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把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推向全社会,上线已有3年多时间,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影响了一大批人的学习习惯,开启了全民“互联网 ”时代教育的新模式。关于视频公开课建设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大多是从课程建设者的角度来探索的,传播效果作为传播必不可缺的环节,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传播效果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其取得的成效、还存在的不足,以期对视频公开课今后的发展有一点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互联网 ”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54-06
引言
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麻省理工学院对外关系主任斯蒂芬·卡森说过,“大学的使命是分享知识,我们的项目正是为全世界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1]。网络视频公开课始于2001年,最先由麻省理工学院将其学院全部课程资料公布与网上,随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相继将校内课程公布与网上。到了2010年,一些国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在国内异常火爆,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网络上观看公开课成了一股学习热潮。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汇聚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国最优秀的老师、最好的制作团队,制作出优质的课程资源,于2011年11月9日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同步向社会公布免费开放,截至到2016年3月,共有40批视频公开课上线,上线课程由最开始的20门课程发展到988门课程,7049集教学内容[2],内容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科目完善,内容丰富。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使命是履行高等学府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展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积极发挥文化科技育人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网络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已有3年多时间,课程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突破和提高,为高校学生跨校学习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社会学习者圆了名牌大学名师传授的梦想。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高校教师是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传播者,大学课程是其传播内容,新媒体是其传播媒介,一切有学习意愿的受众是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是学习者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学习取得的成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否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传播对象的接受程度如何,学习后的效果如何?本文笔者从传播对象的角度展开研究,从受众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视频公开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基本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人员访问调查法,针对目前大众对视频公开课的认识情况、学习频率、学习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数据流分析法对视频公开课的点击率和评论进行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统计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余份,采用邮件、通讯工具、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发送,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1)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其如图1所示
调查中女性多于男性,文化层次分布以大学居多,年龄也主要集中在21~40岁这个年龄段。
(2) 收看视频公开课的情况
本次200份问卷调查中,其中有89%的人员看过或了解过视频公开课,11%的人员从未看过且不了解视频公开课。在看过或了解过视频公开课的人员中,2年以前就看过视频公开课的占有53.4%,最近才开始接触视频公开课的占有15.7%。36.5%的调查者是通过老师或同学推荐知道视频公开课的,32%的调查者是在网上偶然发现视频公开课的,10.1%的调查者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新闻宣传报道了解视频公开课的。
主要学习的视频公开课课程类型情况如图2 所示,文科类课程明显比理科类课程选择人数多,当然理科类涉及专业内容较多,受众范围比文科类课程小。调查者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目的调查中,如图3所示,提高个人能力,包括提升个人修养、扩充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几乎是所有学习者共同的目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
(3)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的调查分析
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终端调查:有84.3%的调查者选择电脑作为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终端;电视和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均是8.4%;77.5%的调查者是在线收看视频公开课;22.5%的调查者是下载收看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满意度而言:52.8%的调查者觉得还可以;26.4%的调查者觉得非常方便;20.8%的调查者觉得不太方便。
调查者对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除了网络媒体意外,希望增加其他媒体来说:56.7%的调查者希望增加电视媒体;55%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公共场所;25.8%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公交移动电视;18%的调查者希望增加楼宇电视。
