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你低碳了吗?”“你的碳足迹是多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与“低碳”有关的“绿色”语言成为2010年地球人的时尚问候语。那到底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碳足迹”?人类为何要提出“低碳”生活?
何为“低碳”
要说什么是“低碳”,先要说说“碳”。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化合物更是多种多样:在天然气和石油中,碳以烃类化合物存在;在大气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出现;在岩石矿物中以碳酸岩等存在。并且,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虽然碳是生命物质之本,但所有的含碳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都会得到二氧化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也叫“碳能源”——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人类新陈代谢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犹如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温层,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很难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使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碳的耗用量越来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来越多。二氧化碳的增加不仅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使冰河期有可能提前到来的“肇事者”,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的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能源所致。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变现状、拯救地球迫在眉睫。只有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也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是最佳方案。“低碳”新概念由此而生。
“低碳”,是从英语“low-carbon”翻译而来,是指更低的“碳”排放。而“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则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却与我们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识小贴士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标志着要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全球趋势,一个对碳排放限制的时代已经来临。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趣味小链接
目前,全球各地各种类型的二氧化碳减量运动风起云涌,比如欧盟的“你控制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吨碳挑战”、日本的“地球温暖化防止国民运动”、英国的“零碳城市”、美国的“能源之星方案”等等。这些活动均以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广纳政府机关、企业、民间组织等各阶层积极参与,引导民众从自身生活做起,进而带动社会形态的改变。
你的“碳足迹”是多少
只要走路,就会留下足迹,只要生活,就会留下“碳足迹”。“碳足迹”是最先在英国开始流行的一个词,用来衡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二氧化碳量。你玩电脑游戏、吹空调、坐车、吃饭、喝饮料等等所有这些日常琐事都要消耗石油、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在燃烧时,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再细分起来,一个人的碳足迹还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你购买一件衣服、喝一瓶普通的饮料,都会因为它们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和排放二氧化碳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现在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出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
点开“碳足迹计算器”的页面,家庭全年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有相应问题:购买衣服的件数、洗衣粉的使用量、用电量、用气量、出行耗油量、塑料袋使用量……在填好每一个选项后,计算器就会算出你这一年内所制造的二氧化碳数量。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知识小贴士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它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趣味小链接
算算你的碳足迹网站:
1. 碳足迹计算器山水自然:http://www.hinature.cn/co2/web/introduction.html。
2. 腾讯个人碳足迹计算器:http://news.qq.com/zt/2009/chooseearth /tanzuji.htm。
3.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酷台湾: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calculator_01.html。
4. 碳足迹英文网站:http://www.carbonfootprint.com/calculator.html。
为碳足迹“埋单”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除了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们还想出了另一种环保方式来为碳足迹“埋单”,那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显然,“碳中和”是人们对地球变暖的现实进行反思后的自省、自律,是地球人觉醒后的积极行动,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这种环保方式,是先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根据这个二氧化碳排放量“账单”,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简单地讲,“碳中和”就是对个人排出的二氧化碳“埋单”,抵消碳足迹,这不但包括呼吸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而且也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如使用汽车。
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吗?北京奥运会曾有这样一个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的数字“8026”,根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共产生碳排放118万吨,而由于倡导“绿色出行”,减排了8026吨二氧化碳。
北京奥运会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这8026吨碳减排指标被上海天平车险出资27万元购买,用于抵消该公司2004年成立至2008年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上海天平车险从而成为第一家自愿通过购买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在2009年12月,全世界发现真正的大宗商品交易出现在二氧化碳领域。它不凝聚人类劳动,也不满足人类需求,但这是拯救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商品和系统。
知识小贴士
2006年,“碳中和”当选为《新牛津美语词典》年度热门词汇,人们在考虑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碳中和”。“碳中和”当选为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趣味小链接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中和”公民。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宣布,超市内商品将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告诉消费者,生产、加工、运输这些商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
