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数学能力和思维的重要途径.四年级数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小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小学数学的分水岭.在四年级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型题目的理解.教师开展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时,可以借助生活化因素,引导学生深度挖掘题目,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擬、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探索能力.
【关键词】实践综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生本课堂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借助实践探索活动,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知识推理和深入挖掘的求知欲望.教师开展实践探究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由浅入深地开展数学知识概念学习,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中逐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魅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生活化贴合度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由教师主导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紧跟教师的思路,容易产生分心走神的现象,对于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中高年级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元素的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提高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中对综合性应用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应用题基于其形式复杂、条件和等量关系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阻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应用题习题课时,可以结合生活元素帮助学生降低对题目的理解难度,带领学生层层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探寻数学答案,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以乘法相关的综合应用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化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贴合度.如小明数学、语文成绩都是95分,英语、科学成绩均为94分,问:小明总分为多少分?学生解决该题时可以利用乘法计算,数学、语文总分为95×2=190(分),英语、科学总分为94×2=188(分),两者相加就可以求出总成绩.这样结合计算公式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解题兴趣的提升,对于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生活化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化元素下深入了解解题思路,能够对题目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该题的学习为学生设计变式题目,开拓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充分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在实践运用中感受数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脚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借助数学游戏,提高学生课堂思维活动
对于四年级数学学习来说,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而传统教学常常忽略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海量题目训练,并不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发展,反而会因为思维定式扼杀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开展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竞争氛围中调动个人思维的活跃度,积极参与到题目的解答环节.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数学主题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答题比拼.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个地图,分别代表不同主题下的数学题目.首先是动物园饲养员在喂养动物时遇到了困难: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6吨食物,够大象吃上20天吗?学生在情境游戏中兴趣高涨,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题目已知条件进行了剖析,首先利用单位转化的关系,将6吨转化为6000千克,再用天数乘以每天大象需要吃的食物量,与6000千克总量进行比较,很快就得出结果.另一组学生提出可以换一种思路,假设刚好够吃20天,那么6000÷20=300(千克),大象每天只能吃300千克,低于所给的每天食物总量,就可以证明并不够大象吃20天.之后教师又分别以施工队人员完成的工作量,应如何进行工程分配,及妈妈去超市购买水果应怎样付钱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激发出无穷的数学探究欲望与学习乐趣.学生在场景切换中体验了不同数学知识应用的切换,这为学生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使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思维的碰撞,通过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运转的速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题目的形式虽然是抽象的,但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用生活情境进行包装,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开阔解题思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实现课堂知识积累与分享的良好循环.
三、借助生活化片段,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为提高对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节奏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场景中的实践运用,这样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提高深入理解知识的能力.
在教授四年级数学“角的大小及角的测量”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使用一套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板,下面4个角度中的哪个角不能绘制出来?A.15°;B.30°;C.80°;D.105°.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纷纷拿出三角板进行角度拼接、验证,经过动手实践与论证,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学生经过亲手操作,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及实践应用程度得到了增强.
生活化实践动手操作的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特色,选择合适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现课堂中的生本思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感性理解,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化抽象为具象,提高课堂生动性
四年级数学在课本编排中突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知,而这些内容又带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初学者理解、掌握这些新知识点会有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数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中几何语言的真实含义.
例如,在同一平面内有5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经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画几条不同的直线?如果教师对题目进行直观的剖析,学生很有可能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难以理解题目真正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将题目拆分成不同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数学应用的魅力.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随机画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5个点,让学生拿着粉笔选任意两点绘制直线,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画法,最后由学生统计画出的直线数量.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将该题目进行引申,如果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或7个点,又分别能画出多少不同的直线呢?学生在台下分别用纸笔进行绘画,通过对比3个点、5个点、7个点所能绘制直线的条数,学生自然总结出了规律.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融合了数学规律的几何图形题目,提高了学生对综合性应用题的知识迁移能力.
基于小学四年级对学生规律探究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通过化抽象为具象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探究性训练,让学生在自主设计题目中逐步深挖题目背后应用的知识内容.
五、巧用实践场景,纳入数学生活学习片段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场地集中在教室,对于学生生活化数学的体验意识培养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结合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综合问题,调动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片段的刺激加深学生对数学魅力的体验.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时,可以在园中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方案最优化综合问题.如7位老师带86名学生参观动物园,学生门票每张20元,成人门票每张40元,而团体票10人以上每张30元,如何设计购票方案最省钱?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为深刻,也能主动通过知识的运用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纷纷给出解决该题的思路:(1)教师都买成人票,学生都买学生票;(2)学生、教师都买团体票;(3)一部分学生买学生票,剩余凑够10人买团体票.经过这样的思路分析,学生纷纷利用草稿纸计算每种方案需要的金额,最后得出,如果让7位老师和3名学生配合买团体票,剩下的学生买学生票,所花钱数最少.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通过对真实问题进行解答,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通过自主给出解题思路,锻炼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為了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课堂的生活化导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现实场景为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数学习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六、结语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将传统枯燥的抽象化数学课堂转变为互动式课堂.学生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动手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课程性质,采用对应的措施加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妹.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华夏教师,2019(36):55.
