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技工院校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再就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环节,有独特的社会职能。
近年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力地证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思维、大境界、大融合。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在观念和体制上还有局限,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探討如何突出和强化职业技工院校的社会职能,使之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对普通高校而言,职业技工院校是更直接地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对职业技工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专业建设等影响很大。职业教育既要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明确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职业技工院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技工教育“三坚持、一促进”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任何教育首要的根本是育人,职业技工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是事实,在中学阶段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果这些生源直接流入社会,正处在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如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误入歧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隐患,甚至灾难。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理论学习差不等于其他学习都不行,我们常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百花齐放固然好,但是有的花开得早,也有的开得迟,或者有的只结果,看不到开花。职业技工院校更需强调因材施教,把经历了中考高考失败的生源培养为有一技之长有担当的公民奉献社会。培养他们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要求总结出十六个字:理论够用,技能为重,学会做事,身心健康。职业技工院校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把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解决了政府的和家庭的难题,将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职业技工院校是保证稳定就业的催化器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需要职业教育有大作为。定位决定地位,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定位准确,是保证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优势,高技能人才直接为一线生产服务,而目前企业缺的正是高素质蓝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不长,薪酬的期望值不太高,劳动观念端正,工作作风朴实,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性和忠诚度高,更贴近企业一线的需要。
作为职业技工院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利于转变办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或者说,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反映职业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培养方向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要支持和引导全国技工院校举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传统工艺技艺领域的专业,重点支持各地技工院校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专业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质量。要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学校布局、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实现产教结合,“供需见面”、“订单培养”,在职教集团范围内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使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进行,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不断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保证稳定优质就业。
三、职业技工院校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依法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在3-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实施转化的,也可以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第十二条》规定: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可以参与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招标投标活动。职业技工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更贴近企业,更贴近生产,职业技工院校的发展趋势是校中有厂,学校更像是一个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有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政府来主导,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主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更需要作为主体的职业技工院校努力承担起社会职能。这三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近年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力地证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思维、大境界、大融合。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在观念和体制上还有局限,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探討如何突出和强化职业技工院校的社会职能,使之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对普通高校而言,职业技工院校是更直接地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对职业技工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专业建设等影响很大。职业教育既要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明确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职业技工院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技工教育“三坚持、一促进”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任何教育首要的根本是育人,职业技工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是事实,在中学阶段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果这些生源直接流入社会,正处在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如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误入歧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隐患,甚至灾难。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理论学习差不等于其他学习都不行,我们常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百花齐放固然好,但是有的花开得早,也有的开得迟,或者有的只结果,看不到开花。职业技工院校更需强调因材施教,把经历了中考高考失败的生源培养为有一技之长有担当的公民奉献社会。培养他们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要求总结出十六个字:理论够用,技能为重,学会做事,身心健康。职业技工院校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把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解决了政府的和家庭的难题,将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职业技工院校是保证稳定就业的催化器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需要职业教育有大作为。定位决定地位,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定位准确,是保证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优势,高技能人才直接为一线生产服务,而目前企业缺的正是高素质蓝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不长,薪酬的期望值不太高,劳动观念端正,工作作风朴实,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性和忠诚度高,更贴近企业一线的需要。
作为职业技工院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利于转变办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或者说,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反映职业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培养方向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要支持和引导全国技工院校举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传统工艺技艺领域的专业,重点支持各地技工院校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专业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质量。要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学校布局、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实现产教结合,“供需见面”、“订单培养”,在职教集团范围内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使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进行,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不断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保证稳定优质就业。
三、职业技工院校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依法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在3-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实施转化的,也可以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第十二条》规定: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可以参与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招标投标活动。职业技工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更贴近企业,更贴近生产,职业技工院校的发展趋势是校中有厂,学校更像是一个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有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政府来主导,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主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更需要作为主体的职业技工院校努力承担起社会职能。这三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