(4)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反馈分析
在是否会和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的调查中:46.2%调查者偶尔会与他人讨论公开课;43.8%从不和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9%的调查者经常与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
是否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的调查中:68.5%的调查者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31.5%的调查者则表示不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
观看视频公开课后,印象最深的调查如图4所示,学习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精彩的课程内容,精湛的视频制作技巧印象最不深刻,从而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课程内涵的本身。
在希望视频公开课今后改进的方向调查中:49.4%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功能;36%的调查者希望增加课程的相关课件资料;24.2%的调查者希望拓展课程的深度;19.7%的调查者觉得视频清晰度、流畅度要提高;19%的调查者希望增加视频点播断点续播功能。 2.人员访问
笔者在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了20余位师生,有的同学说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有的同学听说过,但没有具体看过;有的同学看过,平常不太看,但看见其他同学在看,觉得用处不大,看着玩一玩;有部分看过视频公开课的同学希望公开课不要讲的那么严肃,让学生们能有兴趣来看它,最好能像电视节目一样,不要像正规课堂。
在对老师的采访中,老师们表示视频公开课的课程是学科专业中的典范,经常学习借鉴,也会向学生推荐作为教学辅助资源。笔者还采访到一位退休老教师,视频公开课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观看自己喜欢的课程,名校名师课程只要有网络有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精神食粮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3.爱课程网站
以中国视频公开课官方网站——爱课程为例,三年来网页浏览量(PV)累计为2.13亿次,独立访客访问量(UV)达到5147万次,网上评论共计86万条,注册用户高达1173641人。[4]
在爱课程网站开通2周年之际,网站举行了推选最受欢迎的课程和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通过网站的投票选举,从众多课程中每个学科各选出了5 门最受欢迎的课程。推选出了姚小玲、叶嘉莹、陈春花、赵峥、管健五位最受欢迎的教师。最佳表现的学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此外爱课程网站还举行了“我爱视频公开课”的征文比赛,来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中国视频公开课取得的成效
1.“互联网 ”时代,视频公开课在教育创新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同时提出了“互联网 ”这个新概念,指出其在国内发展迅猛,不仅提升了各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所有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5]在“互联网 教育”领域,视频公开课是新兴产物之一,推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集合了各大院校最优质的课程,配备了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我国网络课程的佼佼者,“名校”效应、“名牌课程”效应、“知名学者”的名师效应,吸引众多学习者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补充个人学业上的不足或满足兴趣爱好需要。在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调查中,有近30%的调查者选择视频公开课的依据是学校或主讲人的知名度,有30% 左右的调查者是根据课程内容丰富程度来选择,有40%左右的调查者是按个人工作学习实际需要来选择课程,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的名牌效应非常显著。
对于课程来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每个学科的重要典范型课程,为其他院校的授课教师提供了课程教学范式、授课技巧、课程组织、课程讲授等方面的范例,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于视频公开课建设者来说,课程发布网上后,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会被观看者反复收看,并会与其他课程进行比较,课程建设的教师通过网络媒体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评论,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技能,教师朝着更高教学水平的方向发展。对于学校来说,一个学校有了视频公开课,不仅可以优化本校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还可以积累经验,开发出符合本校的其他精品开放课程,进而积极探索教学创新,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视频公开课中教学创新最重要的是对与他相关的课程、甚至相关专业学科都有带动作用。[6]
2.视频公开课推进了社会化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逐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7],这是李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教育公平仍然十分重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也正是教育公平。
在电视剧《我爱男闺蜜》中,黄磊饰演男主角有句台词:“没上过大学没关系,我可以看视频公开课学习,上面什么大学、什么课程都有,我好好学,保证不比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差”。视频公开课最大的特点是零门槛,它的建设与开放为社会和学校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开放的优质教育大餐,只要有学习意愿,只要有网络有终端,社会职场人士和在校学生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名校名师带来的优质课程,教育资源被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民众对视频公开课的热情,昭示我国人民的学习模式在不断丰富和改革,在教育理念上由相对封闭走向逐渐开放,在教育模式上由相对单一的学历教育走向多元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由相对匮乏走向日渐丰富,在教育方式上由被动教育走向主动教育。
