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汕尾市,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典型“工作狂”。退休之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教育关工委工作。他先后兼任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教育顾问,策划主编了12本乡土教材和配套用书;他总结了一套“用当地德育资源教育青少年”的读书经验,为各地师生和家长讲学上百场;他还多次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数万字的《调查报告》,为汕尾市的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他叫林焕章,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同志,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为家乡教育作贡献更有意义”
2002年,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林焕章接到了两份热情的邀请,一份是深圳某私立学校邀请他去当校长,月薪1.5万元;另一份是时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罗校请他当县教育顾问,每月津贴500元。两份邀请只能选择一个。很多亲朋好友劝他先到深圳干几年,弄点“老本”再说。林焕章则说:“为家乡教育作贡献更有意义,更让我快乐。”于是,他放弃了“一万五”,高兴地选择了“五百元”。
答应下来的当天,他就到海丰县教育局了解和分析该县的教育情况,并确立工作思路。此后,他数次到该县的多所学校与校领导一道研究工作部署,与教师一道探讨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国家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需要,为了能及时地、准确地解决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实在在地提高当地的教学质量,他每天都抽空研究教学理论,补充学习新知识,深入学校和学生家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利用省督学参加评估的机会学习发达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丰县的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高考考进本科的学生同比增长一倍多,2004年又再增加一倍,其中700分以上增加1.9倍。
正当大家对海丰县近两年来教育取得的成绩谈得火热时,汕尾市城区新的领导班子又决定聘请林焕章同志为区委、区政府的教育高级顾问。这位热心肠的老教育工作者又一次被市城区领导的热情所感动,又痛快地答应下来了。这样,他原本已经身兼数职,加上又在主编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在内的汕尾市乡土教材,这下更是忙上加忙了。为提高市城区教育质量,他走遍了全区的大小学校,为市城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使城区的教育质量又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当顾问期间,市城区教育的各项重要指标都跃居全市榜首。
心中装着群众,尊重群众的愿望
林焕章的讲课有一股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活泼、亲切、风趣。他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采用来自听众的资料,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有骨有肉,把听众渴望解决的问题讲得头头是道。高超的讲学艺术源于他几十年来的辛勤积累,他心中装着群众,信奉“说话要理解听者的心理,做事要尊重群众的愿望”,所以他一直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真诚倾听群众的心声,学习群众的语言,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他在每一个教育行动之前,总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十分重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一次,他应邀给市区妇女干部作《给孩子成长需要的爱》的讲座,讲座前,他调查了六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家长在“爱”孩子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收集整理了许多实例。因为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实例是在人们身边发生的,而且他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心理动机都作了深入分析,因此,他的讲座异常生动、深刻。群众都对他那一场讲座竖起了大拇指:“听林老做报告,简直是一种享受。”一位妇女干部这样评价。
让红土地永远沐浴朝阳
汕尾市地处沿海,毗临港澳,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这对搞好德育宣传工作是个很大的考验。
林焕章深信,炽热的赤子之心离不开乡土人文的浸染,离不开这方热土的薰陶。汕尾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古老文明和近代革命的风雨历程,塑造了汕尾人善良忠诚、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他认为,让汕尾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养育自己的这方沃土,让孩子们与发生在这方沃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丰富多彩的乡土知识亲密接触,从而孕育出赤子情怀及其美好的道德情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为此,林焕章毅然接受了市教育局的重托,承担起主编汕尾市乡土教材《红色的土地》的重任。
为尽早完成乡土教材编写任务,他自筹资金,并带领编委会的同志,走遍了海陆丰地区的许多有关单位,走访了省内外上百位专家、学者和革命老人,有时,为访问一些家住偏僻山区的知情人士,还要途步走十几里山路。经过一年的努力,挖掘整理了近千份文史资料。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把这一大堆资料消化掉,并构思出全套书籍的框架,编写各科及各单元的提纲,就连样本,他都亲自写好,最后,组织和指导编写人员,投入艰苦的编写工作。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材编写任务,他常常从早上5点钟开始写作,一直干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在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汕尾市教育局以及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的编写,《红色的土地》终于在2004年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试用。
林焕章为市乡土教材的编写出版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体重下降22斤,记者见到他时,甚至可以用“皮包骨”来形容,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同志,能把如此繁重的任务完成,确实难以想象。他的动力,源于一种对家乡教育的深沉热爱,源于他那种“请放心,我是在快乐减肥,没事儿”的乐观态度,源于为家乡事业做贡献后的一种心灵安慰……
教材使用后,社会各界给予很高评价,市关工委和团市委还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习红土地,建设新汕尾”的系列教育活动。许多学校除了每周安排一节课学习《红色的土地》外,还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如今,《红色的土地》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乡土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不但为汕尾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朝阳读书”活动、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了好读本,而且也成为汕尾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可以说,海陆丰沉睡多年的教育资源活起来了,乡土知识逐步得到普及,革命传统不断得到发扬,作为主编的林焕章也实现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对他而言,教育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为了这个“需要”他把“献了青春献白发,无怨无悔育后人”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家乡教育作贡献更有意义”
