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过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分析护理危险因素后行针对性防范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和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临床应当对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临床危险事件的发生,保护患儿的安全。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1-02
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的根本途径。儿科护理是医院比较特殊的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自我控制意识比较差,欠缺有效的依从性,使得儿科护理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容易引发的护患纠纷[1]。为了探讨儿科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危险事件发生,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为(4.5±2.1)岁。其中呼吸道感染15例,肺炎30例,肾炎20例,腹泻25例,新生儿3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例组成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原发病基础治疗护理、生命体征检查、病症变化观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对医院制度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容易忽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予厚望,当事与愿违时,患者作为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投资者”即会产生过激的反应,引发医疗纠纷。加上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使得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加大了医护人员工作的难度。此外,随着法制社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2)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儿科护理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或儿童,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行为能力低下、欠缺有效的依从性,且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加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患沟通难度大,使得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同时儿童护理是患儿、护理人员、家属间的三角护患关系,家属由于爱子之心切,往往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3)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及护理技术不熟练,极大地影响服务质量。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水平低下,或者工作积累经验不足,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护理过程中缺乏严谨、细致和耐心。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能充分意识到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未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导致患儿易发生交叉感染。(4)基础设施:医院住院环境是属于公共场所,其中是公共设备设施不恰当也可能引发危险事件,比如设备电热设备未标识,容易导致烫伤事件发生,或床栏空隙太大,导致婴幼儿坠床等[2]。
1.2.2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利用媒体加强医疗宣教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认识。医疗卫生行业是为民服务事业,社会各界应对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媒体应当多报道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正能量事迹,正确引导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识,促使医院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在实践护理中,应当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和排除患者心理顾虑,采用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院应当创造条件,促使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如通过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不断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改善护理设施,加强护理干预,控制危险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疾病的防护知识,比如环境空气消毒、保护性隔离、基础护理等,并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范,防止交叉感染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改善儿科护理环境,防止烫伤、跌倒、坠床等危险事件发生,有时候患儿的家属只有一个,他们会去做患儿急需的事,加之我们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这就增加了危险因素,所以我们要及时告知家属存在潜在的危险,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床档防护和护理人员的守护,避免不必要事故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方法护理后,其满意度和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护理是临床比较特殊的护理,其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十分不利于提高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保护患儿住院的安全[3]。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深刻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才能真正的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宝丽,洪秀珍.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05(04): 105-106.
[2] 司艳.探究儿科护理病历缺陷与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 (02):11-12.
[3] 张红,孙凤英.现代护理伦理学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 (08):25-26.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1-02
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的根本途径。儿科护理是医院比较特殊的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自我控制意识比较差,欠缺有效的依从性,使得儿科护理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容易引发的护患纠纷[1]。为了探讨儿科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危险事件发生,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为(4.5±2.1)岁。其中呼吸道感染15例,肺炎30例,肾炎20例,腹泻25例,新生儿3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例组成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原发病基础治疗护理、生命体征检查、病症变化观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对医院制度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容易忽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予厚望,当事与愿违时,患者作为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投资者”即会产生过激的反应,引发医疗纠纷。加上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使得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加大了医护人员工作的难度。此外,随着法制社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2)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儿科护理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或儿童,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行为能力低下、欠缺有效的依从性,且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加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患沟通难度大,使得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同时儿童护理是患儿、护理人员、家属间的三角护患关系,家属由于爱子之心切,往往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3)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及护理技术不熟练,极大地影响服务质量。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水平低下,或者工作积累经验不足,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护理过程中缺乏严谨、细致和耐心。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能充分意识到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未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导致患儿易发生交叉感染。(4)基础设施:医院住院环境是属于公共场所,其中是公共设备设施不恰当也可能引发危险事件,比如设备电热设备未标识,容易导致烫伤事件发生,或床栏空隙太大,导致婴幼儿坠床等[2]。
1.2.2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利用媒体加强医疗宣教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认识。医疗卫生行业是为民服务事业,社会各界应对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媒体应当多报道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正能量事迹,正确引导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识,促使医院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在实践护理中,应当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和排除患者心理顾虑,采用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院应当创造条件,促使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如通过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不断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改善护理设施,加强护理干预,控制危险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疾病的防护知识,比如环境空气消毒、保护性隔离、基础护理等,并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范,防止交叉感染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改善儿科护理环境,防止烫伤、跌倒、坠床等危险事件发生,有时候患儿的家属只有一个,他们会去做患儿急需的事,加之我们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这就增加了危险因素,所以我们要及时告知家属存在潜在的危险,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床档防护和护理人员的守护,避免不必要事故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方法护理后,其满意度和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护理是临床比较特殊的护理,其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十分不利于提高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保护患儿住院的安全[3]。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深刻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才能真正的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宝丽,洪秀珍.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05(04): 105-106.
[2] 司艳.探究儿科护理病历缺陷与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 (02):11-12.
[3] 张红,孙凤英.现代护理伦理学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 (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