视频公开课把优秀的大学教育资源共享给大众,让所有有学习意愿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补充学习,推进了社会化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优势互补、和谐互动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
3.视频公开课贴近生活,完善生活技能,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让渗透型学习体验更完美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代表着我国的学术权威,带领着广大受众引领高端科技发展的前沿,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藏,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能力。不仅如此,视频公开课还对我们的生活有切实的帮助,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遭遇意外事故或急病来袭,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如何争分夺秒因地制宜采取自救和急救,为宝贵的生命争取时间,武汉大学《急救常识》、南昌大学的《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四川大学《急救技能在身边的应用》等课程,通过真实案例、情景教学和同学示范,非医学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掌握在一些紧急关头,如何自保、如何自救以及如何互救的基本方法。如浙江师范大学的《“三农”经典解析》主要讲授我国农村宅基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历史演变、面临的新问题,课程选取对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三农”经典政策、经典人物、经典事件、经典问题,通过对其解读和分析,使当代青年和大学生了解历史,正视现实,准确地记忆“三农”、解读“三农”、服务“三农”。 4.视频公开课大众满意度高
笔者对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调查中,就视频公开课能否可以替代相同课程的校内学习,能否可以作为校内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对调查的学习者有多大帮助,观看后的评价,观看后是否达到期望的效果等等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图8所示。
关于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期望效果调查中,82%的调查者认为达到了期望效果,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查者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满意程度较高,观看学习后对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三、中国视频公开课问题分析
1.众多的网络信息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长时间的视频公开课面临挑战
2015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的总数已达到12.86亿户,仅2014年就净增了5698万户,用户普及率高达每百人94.5部。[8]网络上有个笑话,走亲访友进屋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话而是“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关于“低头族”的笑话、视频都很多很多。各种信息载体,电脑、电视、平板、智能手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消息所牵引。我们在电脑上处理事务时,经常会几个窗口同时打开,处理了一下文档,又搜索下资料,感到累了又听会儿歌,同时还在和人聊天,谈到有趣的话题又会去百度下,时不时看看邮箱,刷新下微博,还要拿起手机发发短信、刷刷微信、抢枪红包、看看朋友圈,眼睛应接不暇,思绪也千变万化,注意力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结果是忙忙碌碌但工作学习效率极低。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变换特别快,平均每分钟多于4次,大脑不停地在切换,视听觉环境也不停地在变化和重新适应。[9]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每集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而且没有视觉注意的引导信息,如激光笔、移动鼠标等。这对于网络环境下,注意力容易被切换的学习者来说,视频时间太长,当然对学生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和利用点滴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都是不利的。
如图9、图10所示,从数据中也看出,大多数学习者对视频公开课的学习都是随机性的,频率上、时间上都是无固定的,可变因素很多,众多网络信息对视频公开课分散影响很大,如何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视频公开课面临严重考验。
2.学习者缺乏基础知识支撑,教学资源不完善,学习者完成率不高
在搜狐教育发布《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中提到, 50%以上的人群耗费在在线学习是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差不多50%的人群完成课程不到30%的进度,课程完成率相比线下学习的完成率要低得可怜。[10]视频公开课主要讲授一些一般性、常识性、基础性的知识,缺乏相关的课程资源,学习者水平差异较大,且一般只有几讲内容,难以把一些专业课程的全貌呈现出来,不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学习,所以完成率往往不高。
关于学习视频公开课最大难点的调查显示:50%的调查者认为缺少学习教程的相关资料;32%的调查者认为资源少找不到想要的课程;17.4%的调查者认为学习前不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14%的人认为没有课程背景;1.1%的调查者不了解知识点的联系。
关于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完整度调查显示:46.1%的调查者没有完整看完一门视频公开课;27.5%的调查者完整看完了1门视频公开课;7.9%的调查者完整看完了2门课程;18.5%的调查者看完了3门及以上课程。
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模式,缺乏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兼顾
调查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相比我国视频公开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78.1%的调查者认为缺少与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沟通,互动性不够强;59.6%的认为宣传不够,知道的人太少;49.4%的人认为教育风格有瑕疵,如上课形式(视频录像)单调呆板,文字材料枯燥晦涩;42.7%的调查者认为课程主题及内容不够吸引人;32.6%的调查者认为课程内容陈旧,更新太慢甚至从不更新,部分链接无法打开且资料内容不全;22.5%的调查者认为教育理念存在不足,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19.1%的调查者认为浏览程序繁琐,18%的调查者认为网站做得不好。
