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即“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其实质是提倡低耗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处理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促使教学整体最优化。近年来笔者在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记往历史知识
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历史课要尽量用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史实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获得历史知识。如穿插历史故事,或用美丽的语言和激情澎湃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的、感情波澜不惊,那学生在课堂上就提不起精神,就易产生疲劳感,最优化的教学就不可能达到。
教师在讲课中尽量注意使用直观的语言,丰沛的情感。如学习帝国主义侵华史,课本这样表述:“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杀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段文字对学生产生了有力的震动。讲到这里时,教师要进行如下课堂讲述:现在日本人要带着忏悔的心到中国来,尽管对历史的问题不主张血债要用血来还,但日本政府至少要承认侵华罪行,给中国人一个交待,不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些话引起了学生强烈共鸣。
二、课堂上师生间要做到交感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比较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投入程度,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才能水乳交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就此体现。因此在备课时应尽量设计一些有趣味的能激发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促使其智力的发展。如在讲授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学生听后,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既激发了兴趣 ,掌握了知识,又能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和伟大意义。
三、紧扣乡土教材,增强教学直观性
结合乡土教材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述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时补充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红军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西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同敌人展开猛烈的交火。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精心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乡土史讲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有效的着眼点就在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相应的教学方法应用、组合,从而使学生了解历史、解释历史、感悟历史、评价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628415四川省苍溪县元坝镇张王小学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记往历史知识
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历史课要尽量用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史实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获得历史知识。如穿插历史故事,或用美丽的语言和激情澎湃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的、感情波澜不惊,那学生在课堂上就提不起精神,就易产生疲劳感,最优化的教学就不可能达到。
教师在讲课中尽量注意使用直观的语言,丰沛的情感。如学习帝国主义侵华史,课本这样表述:“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杀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段文字对学生产生了有力的震动。讲到这里时,教师要进行如下课堂讲述:现在日本人要带着忏悔的心到中国来,尽管对历史的问题不主张血债要用血来还,但日本政府至少要承认侵华罪行,给中国人一个交待,不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些话引起了学生强烈共鸣。
二、课堂上师生间要做到交感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比较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投入程度,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才能水乳交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就此体现。因此在备课时应尽量设计一些有趣味的能激发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促使其智力的发展。如在讲授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学生听后,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既激发了兴趣 ,掌握了知识,又能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和伟大意义。
三、紧扣乡土教材,增强教学直观性
结合乡土教材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述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时补充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红军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西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同敌人展开猛烈的交火。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精心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乡土史讲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有效的着眼点就在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相应的教学方法应用、组合,从而使学生了解历史、解释历史、感悟历史、评价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628415四川省苍溪县元坝镇张王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