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现金垫款(MCA)定价策略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非贷款类融资模式的定价策略,对涉及双核心变量定价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手段;且有助于引导出借方和融资方利润合理分配,促进MCA生态圈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商业现金垫款运行机制特点,综合运用现金流折现、简化法定价和动态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等方法,提出商业现金垫款两步定价模型。模型第一步研究出借方对资本要素率和销售分割比例的定价策略;第二步建立多阶段动态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研究融资方在不同阶段产品的定价策略。最后通过求解算例,验证了定价策略的有效性,并解释其管理意义。
〔关键词〕商业现金垫款;创新型融资;销售分割比例;两步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1007306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权、事权、激励体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的反复收权放权实践以及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践,为学界开展财政分权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以往这些研究几乎都聚焦在财政分权的绩效考察上,而其中又多以经济增长绩效为考察重点,同时也有少量研究考察其对义务教育、公共品提供、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学武的专著《中国财政分权绩效研究:基于制度相容的视角》没有局限在通过扩展样本、改变相关衡量指标以及财政分权其他角度绩效考察等层面的研究,以简单延续“财政分权的绩效是什么”的讨论,而是创新性地思考“财政分权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绩效”和“什么条件下财政分权能产生不同的绩效”等问题。这种新视角将研究方向由“如何识别出财政分权的某方面绩效”拓展到“如何考察某项与财政分权紧密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否会影响财政分权某方面绩效发挥程度”的层面。进一步地,作者把“政治晋升”合约看成一项与“财政分权”相关联(互补)的制度安排,在对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晋升合约特征显著影响了财政分权增长绩效的发挥程度,从而完成了对上述新视角背后逻辑的实证检验。纵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和不足:
第一,研究范式规范。该书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绩效怪圈现象入手,借助制度关联、市场关联等理论模型完成了对官员晋升合约特征影响财政分权增长绩效的机理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对相关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研究。
第二,最大的创新是提出研究财政分权绩效的新视角——从制度关联考察财政分权绩效。该书跳出从财政体制思考财政分权绩效的惯性思维,将财政分权研究由单纯考察绩效拓展到影响财政分权绩效的因素上。实际上,配套制度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目标制度效果的实现程度。正如作者所强调的,财政分权制度仅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经济的自由,但只有分权没有约束则无法避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这意味着,要让财政分权制度真正发挥激励作用,需要建立与之相容的制度来解决相应的约束问题。这项重要的制度就是官员晋升合约,作者建立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存在官员晋升合约,财政分权绩效得到提高;反之,财政分权绩效降低。
第三,新视角背后逻辑的实证检验有待加强。该书第六章用“省长和省委书记是否具有中央背景或者是中央下派”作为关联制度(晋升合约)的代理变量,并实证发现晋升合约特征的变化显著影响了财政分权的增长绩效。如果说政治晋升约束是最重要的“政治层面”配套制度,那么能不能找到与财政分权关联的“经济层面”的配套制度,并实证检验其对财政分权绩效的影响,从而使该书结论将更加稳健。建议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责任编辑:韩淑丽)
〔关键词〕商业现金垫款;创新型融资;销售分割比例;两步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1007306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权、事权、激励体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的反复收权放权实践以及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践,为学界开展财政分权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以往这些研究几乎都聚焦在财政分权的绩效考察上,而其中又多以经济增长绩效为考察重点,同时也有少量研究考察其对义务教育、公共品提供、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学武的专著《中国财政分权绩效研究:基于制度相容的视角》没有局限在通过扩展样本、改变相关衡量指标以及财政分权其他角度绩效考察等层面的研究,以简单延续“财政分权的绩效是什么”的讨论,而是创新性地思考“财政分权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绩效”和“什么条件下财政分权能产生不同的绩效”等问题。这种新视角将研究方向由“如何识别出财政分权的某方面绩效”拓展到“如何考察某项与财政分权紧密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否会影响财政分权某方面绩效发挥程度”的层面。进一步地,作者把“政治晋升”合约看成一项与“财政分权”相关联(互补)的制度安排,在对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晋升合约特征显著影响了财政分权增长绩效的发挥程度,从而完成了对上述新视角背后逻辑的实证检验。纵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和不足:
第一,研究范式规范。该书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绩效怪圈现象入手,借助制度关联、市场关联等理论模型完成了对官员晋升合约特征影响财政分权增长绩效的机理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对相关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研究。
第二,最大的创新是提出研究财政分权绩效的新视角——从制度关联考察财政分权绩效。该书跳出从财政体制思考财政分权绩效的惯性思维,将财政分权研究由单纯考察绩效拓展到影响财政分权绩效的因素上。实际上,配套制度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目标制度效果的实现程度。正如作者所强调的,财政分权制度仅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经济的自由,但只有分权没有约束则无法避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这意味着,要让财政分权制度真正发挥激励作用,需要建立与之相容的制度来解决相应的约束问题。这项重要的制度就是官员晋升合约,作者建立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存在官员晋升合约,财政分权绩效得到提高;反之,财政分权绩效降低。
第三,新视角背后逻辑的实证检验有待加强。该书第六章用“省长和省委书记是否具有中央背景或者是中央下派”作为关联制度(晋升合约)的代理变量,并实证发现晋升合约特征的变化显著影响了财政分权的增长绩效。如果说政治晋升约束是最重要的“政治层面”配套制度,那么能不能找到与财政分权关联的“经济层面”的配套制度,并实证检验其对财政分权绩效的影响,从而使该书结论将更加稳健。建议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责任编辑:韩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