对国内外视频公开课的喜爱程度调查结果,42.1%的调查者更喜欢国外的视频公开课,调查者对国外的视频公开课满意度略高于国内视频公开课,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在课程录制环境、后期制作技术来说都不比国外的公开课逊色,课程也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但为何存在差异呢?国内的视频公开课一般都是在录播室或演播厅录制的,场所通过专门的布置,老师和学生都是演练过的,老师一板一眼,学生中规中矩,缺少课堂的灵动性,整个课程感觉肉体是完整的,但灵魂还没很好地提炼出来。教师的讲课是精彩的,但演课未必是擅长的。国外的视频公开课演课的较少,大多是在得到主讲教师的许可后,直接到课堂上进行现场录制,且所选的都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教师的授课方式新颖,教学内容能抓住学生的喜好,师生互动更加自然,也能更好地再现大学课堂。而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内容并非是真实课堂的重现,视频画面往往缺乏感染力,缺乏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兼顾。[11]
4.视频公开课交互机制的欠缺,缺乏对学习的评估
视频公开课是将课堂搬到了网络上,学习者观看视频,能看到课堂现场,但没有成为真正的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还不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课程需要通过测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视频公开课也没有这个设置,学习者没法参与这个环节。视频公开课缺乏交互机制,也缺乏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其学习效果如何也难以得知。
以爱课程网站为例,视频公开课每门课程页面下方都有“课堂互动”这个窗口,学习者可以在此发表评论。笔者下载了大量学习者的评论,进行分析,发现评论最多的是对课程建设者的赞许和感谢,其次是发表对课堂内容的感受,而少有对课程深入理解的看法,也甚少有对课程内容的进行讨论评价,课程建设者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在该平台发言,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少。 5.视频公开课的视频传输过程存在些问题
在调查中,很多调查者都反映视频公开课播放不是很流畅,而且重新开始播放后没有续播功能,又得重新开始观看,调整进度的话,视频经常有卡的现象。笔者在网络很好的环境下观看视频公开课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可见视频播放不顺畅的普遍性。视频公开课的压缩码率与网络带宽是否匹配,在传输质量和网络速度上需要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这也是视频公开课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中国视频公开课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MOOC、微课、翻转课堂异常火爆,碎片化学习方式深受人们喜爱,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在于对课程的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一门课程,学习效果也更加完善。未来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该如何发展呢,笔者提出一点自己的拙见。
1.多种客户端相结合,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约7.29亿。[1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移动改变生活,科技尽在掌握之中,各式各样的APP使人们与各种智能终端的联系更紧密。爱课程、网易、新浪相继推出了公开课的手机客户端,多种客户端相互利用使人们更方便的观看。
2.中国视频公开课在共享的基础上增加交互机制
建立及时有效的交互机制是视频公开课今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目前国内流行的弹幕技术能否应用到视频公开课中,让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能更及时有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公众媒体对视频公开课推动作用
好的课程资源还需要好的推广,促进课程的有效使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从2001年开播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资深专家、知名学者通过栏目把中国传统文化讲授给普通老百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影响了无数观众的思想潮流,也造就了一批文人墨士。为什么《百家讲坛》会如此成功呢?其传播的大平台——央视有很大关系,观众接触面非常广泛。视频公开课不一定要在大众媒体上直接播出,但需要公众媒体对其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视频公开课,让视频公开课发挥更大的作用。
4.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增加视频公开课的认可度
高校各专业结合校内课程实际,把相关视频公开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课后的辅助教学,通过高校、老师的推广,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共享。目前广东省有些高校学生学习相应视频公开课课程,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5.添加英文字幕,与全球共享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一批公开课的爱好者给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添加了中文字幕,消除的语言障碍,让更多的人能共享世界知名大学知名学者的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也可添加英文字幕,让更多的外国人也能学习中国优秀课程资源,特别是视频公开课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12-09/2711935.shtml.
[2]爱课程[DB/OL].http://www.icourses.cn/cuoc/.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giEtomhyrT4oAQH3z0KNGLDw0zR34pnIbNgET__wA HRJ93jLpOkl7xrCA3drfr9gsdKT-ptnZ3nmQgAkeURN.
[4]爱课程[DB/OL].http://www.icourses.cn/home/.
[5]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6]张凯,陈艳华.大学视频公开课示范效应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13(1):82-86.
[7]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8]工信部:2014年手机用户净增5698万户 总数12.86亿户[EB/OL].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1/21/content_30963983.htm.
[9]互联网缩短了你的注意力[EB/OL].http://www.guokr.com/article/37888/.
