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访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首先提的问题,也是我们最想问的问题:您是怎样学习音乐,学习音乐制作的?有什么好的制作经验和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
夏英峰:
总的说我还是从写歌开始的。由于眼睛的原因83年我到北京盲人学校读书,当时北京相比其他的一些城市还是更为开放一些,接受外界信息也多一些。北京的电台经常放一些国外的东西。当时北京电台有一个栏目叫《外语歌曲》每周播一首歌,每次15分钟。很多经典的英文歌曲,像什锦菜等都是从那里听到的。他们当时翻译的歌词非常美,我很有兴趣。特别记得的是歌词,有些歌词景物的描写非常的好,因为对于盲人来说眼睛不好,对语言的想象力就特别丰富,所以这些歌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就写了一些歌词,也尝试着写一些曲子,当时不识谱就自己唱曲子然后录下来。慢慢的又开始学吉他,也是自学。后来北京有一个弹古典吉他的老师叫陈志,他在电台有一个吉他讲座,就开始跟着学,因为古典吉他比较难,以后学深了就开始自己玩儿了。当时记的电台还有有一个电子琴的即兴伴奏的讲座,那是最先接触到这些东西。就跟着学习,逐渐知道了什么是C和弦呵呵(当时应该叫1 3 5)有了对和弦的一些基本认识,因为以前弹吉他的就慢慢摸索着和弦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运用。时间长了,和朋友一起玩的多了,知道了许多其他的和弦。又往后就听齐秦和崔健的歌觉得非常好就开始扒他们的吉他曲子,象《外面的世界》《花房姑娘》。这些歌曲直到现在我们也经常弹唱的 。因为当时我是在盲人学校,学校里很重视音乐。我们学校有乐队不过是民乐乐队,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在乐队“打杂”什么乐器缺人我就顶着,琵琶、大提琴都弄过。接触的乐器多了后来和朋友一起弄了一个电声乐队,我弹的电吉他是天津出的,音色不好,品也不准。就那样玩了一段时间,当是一种锻炼吧。当时是在学校的广播站工作开始用吉他录一些小样。用的是双卡录音机,当时是很不错的设备了。因为它有两个槽一个录完后,另一个槽可以放着再录,我就反复的叠加,没有鼓我就用嘴学,以前大家都挺佩服洛桑的口技,其实我早就玩过了。用录音机录出来的效果很差,但是总算是多轨的。
93年我就开始往唱片公司送小样,当时没有老师教,没有正规的学过作曲配器啊这些专业的东西,所以做的不好,模仿的痕迹太重了。现在听来那时的作品总觉的象流行的某一个歌。94年毕业后离开北京回到家里,开了一段时间诊所,因为我的专业其实是中医按摩。家里对我选择什么专业都很支持,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弹吉他写歌,实在无聊了就找我的小兄弟们谈谈音乐。94年下半年北京音乐台办了一个栏目叫“人人都会弹吉他”请的都是一些专业的吉他手来讲座,讲了很多吉他方面的内容对我很有帮助。当时电台还有一个栏目是介绍交响乐队的组成的,里面介绍各种西洋乐器,和他们的组合以及编制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后又介绍了电子乐器,介绍了电子合成器,它给了一个很详细的定义。当时放了日本合成器大师-雅尔的作品。83年雅尔在中国演出,当时我就听过,在电视上他也与中国的古筝合作《渔舟唱晚》当时觉得特别神奇,现在看来太简单了,就是用合成器做了一些海浪的声音,这是初次了解合成器。后来记得在一个科技馆参观的时候,见到了一个电子合成器,那是个模拟合成器,其他人人都不感兴趣,就我自己玩了一下午,一个阿姨做演示,第一次接触那么大的合成器。后来初次接触MIDI是88年中央台元旦特别节目,郭峰制作了一首歌曲,全部是由电脑技术完成的,是中央台引进的第一套MIDI设备,这使我有了最初的MIDI概念。95年我又开始学习吉他,想要更深的掌握一些东西,我想到曹军那儿学习吉他,当时收费一个月500,曹军有些犹豫,因为我是盲人,又没有太深的功底,我最后说了一句话:“怕我不学,花500块钱听一个月都行”当时留在那儿了,讲了布鲁斯的一些东西。当时教我的还有一个日本老是叫大泽宽,这个老师以前教过盲人,所以我们之间就融洽一些。在这一个月中其实在吉他上并没有学什么东西,但是在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他给我听了很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音乐,他带了一个类似编曲机的东西,当时还没有节拍器,但他会有一些和弦和节奏,时我们都很感兴趣,到96年夏天,我有一个朋友在歌舞团,当时他们缺一个鼓手,要求不那么专业能打节奏就行,我就去打鼓了,到处演出。呆了差不多一年,鼓,贝司,歌手什么都做。基本上排练一次就演一年,当时感觉自己的思想和们的思想有点格格不入,我除了演出就是逛音像店和买打口盘。听了很多音乐出名的和不出名的乐队都有,都非常好听。在99年我买了一个雅玛哈的QY700,到现在我还在用着。因为当时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接活收钱做一些MIDI啊伴奏什么的,我自己写歌总是制作也花不起这个钱,于是就买了自己研究了。当时中央台、北京台都有关于MIDI的讲座,这个节目非常好介绍一些新的产品和设备。而且自己的作品可以寄给他们,电台会请一些专家做点评,他们会听听你的作品给你指出一些建议,指出你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讲解的非常详细,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有了QY700我就开始研究音色方面的东西,发现很多音色是编辑过的,我就试着开始自己做。当时中音公司举办了MIDI音乐的比赛,我就做了一些十几秒的音色片断,一共有二三百条呢,我选了二十条参加了一个微型作品比赛,因为就我自己参加这个,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49键的键盘,现在还在用呵呵。