2002年,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林焕章接到了两份热情的邀请,一份是深圳某私立学校邀请他去当校长,月薪1.5万元;另一份是时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罗校请他当县教育顾问,每月津贴500元。两份邀请只能选择一个。很多亲朋好友劝他先到深圳干几年,弄点“老本”再说。林焕章则说:“为家乡教育作贡献更有意义,更让我快乐。”于是,他放弃了“一万五”,高兴地选择了“五百元”。
答应下来的当天,他就到海丰县教育局了解和分析该县的教育情况,并确立工作思路。此后,他数次到该县的多所学校与校领导一道研究工作部署,与教师一道探讨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国家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需要,为了能及时地、准确地解决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实在在地提高当地的教学质量,他每天都抽空研究教学理论,补充学习新知识,深入学校和学生家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利用省督学参加评估的机会学习发达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丰县的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高考考进本科的学生同比增长一倍多,2004年又再增加一倍,其中700分以上增加1.9倍。
正当大家对海丰县近两年来教育取得的成绩谈得火热时,汕尾市城区新的领导班子又决定聘请林焕章同志为区委、区政府的教育高级顾问。这位热心肠的老教育工作者又一次被市城区领导的热情所感动,又痛快地答应下来了。这样,他原本已经身兼数职,加上又在主编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在内的汕尾市乡土教材,这下更是忙上加忙了。为提高市城区教育质量,他走遍了全区的大小学校,为市城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使城区的教育质量又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当顾问期间,市城区教育的各项重要指标都跃居全市榜首。
心中装着群众,尊重群众的愿望
林焕章的讲课有一股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活泼、亲切、风趣。他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采用来自听众的资料,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有骨有肉,把听众渴望解决的问题讲得头头是道。高超的讲学艺术源于他几十年来的辛勤积累,他心中装着群众,信奉“说话要理解听者的心理,做事要尊重群众的愿望”,所以他一直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真诚倾听群众的心声,学习群众的语言,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他在每一个教育行动之前,总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十分重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一次,他应邀给市区妇女干部作《给孩子成长需要的爱》的讲座,讲座前,他调查了六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家长在“爱”孩子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收集整理了许多实例。因为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实例是在人们身边发生的,而且他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心理动机都作了深入分析,因此,他的讲座异常生动、深刻。群众都对他那一场讲座竖起了大拇指:“听林老做报告,简直是一种享受。”一位妇女干部这样评价。
让红土地永远沐浴朝阳
汕尾市地处沿海,毗临港澳,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这对搞好德育宣传工作是个很大的考验。
林焕章深信,炽热的赤子之心离不开乡土人文的浸染,离不开这方热土的薰陶。汕尾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古老文明和近代革命的风雨历程,塑造了汕尾人善良忠诚、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他认为,让汕尾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养育自己的这方沃土,让孩子们与发生在这方沃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丰富多彩的乡土知识亲密接触,从而孕育出赤子情怀及其美好的道德情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为此,林焕章毅然接受了市教育局的重托,承担起主编汕尾市乡土教材《红色的土地》的重任。
为尽早完成乡土教材编写任务,他自筹资金,并带领编委会的同志,走遍了海陆丰地区的许多有关单位,走访了省内外上百位专家、学者和革命老人,有时,为访问一些家住偏僻山区的知情人士,还要途步走十几里山路。经过一年的努力,挖掘整理了近千份文史资料。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把这一大堆资料消化掉,并构思出全套书籍的框架,编写各科及各单元的提纲,就连样本,他都亲自写好,最后,组织和指导编写人员,投入艰苦的编写工作。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材编写任务,他常常从早上5点钟开始写作,一直干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在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汕尾市教育局以及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的编写,《红色的土地》终于在2004年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试用。
林焕章为市乡土教材的编写出版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体重下降22斤,记者见到他时,甚至可以用“皮包骨”来形容,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同志,能把如此繁重的任务完成,确实难以想象。他的动力,源于一种对家乡教育的深沉热爱,源于他那种“请放心,我是在快乐减肥,没事儿”的乐观态度,源于为家乡事业做贡献后的一种心灵安慰……
教材使用后,社会各界给予很高评价,市关工委和团市委还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习红土地,建设新汕尾”的系列教育活动。许多学校除了每周安排一节课学习《红色的土地》外,还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如今,《红色的土地》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乡土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不但为汕尾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朝阳读书”活动、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了好读本,而且也成为汕尾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可以说,海陆丰沉睡多年的教育资源活起来了,乡土知识逐步得到普及,革命传统不断得到发扬,作为主编的林焕章也实现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对他而言,教育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为了这个“需要”他把“献了青春献白发,无怨无悔育后人”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