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规范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对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新思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61-02
【作者简介】黄璐,江苏省戏剧学校(南京,210002)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基础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规范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课的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对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性质的确定
关于“钢琴基础训练”的课程性质,课标中指出“它是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为后续声乐表演、器乐表演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既然是基础平台课程,那么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同时将其他基础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如“乐理”与“视唱”中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节奏与音准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里,钢琴基础课开设的时间各有不同,有一年的,也有两年或两年半的。同时,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本课程开设两学年,共66个学时,这一规定有助于教师在制订具体的授课计划时,能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注点,课标为我们写明了课程设计思路,使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调整教学方法,扩充教学内容。课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课程目标,要求针对各自的教学对象,从这三个维度来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前较多地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与掌握。上课时,反复讲解与指导学生训练技能。而学生形成一种技能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时间上有长有短,效果上有好有差,如果过多强调技能,就可能使技能失去生命,变成一种机械的运动。在教学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考虑怎样将技能训练与情感表现相结合,使学生从枯燥的技能练习中获得乐趣,进而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教授技能的同时,通过乐曲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技能是如何使用的,能达到什么样的演奏效果,这样的效果是否是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得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去表现音乐,从而意识到技能是表现的基础。
三、具体的课程目标的分析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钢琴基础训练”课上究竟要学什么?换句话说,具体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从课标上,笔者看到了一个关键句子,即“掌握演奏的基础技术技巧,会弹奏初级钢琴作品,具有简易作品的伴奏能力,能适应音乐文化活动的需要”。以往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思想存在着“拔苗助长”的危险。新课标降低了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避免了教学中“浮夸”的风气,讓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抓住了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意识这一关键。有了课标的规定,教师的教学规划变得更实际、更科学,教学也随之顺畅和规范起来。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具体实施办法
音乐课程的教学是不容易统一和标准化的,课标中给出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最基础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课标中设定的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整体特征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在课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明确指导下,笔者将教学内容做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补充与调整,从拓展教学内容、引进与时代同步和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曲目,到注重音乐相关课程知识与钢琴演奏的关系,从而将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演奏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将感性的艺术表现力与理性的弹奏技巧有机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课标中,按照传统的钢琴技能训练步骤制定了曲目,沿用了钢琴练习曲以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599为主,同时吸收了当代钢琴作品的内容,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补充进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通过了解当代钢琴演奏的新趋势、新技术、新作品,笔者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增加了学生喜爱、社会流行的动漫音乐改编的钢琴小品、通俗歌曲的钢琴版本以及爵士钢琴小品。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演奏兴趣,另一方面也扩充了教学曲目,使得钢琴基础训练更具时代气息。在学习此类作品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伴奏音型的种类和作用,并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编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与技巧进行实际训练,巩固了技能的掌握。
五、以教学理念确定“小组课”教学形式的要求
课标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小组课为主要授课形式,发挥出小组课教学的优势”。中职的“钢琴基础训练”基本上是以“小组课”为主要教学形式。根据课标的要求,如何发挥“小组课”的特点和优势,需要一线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思考。笔者以往理解的“小组课”是缩短了时间的“个别课”,这样一来,“小组课”其实形同虚设。通过对课标的学习,笔者认识到要在教学中利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小组课应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除了演奏外还要参与到评价与思考的活动中,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这既让学生形象地学习与理解了弹奏的技术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课后能正确指导自己的练习,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钢琴小组课上有了突出体现。在“小组课”的课堂设计上,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前构思整节课的组织程序和要求,课上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课堂讲授的技能与知识的理解。小组课课堂教学的构架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同时,笔者还在小组课上将学生组合起来,训练学生演奏钢琴重奏作品,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多元评价方式的应用
对于音乐作品演奏的评价,向来是见仁见智,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完善的课题。以往“钢琴基础训练”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采取集体评分制,由多位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演奏取综合值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机制有一定的片面性。课标在评价机制上体现了多元化的要求,其关键是“结果、过程、定量、定性”相结合。在这个评价机制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做出了调整。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每一次课上的进步,联系学生个体的因素,给出平时的综合评价。每一学期分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教学,组织阶段考查,分层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处在哪一个阶段。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只以考试曲目为主,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学会弹奏一定数量的曲目,以期通过量化要求拓展教学曲目的广度。期末考试考场上考试曲目的完成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需要通过教研组的教研,从曲目的难易程度、弹奏速度、情感表现、技术技巧程度等方面综合制定出标准。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演奏上的优缺点,便于学生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规划。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让笔者在教学中拓宽了思路,并通过教学实践找到了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新思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61-02