英国在阿什顿·海耶斯建立第一个“碳中和”村,激发了英伦三岛上无数环保组织的灵感和热情。
“世博”也低碳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都将环保作为其成功举行的目标之一。历经150多年的世界博览会,也经由这股潮流带领,逐渐成为各国表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舞台。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将“低碳”作为大会的理念。而“低碳世博”则是检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否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海世博会的碳排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上海世博园区建设、运营以及临时场馆拆除过程产生的碳排放;二是上海世博的游客、参展商、组委会由于旅行、食宿等产生的碳排放和上海世博相关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低碳世博”,其一是减少碳排放,其二就是节约能源。一方面,上海在世博园区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中贯彻“低碳”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上海也积极落实碳补偿措施,尽可能抵消上海世博会的额外碳排放。为此,上海为世博会参观者提供舒适、高效的公交出行方式,同时显著降低出行的碳排放。世博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园区周边实现“低排放”。同时,在世博园区内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作为世博园区的核心建筑,“一轴四馆”从建筑到运营的各个环节,也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
于2009年12月25日竣工的上海世博中心也是一座“绿色低碳”建筑,并且在绿色建筑的专项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中心的外立面石材和玻璃幕墙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太阳能光伏发电、LED照明、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和雨水收集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使其建筑节能率高达62.8%。上海世博中心一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上海1万多户居民一年总用电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而在1公里长的上海世博轴上,点缀其间的“阳光谷”像盛开的喇叭花,发挥着“上采阳光、下蓄雨水”的神奇功效,巨型蓄水池一次最多蓄水7000吨。这些蓄水为上海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的生活用水,让原计划的用水量节省了一半。同时,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统制成空调冷却水,让园区空调运行费用降低20%。因此,上海世博轴也被誉为“环保走廊”。
知识小贴士
世博会的全称为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重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产生活的成果。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趣味小链接
上海世博会上的十个世界之最中的两个:
一是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80万度,相当于上海4500多万居民一年的总用电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0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多吨。
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外立面的生态绿墙达5000平方米。比起常规玻璃幕墙,生态绿墙的能耗要低40%左右。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能有效阻隔辐射,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到了冬天,外墙会形成保温层,可降低风速,从而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编辑 孙世奇)
何为“低碳”
要说什么是“低碳”,先要说说“碳”。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化合物更是多种多样:在天然气和石油中,碳以烃类化合物存在;在大气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出现;在岩石矿物中以碳酸岩等存在。并且,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虽然碳是生命物质之本,但所有的含碳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都会得到二氧化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也叫“碳能源”——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人类新陈代谢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犹如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温层,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很难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使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碳的耗用量越来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来越多。二氧化碳的增加不仅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使冰河期有可能提前到来的“肇事者”,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的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能源所致。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变现状、拯救地球迫在眉睫。只有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也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是最佳方案。“低碳”新概念由此而生。
“低碳”,是从英语“low-carbon”翻译而来,是指更低的“碳”排放。而“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则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却与我们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识小贴士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标志着要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全球趋势,一个对碳排放限制的时代已经来临。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趣味小链接
目前,全球各地各种类型的二氧化碳减量运动风起云涌,比如欧盟的“你控制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吨碳挑战”、日本的“地球温暖化防止国民运动”、英国的“零碳城市”、美国的“能源之星方案”等等。这些活动均以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广纳政府机关、企业、民间组织等各阶层积极参与,引导民众从自身生活做起,进而带动社会形态的改变。
你的“碳足迹”是多少
只要走路,就会留下足迹,只要生活,就会留下“碳足迹”。“碳足迹”是最先在英国开始流行的一个词,用来衡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二氧化碳量。你玩电脑游戏、吹空调、坐车、吃饭、喝饮料等等所有这些日常琐事都要消耗石油、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在燃烧时,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再细分起来,一个人的碳足迹还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你购买一件衣服、喝一瓶普通的饮料,都会因为它们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和排放二氧化碳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现在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出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
