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有的教师对这一环节并不能正确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就忽视了这一过程。上复习课就是让学生看看书,做做题,背背课文,结果学生也就不知所措,漫无目的。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还能零零碎碎地记点东西,学习习惯不良,基础差的同学就一无所获,白白地浪费了复习时间,根本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
关键词:复习课知识
一、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范围之内的知识体系
以语文课为例,复习某一单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内容,然后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该单元包括哪些课文篇目和哪些语文知识,而这些课文篇目又包括哪些文体,各种文体的文章又包含哪些题材和背景,在这些课文内容中又涉及了哪些语法修辞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根据一定的分类和所属关系用知识树的形式表示出来形成一个清楚、直观的体系。很像一个家族的族谱图,又像一个河流水系分布图,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对该单元或章节了如指掌,而且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体系饶有兴趣,印在脑海中,经久不忘。这种归纳梳理知识的复习方法不但在语文学科复习中收效显著,在其他学科复习过程中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和问题透彻理解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该单元或章节的知识要点和难点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然后才能指导学生理解回顾这些知识,从而设例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相互配合,师生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唾液飞溅,而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表情如何,那么教师唱的独角戏无论怎样卖力,也是无济于事,复习课的收效甚微,甚至是一无所获。所以在回顾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用问答式,启发式,让学生开口或动手,老师适当点拨,及时指导,力争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动脑,全员提高。对于那些重点难点的问题要舍得下功夫,花时间,重点攻克,不留空白,不漏死角。
三、教会学生对知识和习题归纳分类
复习的目的就是回顾知识,掌握知识,适应考试。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各级各类考试的试题基础上,对复习范围内的各科知识点设计成试题,然后归类,每一类的习题,教师通过选取典型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试题的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对各类试题一目了然,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选择时做到省时准确,不走弯路,有效地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注重学生练习,培养实践能力
俗话说:“耳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如果学生听老师三番五次的讲,而不亲手实践,动手操作,那么面临实际试题,也是困难重重,甚至一筹莫展。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出知识体系,理解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难点,重点及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之后,教师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则要精心进行指导,尤其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分类指导。特别对那些学困生和性情急躁、麻痹大意的学生,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有时还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暴露问题,然后警示大家,力争使每个同学通过练习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掌握技巧,巩固知识。
五、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
这里所谓的备课,不是指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让课堂物超所值。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者因过于“宽泛”失去针对性而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同时,教师还要抓好课前诊断与终结性的反馈。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内容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上节课复习完后,在课外对课堂上复习的知识不闻不问,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至少在本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终结性的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内容的练习题,落实到书面上,老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让学生及时的弥补缺漏。在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巧练,老师当好“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精讲不等于少讲,巧练不同于多练。教师在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的同时,也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该讲的时候不妨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多说一句就是罪过。
六、要优化复习方法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总之,上好复习课是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从思想上对复习课要十分重视,如同新授课一样,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同时要注重每个复习过程,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复习课上课得心应手,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复习课知识
一、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范围之内的知识体系
以语文课为例,复习某一单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内容,然后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该单元包括哪些课文篇目和哪些语文知识,而这些课文篇目又包括哪些文体,各种文体的文章又包含哪些题材和背景,在这些课文内容中又涉及了哪些语法修辞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根据一定的分类和所属关系用知识树的形式表示出来形成一个清楚、直观的体系。很像一个家族的族谱图,又像一个河流水系分布图,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对该单元或章节了如指掌,而且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体系饶有兴趣,印在脑海中,经久不忘。这种归纳梳理知识的复习方法不但在语文学科复习中收效显著,在其他学科复习过程中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和问题透彻理解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该单元或章节的知识要点和难点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然后才能指导学生理解回顾这些知识,从而设例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相互配合,师生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唾液飞溅,而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表情如何,那么教师唱的独角戏无论怎样卖力,也是无济于事,复习课的收效甚微,甚至是一无所获。所以在回顾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用问答式,启发式,让学生开口或动手,老师适当点拨,及时指导,力争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动脑,全员提高。对于那些重点难点的问题要舍得下功夫,花时间,重点攻克,不留空白,不漏死角。
三、教会学生对知识和习题归纳分类
复习的目的就是回顾知识,掌握知识,适应考试。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各级各类考试的试题基础上,对复习范围内的各科知识点设计成试题,然后归类,每一类的习题,教师通过选取典型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试题的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对各类试题一目了然,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选择时做到省时准确,不走弯路,有效地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注重学生练习,培养实践能力
俗话说:“耳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如果学生听老师三番五次的讲,而不亲手实践,动手操作,那么面临实际试题,也是困难重重,甚至一筹莫展。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出知识体系,理解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难点,重点及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之后,教师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则要精心进行指导,尤其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分类指导。特别对那些学困生和性情急躁、麻痹大意的学生,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有时还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暴露问题,然后警示大家,力争使每个同学通过练习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掌握技巧,巩固知识。
五、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
这里所谓的备课,不是指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让课堂物超所值。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者因过于“宽泛”失去针对性而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同时,教师还要抓好课前诊断与终结性的反馈。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内容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上节课复习完后,在课外对课堂上复习的知识不闻不问,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至少在本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终结性的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内容的练习题,落实到书面上,老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让学生及时的弥补缺漏。在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巧练,老师当好“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精讲不等于少讲,巧练不同于多练。教师在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的同时,也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该讲的时候不妨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多说一句就是罪过。
六、要优化复习方法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总之,上好复习课是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从思想上对复习课要十分重视,如同新授课一样,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同时要注重每个复习过程,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复习课上课得心应手,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