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1)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501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3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1)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燃机系统和空气清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6F.01燃气轮机燃烧系统、清吹系统以及调试过程中的跳机事故的分析,根据燃机现场条件及相关燃机保护逻辑,对清吹阀门控制回路进行改造。试验证明,该改造方案,不仅确保了燃机清吹阀门的正常使用,而且有效提高了清吹系统的可靠性,避免6F.01燃气轮机机组出现因清吹阀电磁阀故障导致的机组停机事故,消除了设备安全隐患,提升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黄土高原煤矿区气候干旱,土质贫瘠,农田产出较低,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与植物生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后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植物表型结构的影响,以花生为研究对象,布设野外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接菌2种试验处理,利用EM50土壤温湿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并在生长中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CI-690ROOTSNAP根系分析软件系统分别测量冠层和根系表型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使根系菌根侵染率较正常条
我国是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探索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的演化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复合热动力灾害各灾种间的耦合致灾机理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文章分析了《汽车构造》针对非汽车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目标,阐述了课程思政元素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点,设计并实践了《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煤中气体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应变是影响煤层气井排采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中、高阶煤样,通过煤的吸附变形-渗流模拟实验,测得了中、高阶煤样中甲烷吸附应变值,提出了采用12~24 h的吸附应变数据点拟合计算吸附应变的方法,分析了高、中阶煤中甲烷吸附应变及其渗透性的差异性,揭示了中、高阶煤吸附应变规律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及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中、高阶煤样甲烷吸附应变与吸附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中阶煤中吸附甲烷气体的Langm
煤炭地下气化火焰工作面高温气体作用于气化通道周边煤岩体,使其呈单向受热状态,煤岩体法线方向的热损伤和热破裂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规律。为了对煤岩体在单向高温热作用下的热损伤特性规律进行研究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自主研发设计了煤岩单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加热和温控单元、温度和热应力监测单元、声发射监测单元、约束和加载单元4个部分。采用的试样尺寸为φ50 mm×100 mm,最大单向加热温度为600℃,热应力监测量程5 MPa。介绍了试验装置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结构与关键技术以及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
为了满足气象资料应用服务的需求,基于B/S架构的ASP.NET设计,利用CIMISS系统的Oracle数据库和Ajax、JSON及动态链接库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宁夏CIMISS近地层高空秒级数据处理与查询页面,从CIMISS数据库中读取近地层2 km内高空秒级数据,利用内插法对宁夏CIMISS近地层高空秒级资料进行处理,并以表格、剖面图形式展示,为气象预测预报研究、专业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提升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灾害的防治技术和效果,基于不同爆炸能量和隔爆屏障粉体质量浓度研究了大尺度巷道内主动隔爆系统的隔爆灭火性能。在敞开空间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测试了主动巷道隔爆系统隔爆屏障的形成过程及动态分布特征,隔爆器粉体能在120 ms时刻形成8.04 m2有效断面,在1200 ms时刻覆盖20 m,在空间内持续作用5000 ms以上,得出驱动气体压力是影响隔爆屏障动态分布和覆盖距离的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断面7.2 m2大型地下巷道,进行了瓦斯(煤尘)爆
为了实现采煤机开采过程中煤岩界面的精准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煤岩界面感知识别方法。考虑截齿损耗对采煤机截割特征信号的影响,测试采煤机截齿处于新齿、轻微磨损、一般磨损以及严重磨损4种状态下,截割不同比例煤岩过程中的振动信号、电流信号、声发射信号以及红外闪温信号,建立截齿不同磨损程度下的多截割信号特征样本库。根据相邻截煤比各截割特征信号的模糊特征,以最小模糊熵为优化目标,采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各截割特征信号的隶属度函数。构建基于D-S理论的“与”决策准则,实现对煤岩界面的精准识别。通
针对煤岩深孔爆破技术工艺问题,以及炸药爆炸瞬间威力高,但致裂围岩范围有限,破岩“后劲”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液体炸药深孔爆炸压裂技术。基于液体炸药优越的流动性及小临界直径起爆特点,以三级煤矿许用型水胶炸药配方为基底,通过除去炸药组分中的胶凝剂与交联剂,改变硝酸甲胺、硝酸铵、硝酸钠等成分比例,研发了一种煤矿用水胶液体炸药配方,药液性能稳定、感度低,具有良好的流动物理形态,解决了岩体大角度深孔装药难题,为岩体单孔重复爆破提供了条件。研究表明,煤矿用液体炸药析晶点温度控制在15.0~16.9℃,适应煤矿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