[2]谢根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应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9):27-28.
【关键词】实践综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生本课堂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借助实践探索活动,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知识推理和深入挖掘的求知欲望.教师开展实践探究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由浅入深地开展数学知识概念学习,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中逐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魅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生活化贴合度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由教师主导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紧跟教师的思路,容易产生分心走神的现象,对于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中高年级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元素的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提高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中对综合性应用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应用题基于其形式复杂、条件和等量关系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阻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应用题习题课时,可以结合生活元素帮助学生降低对题目的理解难度,带领学生层层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探寻数学答案,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以乘法相关的综合应用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化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贴合度.如小明数学、语文成绩都是95分,英语、科学成绩均为94分,问:小明总分为多少分?学生解决该题时可以利用乘法计算,数学、语文总分为95×2=190(分),英语、科学总分为94×2=188(分),两者相加就可以求出总成绩.这样结合计算公式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解题兴趣的提升,对于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生活化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化元素下深入了解解题思路,能够对题目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该题的学习为学生设计变式题目,开拓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充分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在实践运用中感受数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脚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借助数学游戏,提高学生课堂思维活动
对于四年级数学学习来说,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而传统教学常常忽略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海量题目训练,并不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发展,反而会因为思维定式扼杀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开展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竞争氛围中调动个人思维的活跃度,积极参与到题目的解答环节.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数学主题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答题比拼.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个地图,分别代表不同主题下的数学题目.首先是动物园饲养员在喂养动物时遇到了困难: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6吨食物,够大象吃上20天吗?学生在情境游戏中兴趣高涨,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题目已知条件进行了剖析,首先利用单位转化的关系,将6吨转化为6000千克,再用天数乘以每天大象需要吃的食物量,与6000千克总量进行比较,很快就得出结果.另一组学生提出可以换一种思路,假设刚好够吃20天,那么6000÷20=300(千克),大象每天只能吃300千克,低于所给的每天食物总量,就可以证明并不够大象吃20天.之后教师又分别以施工队人员完成的工作量,应如何进行工程分配,及妈妈去超市购买水果应怎样付钱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激发出无穷的数学探究欲望与学习乐趣.学生在场景切换中体验了不同数学知识应用的切换,这为学生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使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思维的碰撞,通过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运转的速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题目的形式虽然是抽象的,但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用生活情境进行包装,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开阔解题思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实现课堂知识积累与分享的良好循环.
三、借助生活化片段,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为提高对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节奏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场景中的实践运用,这样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提高深入理解知识的能力.
在教授四年级数学“角的大小及角的测量”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使用一套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板,下面4个角度中的哪个角不能绘制出来?A.15°;B.30°;C.80°;D.105°.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纷纷拿出三角板进行角度拼接、验证,经过动手实践与论证,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学生经过亲手操作,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及实践应用程度得到了增强.
生活化实践动手操作的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特色,选择合适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现课堂中的生本思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感性理解,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化抽象为具象,提高课堂生动性
四年级数学在课本编排中突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知,而这些内容又带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初学者理解、掌握这些新知识点会有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数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中几何语言的真实含义.
例如,在同一平面内有5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经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画几条不同的直线?如果教师对题目进行直观的剖析,学生很有可能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难以理解题目真正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将题目拆分成不同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数学应用的魅力.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随机画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5个点,让学生拿着粉笔选任意两点绘制直线,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画法,最后由学生统计画出的直线数量.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将该题目进行引申,如果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或7个点,又分别能画出多少不同的直线呢?学生在台下分别用纸笔进行绘画,通过对比3个点、5个点、7个点所能绘制直线的条数,学生自然总结出了规律.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融合了数学规律的几何图形题目,提高了学生对综合性应用题的知识迁移能力.
基于小学四年级对学生规律探究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通过化抽象为具象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探究性训练,让学生在自主设计题目中逐步深挖题目背后应用的知识内容.
五、巧用实践场景,纳入数学生活学习片段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场地集中在教室,对于学生生活化数学的体验意识培养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结合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综合问题,调动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片段的刺激加深学生对数学魅力的体验.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时,可以在园中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方案最优化综合问题.如7位老师带86名学生参观动物园,学生门票每张20元,成人门票每张40元,而团体票10人以上每张30元,如何设计购票方案最省钱?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为深刻,也能主动通过知识的运用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纷纷给出解决该题的思路:(1)教师都买成人票,学生都买学生票;(2)学生、教师都买团体票;(3)一部分学生买学生票,剩余凑够10人买团体票.经过这样的思路分析,学生纷纷利用草稿纸计算每种方案需要的金额,最后得出,如果让7位老师和3名学生配合买团体票,剩下的学生买学生票,所花钱数最少.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通过对真实问题进行解答,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通过自主给出解题思路,锻炼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為了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课堂的生活化导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现实场景为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数学习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六、结语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将传统枯燥的抽象化数学课堂转变为互动式课堂.学生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动手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课程性质,采用对应的措施加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妹.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华夏教师,2019(36):55.
[2]谢根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应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