[10]E之家.在线教育:课程完成率不高的误区[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UxNTUwNA==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互联网 ”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54-06
引言
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麻省理工学院对外关系主任斯蒂芬·卡森说过,“大学的使命是分享知识,我们的项目正是为全世界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1]。网络视频公开课始于2001年,最先由麻省理工学院将其学院全部课程资料公布与网上,随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相继将校内课程公布与网上。到了2010年,一些国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在国内异常火爆,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网络上观看公开课成了一股学习热潮。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汇聚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国最优秀的老师、最好的制作团队,制作出优质的课程资源,于2011年11月9日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同步向社会公布免费开放,截至到2016年3月,共有40批视频公开课上线,上线课程由最开始的20门课程发展到988门课程,7049集教学内容[2],内容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科目完善,内容丰富。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使命是履行高等学府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展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积极发挥文化科技育人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网络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已有3年多时间,课程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突破和提高,为高校学生跨校学习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社会学习者圆了名牌大学名师传授的梦想。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高校教师是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传播者,大学课程是其传播内容,新媒体是其传播媒介,一切有学习意愿的受众是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是学习者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学习取得的成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否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传播对象的接受程度如何,学习后的效果如何?本文笔者从传播对象的角度展开研究,从受众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视频公开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基本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人员访问调查法,针对目前大众对视频公开课的认识情况、学习频率、学习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数据流分析法对视频公开课的点击率和评论进行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统计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余份,采用邮件、通讯工具、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发送,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1)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其如图1所示
调查中女性多于男性,文化层次分布以大学居多,年龄也主要集中在21~40岁这个年龄段。
(2) 收看视频公开课的情况
本次200份问卷调查中,其中有89%的人员看过或了解过视频公开课,11%的人员从未看过且不了解视频公开课。在看过或了解过视频公开课的人员中,2年以前就看过视频公开课的占有53.4%,最近才开始接触视频公开课的占有15.7%。36.5%的调查者是通过老师或同学推荐知道视频公开课的,32%的调查者是在网上偶然发现视频公开课的,10.1%的调查者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新闻宣传报道了解视频公开课的。
主要学习的视频公开课课程类型情况如图2 所示,文科类课程明显比理科类课程选择人数多,当然理科类涉及专业内容较多,受众范围比文科类课程小。调查者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目的调查中,如图3所示,提高个人能力,包括提升个人修养、扩充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几乎是所有学习者共同的目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
(3)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的调查分析
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终端调查:有84.3%的调查者选择电脑作为观看视频公开课的终端;电视和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均是8.4%;77.5%的调查者是在线收看视频公开课;22.5%的调查者是下载收看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满意度而言:52.8%的调查者觉得还可以;26.4%的调查者觉得非常方便;20.8%的调查者觉得不太方便。
调查者对视频公开课传播渠道除了网络媒体意外,希望增加其他媒体来说:56.7%的调查者希望增加电视媒体;55%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公共场所;25.8%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公交移动电视;18%的调查者希望增加楼宇电视。
(4)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反馈分析
在是否会和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的调查中:46.2%调查者偶尔会与他人讨论公开课;43.8%从不和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9%的调查者经常与他人讨论视频公开课。
是否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的调查中:68.5%的调查者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31.5%的调查者则表示不会把视频公开课推荐给同学朋友。
