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辞归问题探析——以清朝甘肃籍士人为例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入仕几乎是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的共同理想。因为入仕不仅能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而且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和回报,例如可以获取一定财富,可以光耀门楣,可以提升自身及家族的社会地位,等等。然而,由于受到官场腐败、陋规现象泛滥的排挤和影响,受父母年迈、疾患、逝世等孝养思想约束,以及受官员自身疾患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中途辞归就成为清代官员乃至整个古代官场中一种常见现象。其中,尤可注意的是,因孝义养亲或禄不养亲而辞归者人数最多。种种辞归,一方面揭示了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官场弊端等现象的长期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孝义养亲传统
其他文献
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载新诗的刊物,《诗》月刊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既为诗坛开垦出一片创作园地,又为新诗批评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场所。《诗》月刊的出现,承接了白话新
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让国则是政治行为。自世袭制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来,嗣子地位的稳定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国、君一体"思想是政治的原则规定,让国行为涉及政权更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和乡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国家权力不断向乡村渗透。当时的农民大多处于乡土性为主、受现代性冲击的生存状态之下,对国家政权几乎是一无所知。此时中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一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抗战的胜利,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农村基层协
我国现行法并未明文规定法院享有规范审查权,这种权力隐含在审判权之中,是审判权的一种衍化形式。因此,审判权自身固有的局限、现行法对审判权作出的限定,以及审判权运作的环境等
网民对社会性事件关注的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研究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测算社会性事件网民关注的起止时间方法,采集了2009-2011地方应对舆情能力排
金代状元王纲生平事迹正史无载。通过查考其乡邦文献,王纲是金元之际赵城人,金大安元年中词赋状元,官翰林修撰;金亡前夕曾被元好问推荐于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金亡后归隐于家乡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