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得到平衡,分层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在学生之间开展分层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够各自展现学习的效果,进而在课堂上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遗余力地获得更大的进步。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职数学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学习的成效能夠在各位学生身上都得到更好的展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更多地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更好地结合学习困难学生的进度把握课程的整体进度。因此,中职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乐学习的氛围下,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那么,就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更深层次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使所有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是困难的,同时也是简单的。首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另外 ,还要分层次式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前分层设计教学方案,切实把握学生需求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切实把握的,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情”,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最有效的教学。所谓的学情,包含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和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学生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对周围人群的访谈来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可以借助阶段性测试来了解。
生本教育理念在分层教学上的重要表现,可以是教学课前的预习形式改為任务式学习。授课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来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这样的形式对中职生素养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再者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与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相结合,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具有层次性。
比如,授课教师在讲授“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三角函数的特点,教师提供“三角函数公式”、“各种三角函数互换”等“道具”,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2 分层式课堂,开展多层次教学
课前的分层设计与教学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导论能够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课堂上的分层式教学,主要与授课教师的提问和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教师的提问也是要精心设计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信心的增强。学生之间的层次性合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自主地帮助那些较差的学生来正确分析问题,同时这种动力也在支撑学习较差学生不断进步。
还有就是授课教师的语速节奏的变化、教师的肢体动作及语言表达形式等都会提高学生不同层次的关注度。
3 课内外结合,有效巩固“各自”的薄弱环节
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是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的。不同层次学生要分层练习。课后习题主要注重作业的量和质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练习“量”和“质”的平衡是分层练习的关键。对层次较弱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基础性练习,包含概念、公式、方法、规律等,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发展树”,针对自己较弱的方面及时得到纠正和提高,而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主要注重他们对问题思考的方向的选择和深入程度。
比如,进行《命题与逻辑联结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编写一定量的填空题作为基础练习,帮助学困生巩固根据不同条件来求问题,再根据问题的得出可以求另外的问题;还可以编写一题多变的实际问题,让全体学生弄清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最后编写一道较复杂的实际问题,鼓励优等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解决。
学生之间的学习应该广泛涉及课内外,学生在课后能够自发地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或者“结伴”学习,他们之间关于学习的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共同的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 小结
在实际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季淼淼(1987-),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职数学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学习的成效能夠在各位学生身上都得到更好的展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更多地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更好地结合学习困难学生的进度把握课程的整体进度。因此,中职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乐学习的氛围下,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那么,就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更深层次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使所有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是困难的,同时也是简单的。首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另外 ,还要分层次式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前分层设计教学方案,切实把握学生需求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切实把握的,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情”,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最有效的教学。所谓的学情,包含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和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学生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对周围人群的访谈来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可以借助阶段性测试来了解。
生本教育理念在分层教学上的重要表现,可以是教学课前的预习形式改為任务式学习。授课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来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这样的形式对中职生素养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再者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与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相结合,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具有层次性。
比如,授课教师在讲授“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三角函数的特点,教师提供“三角函数公式”、“各种三角函数互换”等“道具”,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2 分层式课堂,开展多层次教学
课前的分层设计与教学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导论能够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课堂上的分层式教学,主要与授课教师的提问和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教师的提问也是要精心设计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信心的增强。学生之间的层次性合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自主地帮助那些较差的学生来正确分析问题,同时这种动力也在支撑学习较差学生不断进步。
还有就是授课教师的语速节奏的变化、教师的肢体动作及语言表达形式等都会提高学生不同层次的关注度。
3 课内外结合,有效巩固“各自”的薄弱环节
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是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的。不同层次学生要分层练习。课后习题主要注重作业的量和质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练习“量”和“质”的平衡是分层练习的关键。对层次较弱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基础性练习,包含概念、公式、方法、规律等,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发展树”,针对自己较弱的方面及时得到纠正和提高,而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主要注重他们对问题思考的方向的选择和深入程度。
比如,进行《命题与逻辑联结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编写一定量的填空题作为基础练习,帮助学困生巩固根据不同条件来求问题,再根据问题的得出可以求另外的问题;还可以编写一题多变的实际问题,让全体学生弄清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最后编写一道较复杂的实际问题,鼓励优等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解决。
学生之间的学习应该广泛涉及课内外,学生在课后能够自发地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或者“结伴”学习,他们之间关于学习的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共同的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 小结
在实际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季淼淼(1987-),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