观看视频公开课后,印象最深的调查如图4所示,学习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精彩的课程内容,精湛的视频制作技巧印象最不深刻,从而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课程内涵的本身。
在希望视频公开课今后改进的方向调查中:49.4%的调查者希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功能;36%的调查者希望增加课程的相关课件资料;24.2%的调查者希望拓展课程的深度;19.7%的调查者觉得视频清晰度、流畅度要提高;19%的调查者希望增加视频点播断点续播功能。 2.人员访问
笔者在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了20余位师生,有的同学说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有的同学听说过,但没有具体看过;有的同学看过,平常不太看,但看见其他同学在看,觉得用处不大,看着玩一玩;有部分看过视频公开课的同学希望公开课不要讲的那么严肃,让学生们能有兴趣来看它,最好能像电视节目一样,不要像正规课堂。
在对老师的采访中,老师们表示视频公开课的课程是学科专业中的典范,经常学习借鉴,也会向学生推荐作为教学辅助资源。笔者还采访到一位退休老教师,视频公开课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观看自己喜欢的课程,名校名师课程只要有网络有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精神食粮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3.爱课程网站
以中国视频公开课官方网站——爱课程为例,三年来网页浏览量(PV)累计为2.13亿次,独立访客访问量(UV)达到5147万次,网上评论共计86万条,注册用户高达1173641人。[4]
在爱课程网站开通2周年之际,网站举行了推选最受欢迎的课程和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通过网站的投票选举,从众多课程中每个学科各选出了5 门最受欢迎的课程。推选出了姚小玲、叶嘉莹、陈春花、赵峥、管健五位最受欢迎的教师。最佳表现的学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此外爱课程网站还举行了“我爱视频公开课”的征文比赛,来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中国视频公开课取得的成效
1.“互联网 ”时代,视频公开课在教育创新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同时提出了“互联网 ”这个新概念,指出其在国内发展迅猛,不仅提升了各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所有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5]在“互联网 教育”领域,视频公开课是新兴产物之一,推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集合了各大院校最优质的课程,配备了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我国网络课程的佼佼者,“名校”效应、“名牌课程”效应、“知名学者”的名师效应,吸引众多学习者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补充个人学业上的不足或满足兴趣爱好需要。在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调查中,有近30%的调查者选择视频公开课的依据是学校或主讲人的知名度,有30% 左右的调查者是根据课程内容丰富程度来选择,有40%左右的调查者是按个人工作学习实际需要来选择课程,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的名牌效应非常显著。
对于课程来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每个学科的重要典范型课程,为其他院校的授课教师提供了课程教学范式、授课技巧、课程组织、课程讲授等方面的范例,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于视频公开课建设者来说,课程发布网上后,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会被观看者反复收看,并会与其他课程进行比较,课程建设的教师通过网络媒体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评论,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技能,教师朝着更高教学水平的方向发展。对于学校来说,一个学校有了视频公开课,不仅可以优化本校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还可以积累经验,开发出符合本校的其他精品开放课程,进而积极探索教学创新,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视频公开课中教学创新最重要的是对与他相关的课程、甚至相关专业学科都有带动作用。[6]
2.视频公开课推进了社会化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逐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7],这是李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教育公平仍然十分重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也正是教育公平。
在电视剧《我爱男闺蜜》中,黄磊饰演男主角有句台词:“没上过大学没关系,我可以看视频公开课学习,上面什么大学、什么课程都有,我好好学,保证不比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差”。视频公开课最大的特点是零门槛,它的建设与开放为社会和学校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开放的优质教育大餐,只要有学习意愿,只要有网络有终端,社会职场人士和在校学生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名校名师带来的优质课程,教育资源被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民众对视频公开课的热情,昭示我国人民的学习模式在不断丰富和改革,在教育理念上由相对封闭走向逐渐开放,在教育模式上由相对单一的学历教育走向多元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由相对匮乏走向日渐丰富,在教育方式上由被动教育走向主动教育。
视频公开课把优秀的大学教育资源共享给大众,让所有有学习意愿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补充学习,推进了社会化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优势互补、和谐互动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