点开“碳足迹计算器”的页面,家庭全年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有相应问题:购买衣服的件数、洗衣粉的使用量、用电量、用气量、出行耗油量、塑料袋使用量……在填好每一个选项后,计算器就会算出你这一年内所制造的二氧化碳数量。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知识小贴士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它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趣味小链接
算算你的碳足迹网站:
1. 碳足迹计算器山水自然:http://www.hinature.cn/co2/web/introduction.html。
2. 腾讯个人碳足迹计算器:http://news.qq.com/zt/2009/chooseearth /tanzuji.htm。
3.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酷台湾: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calculator_01.html。
4. 碳足迹英文网站:http://www.carbonfootprint.com/calculator.html。
为碳足迹“埋单”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除了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们还想出了另一种环保方式来为碳足迹“埋单”,那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显然,“碳中和”是人们对地球变暖的现实进行反思后的自省、自律,是地球人觉醒后的积极行动,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这种环保方式,是先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根据这个二氧化碳排放量“账单”,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简单地讲,“碳中和”就是对个人排出的二氧化碳“埋单”,抵消碳足迹,这不但包括呼吸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而且也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如使用汽车。
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吗?北京奥运会曾有这样一个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的数字“8026”,根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共产生碳排放118万吨,而由于倡导“绿色出行”,减排了8026吨二氧化碳。
北京奥运会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这8026吨碳减排指标被上海天平车险出资27万元购买,用于抵消该公司2004年成立至2008年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上海天平车险从而成为第一家自愿通过购买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在2009年12月,全世界发现真正的大宗商品交易出现在二氧化碳领域。它不凝聚人类劳动,也不满足人类需求,但这是拯救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商品和系统。
知识小贴士
2006年,“碳中和”当选为《新牛津美语词典》年度热门词汇,人们在考虑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碳中和”。“碳中和”当选为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趣味小链接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中和”公民。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宣布,超市内商品将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告诉消费者,生产、加工、运输这些商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
英国在阿什顿·海耶斯建立第一个“碳中和”村,激发了英伦三岛上无数环保组织的灵感和热情。
“世博”也低碳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都将环保作为其成功举行的目标之一。历经150多年的世界博览会,也经由这股潮流带领,逐渐成为各国表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舞台。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将“低碳”作为大会的理念。而“低碳世博”则是检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否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海世博会的碳排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上海世博园区建设、运营以及临时场馆拆除过程产生的碳排放;二是上海世博的游客、参展商、组委会由于旅行、食宿等产生的碳排放和上海世博相关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低碳世博”,其一是减少碳排放,其二就是节约能源。一方面,上海在世博园区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中贯彻“低碳”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上海也积极落实碳补偿措施,尽可能抵消上海世博会的额外碳排放。为此,上海为世博会参观者提供舒适、高效的公交出行方式,同时显著降低出行的碳排放。世博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园区周边实现“低排放”。同时,在世博园区内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作为世博园区的核心建筑,“一轴四馆”从建筑到运营的各个环节,也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
于2009年12月25日竣工的上海世博中心也是一座“绿色低碳”建筑,并且在绿色建筑的专项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中心的外立面石材和玻璃幕墙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太阳能光伏发电、LED照明、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和雨水收集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使其建筑节能率高达62.8%。上海世博中心一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上海1万多户居民一年总用电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而在1公里长的上海世博轴上,点缀其间的“阳光谷”像盛开的喇叭花,发挥着“上采阳光、下蓄雨水”的神奇功效,巨型蓄水池一次最多蓄水7000吨。这些蓄水为上海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的生活用水,让原计划的用水量节省了一半。同时,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统制成空调冷却水,让园区空调运行费用降低20%。因此,上海世博轴也被誉为“环保走廊”。
知识小贴士
世博会的全称为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重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产生活的成果。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趣味小链接
上海世博会上的十个世界之最中的两个:
一是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80万度,相当于上海4500多万居民一年的总用电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0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多吨。
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外立面的生态绿墙达5000平方米。比起常规玻璃幕墙,生态绿墙的能耗要低40%左右。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能有效阻隔辐射,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到了冬天,外墙会形成保温层,可降低风速,从而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