讨论,值得讨论,其难易程度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发展,而不是脱离现实教学实际情况。其次,当问题被提出来讨论时,为了让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充分思考的讨论可以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而不是把问题简单化地和盘托出。最后,教师要鼓励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总之,整个讨论过程要在正确的引导下做到信息的交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3明确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话语权
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曾说:“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一定是学生语言表达得较多的课,也一定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客体,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完全被教师所占据。随着教改的发展,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深入认识,客观上要求尊重学生话语权。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话语权的突显和话语环境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话语权仅仅变成了维护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学习气氛被粉饰得热闹而活跃,但是这仅是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承担起了发言的责任,而其他学生却只是看客听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空间不能得到拓展,更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第斯惠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而目前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为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在维护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引导学生的话语权向空间思维的多向性发展,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
4搭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开创多渠道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教学,搭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清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统的板书适合临时性的书写,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但是板书内容单调、信息量小,书写麻烦,教师背对学生板书时,失去了对课堂秩序的控制和与学生目光交流的时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弥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集于一体,画面色彩丰富,声音生动可感,刺激着学生的各感官,把抽象的内容以形象、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容易理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只是对知识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把课程讲授进行拓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宽松的大学语文学习氛围和方式,发挥学生模仿力、记忆力、表现力的优势,组织各类写作比赛,举办文章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和角色扮演经典人文篇章等系列活动,引导学员以独立的学习个体去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生理和精神负担,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习体验也更为直接有效。
5教学评价合理,表扬批评适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我们根据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来判断教学的成效,通过合理的评价效果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提倡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过程等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对学生的进步,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角度应给予适时的评价,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保证学生继续学习探讨的热情和兴趣,或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6练习精心适度,考核科学合理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依据,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全面性强;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4]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题,在内容选取上适量、适度,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从而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教育完成,教学活动的展开能传播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检验平时的教学效果,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善以后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一个考量环节———考核。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要改变以前单纯的知识点考察,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使学生不再为应付考试而只是死记硬背考察点,机械地应用知识。大学语文中的公文写作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课程考核时要考虑专业的实践性而不固化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平时实践能力表现,不再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避免学生养成懒惰不愿学习的坏毛病。考核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加大写作实践部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注重平时作业、阶段测验,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力求公平、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玉莲,李红秀.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10).
[2]申晓娟.谈政治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与课堂教学的优化[J].素质教育,2011(12).
[3]吴学艺,黄尚.浅谈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的调控[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