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哑巴语文的几点建议赵树林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居家的孩子上九年级了,基本上没有听她读过课文。她妈妈知道我们是语文教师,总与我们提起这事。说孩子回家学习就是做作业,看看报纸。这些报纸基本上也是第二教辅,都是题。中学生不仅存在“哑巴英语”的问题,“哑巴语文”现象也愈演愈烈。归咎原因,也许从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能略知一二。请看以下课堂实例:
  例1:上课铃没响,教室里响起“大河向东流”的好汉歌,原来这节课上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的情绪是高昂的,整堂课除了看录像,就是讨论鲁达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大多看过电视,今天老师又放了一些,讨论非常热烈。令人遗憾的是,学生整堂课中没有读课文,有几位同学的书也没有打开。
  例2:一堂公开课中,学生除了合作探究就是讨论交流,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整堂课读课文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往往是学生要读书了,又被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活动给打断。
  例3:一位老师说起,我的学生在诗意的语文中找不到诗意。一本课本配上了好几套练习册,孩子的学习就变成了做题,本来想让孩子在朗朗的书声中陶醉一下,孩子们读起书来,就像放机关枪,噼里啪啦一阵读完了,想让学生好好地读,学生说,考试考读课文吗?这样能提高成绩吗?
  略加分析,不难发现:例1是老师追求热闹时髦,为了在优质课评选中取得好名次。例2是盲目迎合当前新课改,例3是上级部门的考试命题还不能适应新课改。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前就批评当时学生“吟诵功夫太少”,谆谆告诫国文老师,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要有深切的体会,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便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才会终生受用不尽。朗读应该是语文课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读也好,学生自己读也好,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那么怎样化解“哑巴语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重新认识朗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朗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这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最好方法。如有的学生将“马作的卢飞快”误读成“马作的/卢/飞快”,在课堂上就可以及时发现、纠正,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被掩盖。
  多读有助于理解文意,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诵读是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诵读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只有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王维的《相思》“春来发几枝”,有人认为读成陈述句或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问句给人分外亲切的感觉,意味更为深长,而陈述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
  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汉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通过响亮的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建立朗读的规范,让朗读教学有章可循
  首先是朗读的状态,要求精神必须饱满,做到眼到、手到、口到、神到。读书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朱熹强调的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道理也是这样。课堂上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要有好的坐姿,要发出洪亮的声音,要看清每一个字,要积极思考所读的内容。
  其次,朗读的各种形式要相互补充,读听结合,比如领诵和听诵、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要把握要领,营造与文本相协调的气氛。领诵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便于尽快掌握诵读的要领。听诵主要分两种方式,一是部分学生诵读,其他同学听;二是播放录音,所有同学听。听诵可以配放背景音乐,以烘托阅读气氛。
  再次,提倡个性化朗读,读出情味。基本的要求是要进入角色,做到言为心声,直抒胸臆。言为心声,即口中读什么,内心也应该思考什么,不能“口诵心非”;直抒胸臆,就是能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内容用声音传达给别人。
  第三,要有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个要求的前提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研习提高自身的朗读理解水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以下几种方法。
  提示词法:一般先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到取消提示,也就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这个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热情,可采用小组竞赛、师生竞赛、听读结合的方式,高声诵读,熟读成诵。
  听写法:听写可以强化学生的耳、手、心协调到位,强化学生“动手”熟悉字词句篇。听写方法有:生字生词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这样既锻炼听,又锻炼记忆,还锻炼动手写的能力。
  联想记忆法: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联想,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如把文章创作成连环画。绘图的过程就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趣味性。
  总之,学生通过多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也丰富了思维和情感。读,我们万万不可忽视。
  (作者单位:大厂县教育局教研室
  大厂县高级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文中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1999年东亚夏季风及与其相联系的雨带异常活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由于1998年春季至1999年南海-热带西太平洋出现了近20 a最强的异常暖海温
“在供给端增速放缓,绝对量维持高位,需求端因为环保限产全年常态化而导致整体偏平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整体呈现窄幅偏弱震荡的格局;但在环保高压以及钢厂高利润的影响下,品
在文本分类过程中,影响分类准确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特征权重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率。针对传统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文本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修正权重计
并网逆变器中锁相环(PLL)的精度与动态响应直接影响逆变器的性能指标。分析了传统二阶广义积分(SOGI)数字锁相环,针对其在频率突变时出现较大相位误差的问题,引入一个相位误差补
本文分析了目前党政机关办公网络运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学生主体性存在的一些误区    当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探索总的看是实践先行,理论滞后。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不少人对“学生主体性”理解存在偏差。  1、梦幻式主体。当
ISCCP卫星资料(1983--2006年)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是高云的高值中心;而以四川为中心直到同纬度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云的高值区,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是中云的低值中心。利用全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诗歌又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美读法、专题法、活动法等讲授形式,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品读的能力和兴趣。下面结合具体的课例简要地作一阐述。    一、美读法——以读带讲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
一、源起:农村习作教学在“低调”中徘徊  课程改革十余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话题作文、生活作文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为何农村学校的习作质量还是没有明显提高?笔者对本班30名学生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春天的校园》,分析如下:  【反思】从比例看,和学校乃至同类学校的每次期末测试的考场作文相似,能称为良好以上的习作只能占到1/3左右,一半左右的学生习作处于“应付”状态。普遍没有将春天校园的特点说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