【作者简介】黄璐,江苏省戏剧学校(南京,210002)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基础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规范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课的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对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性质的确定
关于“钢琴基础训练”的课程性质,课标中指出“它是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为后续声乐表演、器乐表演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既然是基础平台课程,那么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同时将其他基础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如“乐理”与“视唱”中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节奏与音准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里,钢琴基础课开设的时间各有不同,有一年的,也有两年或两年半的。同时,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本课程开设两学年,共66个学时,这一规定有助于教师在制订具体的授课计划时,能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注点,课标为我们写明了课程设计思路,使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调整教学方法,扩充教学内容。课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课程目标,要求针对各自的教学对象,从这三个维度来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前较多地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与掌握。上课时,反复讲解与指导学生训练技能。而学生形成一种技能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时间上有长有短,效果上有好有差,如果过多强调技能,就可能使技能失去生命,变成一种机械的运动。在教学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考虑怎样将技能训练与情感表现相结合,使学生从枯燥的技能练习中获得乐趣,进而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教授技能的同时,通过乐曲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技能是如何使用的,能达到什么样的演奏效果,这样的效果是否是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得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去表现音乐,从而意识到技能是表现的基础。
三、具体的课程目标的分析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钢琴基础训练”课上究竟要学什么?换句话说,具体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从课标上,笔者看到了一个关键句子,即“掌握演奏的基础技术技巧,会弹奏初级钢琴作品,具有简易作品的伴奏能力,能适应音乐文化活动的需要”。以往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思想存在着“拔苗助长”的危险。新课标降低了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避免了教学中“浮夸”的风气,讓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抓住了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意识这一关键。有了课标的规定,教师的教学规划变得更实际、更科学,教学也随之顺畅和规范起来。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具体实施办法
音乐课程的教学是不容易统一和标准化的,课标中给出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最基础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课标中设定的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整体特征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在课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明确指导下,笔者将教学内容做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补充与调整,从拓展教学内容、引进与时代同步和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曲目,到注重音乐相关课程知识与钢琴演奏的关系,从而将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演奏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将感性的艺术表现力与理性的弹奏技巧有机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课标中,按照传统的钢琴技能训练步骤制定了曲目,沿用了钢琴练习曲以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599为主,同时吸收了当代钢琴作品的内容,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补充进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通过了解当代钢琴演奏的新趋势、新技术、新作品,笔者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增加了学生喜爱、社会流行的动漫音乐改编的钢琴小品、通俗歌曲的钢琴版本以及爵士钢琴小品。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演奏兴趣,另一方面也扩充了教学曲目,使得钢琴基础训练更具时代气息。在学习此类作品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伴奏音型的种类和作用,并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编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与技巧进行实际训练,巩固了技能的掌握。
五、以教学理念确定“小组课”教学形式的要求
课标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小组课为主要授课形式,发挥出小组课教学的优势”。中职的“钢琴基础训练”基本上是以“小组课”为主要教学形式。根据课标的要求,如何发挥“小组课”的特点和优势,需要一线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思考。笔者以往理解的“小组课”是缩短了时间的“个别课”,这样一来,“小组课”其实形同虚设。通过对课标的学习,笔者认识到要在教学中利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小组课应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除了演奏外还要参与到评价与思考的活动中,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这既让学生形象地学习与理解了弹奏的技术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课后能正确指导自己的练习,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钢琴小组课上有了突出体现。在“小组课”的课堂设计上,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前构思整节课的组织程序和要求,课上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课堂讲授的技能与知识的理解。小组课课堂教学的构架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同时,笔者还在小组课上将学生组合起来,训练学生演奏钢琴重奏作品,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多元评价方式的应用
对于音乐作品演奏的评价,向来是见仁见智,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完善的课题。以往“钢琴基础训练”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采取集体评分制,由多位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演奏取综合值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机制有一定的片面性。课标在评价机制上体现了多元化的要求,其关键是“结果、过程、定量、定性”相结合。在这个评价机制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做出了调整。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每一次课上的进步,联系学生个体的因素,给出平时的综合评价。每一学期分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教学,组织阶段考查,分层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处在哪一个阶段。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只以考试曲目为主,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学会弹奏一定数量的曲目,以期通过量化要求拓展教学曲目的广度。期末考试考场上考试曲目的完成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需要通过教研组的教研,从曲目的难易程度、弹奏速度、情感表现、技术技巧程度等方面综合制定出标准。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演奏上的优缺点,便于学生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规划。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训练”课程标准让笔者在教学中拓宽了思路,并通过教学实践找到了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