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铜(Cu)污染下施用生物炭对蚯蚓生长和Cu富集的影响机制,将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暴露在包含铜污染和不同热解温度(300℃和600℃)和施用比例(1%和3%)的水稻生物炭的人工土壤中,进行为期45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Cu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蚯蚓的生长,促进了蚯蚓对Cu的富集,加剧了蚯蚓的氧化应激,导致蚯蚓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形态学损伤加剧.且300℃生物炭处理下蚯蚓的Cu富集量相较于同一施用比例下600℃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3.13%
【机 构】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350002;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铜(Cu)污染下施用生物炭对蚯蚓生长和Cu富集的影响机制,将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暴露在包含铜污染和不同热解温度(300℃和600℃)和施用比例(1%和3%)的水稻生物炭的人工土壤中,进行为期45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Cu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蚯蚓的生长,促进了蚯蚓对Cu的富集,加剧了蚯蚓的氧化应激,导致蚯蚓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形态学损伤加剧.且300℃生物炭处理下蚯蚓的Cu富集量相较于同一施用比例下600℃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3.13%和28.04%.同时,生物炭施用导致土壤水溶态Cu含量迅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Cu胁迫下,蚯蚓Cu富集量与培养前土壤水溶态Cu含量显著相关,而土壤水溶态Cu含量与DOC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因此,在蚯蚓培养前,300℃生物炭处理下土壤DOC含量和水溶态Cu含量均高于同一施用比例的600℃生物炭处理,可能是导致培养结束后前者处理中蚯蚓Cu富集量相对更高的重要原因.此外,蚯蚓Cu富集量、培养前期土壤水溶态Cu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故pH的改变可能不是影响Cu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Cu污染下,生物炭施用导致土壤DOC含量升高可能会增加Cu的生物有效性,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使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分化作为红系分化模型,并对其进行X射线辐照及地面模拟微重力效应处理,研究辐照、微重力及二者的复合效应对红系分化的影响及机制.X射线辐照及模拟微重力效应处理后的联苯胺染色阳性率及CD235a蛋白表达均下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均增高,红系相关转录因子EPOR及GATA-1基因表达下调,且X射线辐照及模拟微重力效应的联合作用效应强于两者单独作用.辐照及微重力联合处理影响细胞中PI3K复合物调控亚基PIK3R2基因表达,加入PI3K抑制剂3-MA后细胞
大熊猫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旗舰物种,自然保护区内覆盖了多种大熊猫主食竹.为研究卧龙保护区不同种类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采用理化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保护区内主要的4种大熊猫主食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显示,不同竹种中均以纤维素(46.18%±2.50%至56.82%±2.2%)、半纤维素(11.74%±2.00%至23.03%±2.74%)和木质素(15.29%±3.31%至22.53%±6.0%)为主要成分,其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不随竹种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P> 0.05,Kruskal
低温高密核物质测量谱仪(CEE)是研究高重子数密度区核物质性质的重离子碰撞实验谱仪.使用了先进的SAMPA电子学读出芯片的时间投影室(TPC)是CEE最核心的探测器.在集团重建的过程中,同一排读出板的信号被首先重建成2维集团,然后根据2维集团的ADC加权平均位置重建击中点.当信号ADC随漂移时间变化呈峰-谷-峰结构时,一个集团可能被重建成两个或更多击中点,从而提高双径迹分辨能力.使用模拟信号的测试显示,该重建算法在x/y方向可以达到0.100/0.043 cm的位置分辨能力和1.1/2.8 cm的双径迹分
为满足肓障人士不同的出行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的多功能智能导肓手杖.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无线呼救系统、红外循迹系统、超声波避障系统等实现手杖的远程定位、导航和导盲等功能,驱动底轮与盲道紧密咬合,满足正常盲道与十字路口的行进需求,防走失、防摔倒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持杖人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结果 表明,基于STM32的智能导盲手杖能够为盲障人士出行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
采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技术,实验测量了能量为6和8.6 keV/u N6+-Ne碰撞的单电子俘获过程,得到了主量子数n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和炮弹离子的散射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单电子主要被俘获到n=3和n=4的态.这与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反应窗所预测的结果符合.同时,实验获得了单电子俘获到n=3和n=4量子态的角微分截面,此结果与经典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碰撞反应过程的多通道耦合效应.
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实验冷却储存环CSRe上的肖特基谐振腔的数据获取远控系统已搭建完成.该系统为核素质量与寿命测量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了两个构建在图形化界面上的数据获取控制程序和数据监测程序.该系统提供了多种功能,以快捷地辅助调整实验设置.系统充分利用了频谱仪及数据记录仪的自身功能,并借助独立触发系统与远程电源开关,补足了成品数据记录仪的硬件缺失,得以成功实现自动获取大数据量数据文件的设计目标.除满足了核素质量与寿命的测量需求之外,该系统也可用于其他以CSRe上肖特基谐振腔为测量设备的实
利用加速器直接生产99Mo和99mTc在核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精确可靠的核反应数据对于同位素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EXFOR数据库中natMo(p,x)96m+gTc、100Mo(p,x)99Mo、100Mo(p,2n)99mTc核反应截面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项式拟合实验数据给出参考值.并利用TALYS-1.95和EMPIRE-3.2.3程序结合不同能级密度、预平衡发射等模型计算了40 MeV能量以下natMo(p,x)96m+gTc、100Mo(p,x)99mTc、100Mo(p,2n
依据非相对论偶极近似、相对论程函近似、ECPSSR理论及平面波玻恩近似方法,计算了30~500 MeV/u的Ar18+、Kr36+和Xe54+离子与Ar、Kr和Xe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非辐射电子俘获及内壳电离截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光子探测器的能量分辨以及炮弹离子跃迁谱线的多普勒效应等因素,针对HIRFL-CSR实验环内靶装置上的X射线谱学实验,生成了各碰撞体系、能量和若干观测角度上的预期X射线谱.这些预期谱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和优化碰撞体系、离子能量、观测角度、探测器类型、X射线窗及吸收片等实验条件,
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e one dimensional third order p-Laplacian equation(Φp(u“))\'+h(t)f(t,u(t))=0 with integral boundary conditions u(0)-αu\'(0)=∫10 g1(s)u(s)ds,u(1)+βu\'(1)=∫10g2(s)u(s)ds,u”(0)=0.By using kernel functions and the Avery-Peter
针对不同剂量率对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A508-3辐照硬化的影响,利用3.5 MeV的Fe离子在3种不同剂量率(0.1,0.5和1.0 dpa/h)下将样品辐照至4个不同剂量点(0.1,0.3,1.0和3.0 dpa),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样品在不同辐照条件下的硬化效应.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率(1.0 dpa/h)下,材料的硬度随剂量的增大快速增加,在0.3 dpa以后逐渐达到饱和;中剂量率(0.5 dpa/h)和低剂量率(0.1 dpa/h)下,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