3.视频公开课贴近生活,完善生活技能,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让渗透型学习体验更完美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代表着我国的学术权威,带领着广大受众引领高端科技发展的前沿,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藏,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能力。不仅如此,视频公开课还对我们的生活有切实的帮助,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遭遇意外事故或急病来袭,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如何争分夺秒因地制宜采取自救和急救,为宝贵的生命争取时间,武汉大学《急救常识》、南昌大学的《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四川大学《急救技能在身边的应用》等课程,通过真实案例、情景教学和同学示范,非医学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掌握在一些紧急关头,如何自保、如何自救以及如何互救的基本方法。如浙江师范大学的《“三农”经典解析》主要讲授我国农村宅基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历史演变、面临的新问题,课程选取对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三农”经典政策、经典人物、经典事件、经典问题,通过对其解读和分析,使当代青年和大学生了解历史,正视现实,准确地记忆“三农”、解读“三农”、服务“三农”。 4.视频公开课大众满意度高
笔者对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调查中,就视频公开课能否可以替代相同课程的校内学习,能否可以作为校内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对调查的学习者有多大帮助,观看后的评价,观看后是否达到期望的效果等等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图8所示。
关于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期望效果调查中,82%的调查者认为达到了期望效果,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查者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满意程度较高,观看学习后对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三、中国视频公开课问题分析
1.众多的网络信息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长时间的视频公开课面临挑战
2015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的总数已达到12.86亿户,仅2014年就净增了5698万户,用户普及率高达每百人94.5部。[8]网络上有个笑话,走亲访友进屋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话而是“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关于“低头族”的笑话、视频都很多很多。各种信息载体,电脑、电视、平板、智能手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消息所牵引。我们在电脑上处理事务时,经常会几个窗口同时打开,处理了一下文档,又搜索下资料,感到累了又听会儿歌,同时还在和人聊天,谈到有趣的话题又会去百度下,时不时看看邮箱,刷新下微博,还要拿起手机发发短信、刷刷微信、抢枪红包、看看朋友圈,眼睛应接不暇,思绪也千变万化,注意力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结果是忙忙碌碌但工作学习效率极低。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变换特别快,平均每分钟多于4次,大脑不停地在切换,视听觉环境也不停地在变化和重新适应。[9]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每集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而且没有视觉注意的引导信息,如激光笔、移动鼠标等。这对于网络环境下,注意力容易被切换的学习者来说,视频时间太长,当然对学生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和利用点滴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都是不利的。
如图9、图10所示,从数据中也看出,大多数学习者对视频公开课的学习都是随机性的,频率上、时间上都是无固定的,可变因素很多,众多网络信息对视频公开课分散影响很大,如何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视频公开课面临严重考验。
2.学习者缺乏基础知识支撑,教学资源不完善,学习者完成率不高
在搜狐教育发布《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中提到, 50%以上的人群耗费在在线学习是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差不多50%的人群完成课程不到30%的进度,课程完成率相比线下学习的完成率要低得可怜。[10]视频公开课主要讲授一些一般性、常识性、基础性的知识,缺乏相关的课程资源,学习者水平差异较大,且一般只有几讲内容,难以把一些专业课程的全貌呈现出来,不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学习,所以完成率往往不高。
关于学习视频公开课最大难点的调查显示:50%的调查者认为缺少学习教程的相关资料;32%的调查者认为资源少找不到想要的课程;17.4%的调查者认为学习前不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14%的人认为没有课程背景;1.1%的调查者不了解知识点的联系。
关于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完整度调查显示:46.1%的调查者没有完整看完一门视频公开课;27.5%的调查者完整看完了1门视频公开课;7.9%的调查者完整看完了2门课程;18.5%的调查者看完了3门及以上课程。
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模式,缺乏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兼顾
调查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相比我国视频公开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78.1%的调查者认为缺少与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沟通,互动性不够强;59.6%的认为宣传不够,知道的人太少;49.4%的人认为教育风格有瑕疵,如上课形式(视频录像)单调呆板,文字材料枯燥晦涩;42.7%的调查者认为课程主题及内容不够吸引人;32.6%的调查者认为课程内容陈旧,更新太慢甚至从不更新,部分链接无法打开且资料内容不全;22.5%的调查者认为教育理念存在不足,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19.1%的调查者认为浏览程序繁琐,18%的调查者认为网站做得不好。
