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使目标高效达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效语文情境。常见方法有:借助有趣活动,唤起求知欲望;利用电化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引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共鸣;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作品;扮演课文角色,激发钻研教材。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境 创设方法
  
  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每篇文章各不相同,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特定的典型环境,字面之义,言外之声,用词组句之妙,表达修饰之奇等等,都需在特定的情境中品味理解,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常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引发其对问题和文本探究的欲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乐事,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况且中学语文教材有栩栩如生、光辉照人的人物形象,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景物形象,有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有揭示人类文明进化程度的事物形象等等,这些丰富的形象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现就笔者的一些探索实践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借助有趣活动,唤起求知欲望
  
  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或代替它的图象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等等。”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学习者对提供的教学形象更容易迅速感知,因为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形象愈鲜明、愈具体、愈活泼新颖,就愈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发人们的联想,调动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认知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死海不死》时,我准备了一只盛满清水的大杯子、一根玻璃棒、一把匙子、一碟食盐、一只鸡蛋,让学生利用我提供的材料,设法让鸡蛋在杯子的水里浮起来。当有同学用加食盐的方法使鸡蛋在水里浮起来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有一个大湖,其含盐量比一般海水高7倍,名叫“死海”。接着板书课文题目“死海不死”,要学生想一想,为何这个大湖叫“死海”?又为何说它“不死”?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议论纷纷,急于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时,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利用电化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电化教学把电、光、形、声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电化教学还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局部和整体等等间互相转化,加大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效果。
  如说明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文章对泥石流的形成、流动过程、飞泻情境、速度和危害等作了详细解说。但学生们没有见过泥石流,很难从抽象的文字中感受和理解泥石流的特性,所以常常是教师费大力气讲授,学生依然懵懂不解。若教师能利用录像进行辅助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学此课时,我先提出学习重点和难点,然后播放配有科学、准确、生动讲解的泥石流纪录片。生动形象的内容、感染力极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使学生对泥石流有形象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得说明文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低效的学习。
  
  三、引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过:“有的时候,我们接触事物,仿佛觉得那些没有知觉、感情的东西都是有知觉、感情的……有的时候,我们描写人物,同时又给所写的境界披上人物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来源于想象。”既然作家靠想象进行创作,那么教师教学时也应以作品的语言为依据,引发学生想象,把学生带人文章特定的情境中,使之置身其境,如见其人,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
  教师可利用教材找到引发想象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想象。如《药》的结尾描写夏瑜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环,但没有交代花环的来历。讲授时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夏瑜坟上花环的来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大家认为夏瑜坟上花环的来历是:几个革命者在野草和灌木丛中看见零星地开着几朵白花、红花,于是把它们采来,编织成花环放到夏瑜的坟上。……就这样,教师利用给人悬念的景物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让学生从字词中引发想象,进人情境,从而理解作者描写夏瑜坟上花环的用意是:尽管黑夜漫漫,但革命者绝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消沉,革命后继有人。
  
  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作品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所以教师应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把教材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所写生活的了解,从而理解作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高明,领略文章感情思想,获得审美教育。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热情讴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一次,在讲授此课时,我国人民正众志成城大战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于是我引导学生讲述抗洪救灾中涌现的英雄事迹。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讲述:1.为保长江干堤和武汉三镇的安全,三洲围垸人民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弃守18年没有被洪水侵袭过的家园;2.专业军士杨德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浪护堤,终因劳累过度英勇献身,他的未婚妻化悲痛为力量,把置办嫁妆的12万元钱全部捐给灾民,而且表示“要当个军人,走德胜没有走完的路”;3.海内外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之,大水无情,人间有爱,从这场抗灾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牺牲,看到了伟大,更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就这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感人事迹,课堂内容在情境中得到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得到充分体验,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课后同学们纷纷表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也支援!”
  
  五、扮演课文角色,激发钻研教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他的论述反映了一条重要的认识规律: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留下印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表演,所以教师应适当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使教学由平淡的分析变为有声有色的表演,由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乏味变为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吸收知识。表演还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乐于深入探究课文,在“动”与“乐”中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性格及内心世界,体味人物的形象美,进而理解课文内蕴,把握文章表达技巧。
  如教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时,我让学生通过表演把两个流浪汉语无伦次的对话,脱靴子、摸靴子等无聊的动作等精彩情节在课堂上再现,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兴趣顿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大家理解了被挤压为“非人”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说话不知所云、行动荒诞不经、思想空虚混乱、精神痛苦不堪,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用荒诞的手法,写荒诞的内容,反映荒诞的社会现实。就这样,通过表演创设形象的情境,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让学生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的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创设阅读情境的探索使我深深体会到,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同样道理,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如果教师能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因文而异创设出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促成学生乐学,定能优化课堂教学,促使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24h尿蛋白定量高低及其变化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preeclampsia,EOSP)实施期待治疗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摘要:针对现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趋于模式化,有着很浓的应试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轻松学语文,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具有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个性化 挖掘教材 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其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这样以
目的:  1、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改方法。  2、评价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  3、探讨此种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语文学科面临着许多问题:课时少、内容多、进度紧、收效慢等。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老师课堂上讲的往往考试不考,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补习也不见成绩提高。这使得语文成了一门“吃力不讨好”的学科。于是,学生的不屑、家长的埋怨、领导的批评、社会的误解便接踵而至,把语文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缩短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主要原因就在于作文批阅量大、批改效率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迟缓。  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过刻苦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可行的做法,现简介如下,以求得有识之士的批评。  第一步,先公布写作材料或标题,并提出写作要求。  第二步,进行审题(审材料)、立意专项训练。  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恰当地分析掌握标题的中心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审题却是最薄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需要美。”教育应努力让学生长期处在“美”的氛围之中,在具体独特,意境空间中打动学生的灵魂,激荡学生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一堂语文课,要想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创造一个“美”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取决于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教学语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朗读移情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设美的氛围,培养美的情感。    一、
目的:探讨CDC25B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组织中CDC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C25B的表达与胃癌临
《课程标准》中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