对国内外视频公开课的喜爱程度调查结果,42.1%的调查者更喜欢国外的视频公开课,调查者对国外的视频公开课满意度略高于国内视频公开课,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在课程录制环境、后期制作技术来说都不比国外的公开课逊色,课程也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但为何存在差异呢?国内的视频公开课一般都是在录播室或演播厅录制的,场所通过专门的布置,老师和学生都是演练过的,老师一板一眼,学生中规中矩,缺少课堂的灵动性,整个课程感觉肉体是完整的,但灵魂还没很好地提炼出来。教师的讲课是精彩的,但演课未必是擅长的。国外的视频公开课演课的较少,大多是在得到主讲教师的许可后,直接到课堂上进行现场录制,且所选的都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教师的授课方式新颖,教学内容能抓住学生的喜好,师生互动更加自然,也能更好地再现大学课堂。而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内容并非是真实课堂的重现,视频画面往往缺乏感染力,缺乏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兼顾。[11]
4.视频公开课交互机制的欠缺,缺乏对学习的评估
视频公开课是将课堂搬到了网络上,学习者观看视频,能看到课堂现场,但没有成为真正的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还不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课程需要通过测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视频公开课也没有这个设置,学习者没法参与这个环节。视频公开课缺乏交互机制,也缺乏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其学习效果如何也难以得知。
以爱课程网站为例,视频公开课每门课程页面下方都有“课堂互动”这个窗口,学习者可以在此发表评论。笔者下载了大量学习者的评论,进行分析,发现评论最多的是对课程建设者的赞许和感谢,其次是发表对课堂内容的感受,而少有对课程深入理解的看法,也甚少有对课程内容的进行讨论评价,课程建设者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在该平台发言,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少。 5.视频公开课的视频传输过程存在些问题
在调查中,很多调查者都反映视频公开课播放不是很流畅,而且重新开始播放后没有续播功能,又得重新开始观看,调整进度的话,视频经常有卡的现象。笔者在网络很好的环境下观看视频公开课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可见视频播放不顺畅的普遍性。视频公开课的压缩码率与网络带宽是否匹配,在传输质量和网络速度上需要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这也是视频公开课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中国视频公开课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MOOC、微课、翻转课堂异常火爆,碎片化学习方式深受人们喜爱,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在于对课程的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一门课程,学习效果也更加完善。未来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该如何发展呢,笔者提出一点自己的拙见。
1.多种客户端相结合,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约7.29亿。[1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移动改变生活,科技尽在掌握之中,各式各样的APP使人们与各种智能终端的联系更紧密。爱课程、网易、新浪相继推出了公开课的手机客户端,多种客户端相互利用使人们更方便的观看。
2.中国视频公开课在共享的基础上增加交互机制
建立及时有效的交互机制是视频公开课今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目前国内流行的弹幕技术能否应用到视频公开课中,让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能更及时有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公众媒体对视频公开课推动作用
好的课程资源还需要好的推广,促进课程的有效使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从2001年开播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资深专家、知名学者通过栏目把中国传统文化讲授给普通老百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影响了无数观众的思想潮流,也造就了一批文人墨士。为什么《百家讲坛》会如此成功呢?其传播的大平台——央视有很大关系,观众接触面非常广泛。视频公开课不一定要在大众媒体上直接播出,但需要公众媒体对其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视频公开课,让视频公开课发挥更大的作用。
4.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增加视频公开课的认可度
高校各专业结合校内课程实际,把相关视频公开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课后的辅助教学,通过高校、老师的推广,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共享。目前广东省有些高校学生学习相应视频公开课课程,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5.添加英文字幕,与全球共享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一批公开课的爱好者给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添加了中文字幕,消除的语言障碍,让更多的人能共享世界知名大学知名学者的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也可添加英文字幕,让更多的外国人也能学习中国优秀课程资源,特别是视频公开课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12-09/2711935.shtml.
[2]爱课程[DB/OL].http://www.icourses.cn/cuoc/.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giEtomhyrT4oAQH3z0KNGLDw0zR34pnIbNgET__wA HRJ93jLpOkl7xrCA3drfr9gsdKT-ptnZ3nmQgAkeURN.
[4]爱课程[DB/OL].http://www.icourses.cn/home/.
[5]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6]张凯,陈艳华.大学视频公开课示范效应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13(1):82-86.
[7]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8]工信部:2014年手机用户净增5698万户 总数12.86亿户[EB/OL].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1/21/content_30963983.htm.
[9]互联网缩短了你的注意力[EB/OL].http://www.guokr.com/article/37888/.
[10]E之家.在线教育:课程完成率不高的误区[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UxNTUw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