当时我是这样考虑的1是考核自己一下,因为在杂志上也是有评分的2是我一年要交200元的会费,会员免报名费,其他人的报名费是一首80,你想想我一共20首作品,占大便宜了!这个奖当时给了我很大鼓励,99年到2000开始我就参加专业组了,但是一直都得三等奖。那个时候没有专业的学习过,对设备也不了解就开始扒带了,当时扒带一二百元还没有人用,你想也是没有什么水平,又个盲人。最后不要钱给别人做,什么闫维文的《老兵新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类的歌曲都扒过。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很多年轻的制作人现在都不喜欢扒带,觉的很麻烦,但是它毕竟是个进步最快的学习音乐的方式。
夏英峰:
现在的人吧功利心太强,还很浮躁,就象郭德纲说的学相声的都是半路出家,还没学到什么的就成腕儿了,让他回过头学基础他肯定不学了。扒带就是基础,很多好的音乐人都是从扒带开始的,扒带1是学习。2 是分析一下他的作品哪里写的不好,因为扒带的作品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作品,学习好的东西,分析不好的地方,这样才会有提高。做这个行业还是要踏实下来的。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很多软件很棒,用LOOP也相当方便,基本上导进去加几个和弦一个不错的音乐就出来了。其实这样不对,我还是强调音乐本身的东西。设备是很重要,但是只有好的音乐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您觉得我们的杂志应该做哪方面的内容?给我们提些建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夏英峰:
在我们国内这样的专业音乐杂志非常稀少。希望你们可以做的更权威一些,多点实际的东西,比如刚开始学习MIDI的朋友他们的英文水平不一定都好,可以有一些英文名词解释呀。还有针对在编曲,录音,缩混方面大家遇到的一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或者是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电脑出现的一些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能给家一些实际的帮助。最好我觉的好的音乐应该做到即赚钱又好听又有水准。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首先提的问题,也是我们最想问的问题:您是怎样学习音乐,学习音乐制作的?有什么好的制作经验和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
夏英峰:
总的说我还是从写歌开始的。由于眼睛的原因83年我到北京盲人学校读书,当时北京相比其他的一些城市还是更为开放一些,接受外界信息也多一些。北京的电台经常放一些国外的东西。当时北京电台有一个栏目叫《外语歌曲》每周播一首歌,每次15分钟。很多经典的英文歌曲,像什锦菜等都是从那里听到的。他们当时翻译的歌词非常美,我很有兴趣。特别记得的是歌词,有些歌词景物的描写非常的好,因为对于盲人来说眼睛不好,对语言的想象力就特别丰富,所以这些歌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就写了一些歌词,也尝试着写一些曲子,当时不识谱就自己唱曲子然后录下来。慢慢的又开始学吉他,也是自学。后来北京有一个弹古典吉他的老师叫陈志,他在电台有一个吉他讲座,就开始跟着学,因为古典吉他比较难,以后学深了就开始自己玩儿了。当时记的电台还有有一个电子琴的即兴伴奏的讲座,那是最先接触到这些东西。就跟着学习,逐渐知道了什么是C和弦呵呵(当时应该叫1 3 5)有了对和弦的一些基本认识,因为以前弹吉他的就慢慢摸索着和弦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运用。时间长了,和朋友一起玩的多了,知道了许多其他的和弦。又往后就听齐秦和崔健的歌觉得非常好就开始扒他们的吉他曲子,象《外面的世界》《花房姑娘》。这些歌曲直到现在我们也经常弹唱的 。因为当时我是在盲人学校,学校里很重视音乐。我们学校有乐队不过是民乐乐队,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在乐队“打杂”什么乐器缺人我就顶着,琵琶、大提琴都弄过。接触的乐器多了后来和朋友一起弄了一个电声乐队,我弹的电吉他是天津出的,音色不好,品也不准。就那样玩了一段时间,当是一种锻炼吧。当时是在学校的广播站工作开始用吉他录一些小样。用的是双卡录音机,当时是很不错的设备了。因为它有两个槽一个录完后,另一个槽可以放着再录,我就反复的叠加,没有鼓我就用嘴学,以前大家都挺佩服洛桑的口技,其实我早就玩过了。用录音机录出来的效果很差,但是总算是多轨的。
93年我就开始往唱片公司送小样,当时没有老师教,没有正规的学过作曲配器啊这些专业的东西,所以做的不好,模仿的痕迹太重了。现在听来那时的作品总觉的象流行的某一个歌。94年毕业后离开北京回到家里,开了一段时间诊所,因为我的专业其实是中医按摩。家里对我选择什么专业都很支持,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弹吉他写歌,实在无聊了就找我的小兄弟们谈谈音乐。94年下半年北京音乐台办了一个栏目叫“人人都会弹吉他”请的都是一些专业的吉他手来讲座,讲了很多吉他方面的内容对我很有帮助。当时电台还有一个栏目是介绍交响乐队的组成的,里面介绍各种西洋乐器,和他们的组合以及编制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后又介绍了电子乐器,介绍了电子合成器,它给了一个很详细的定义。当时放了日本合成器大师-雅尔的作品。83年雅尔在中国演出,当时我就听过,在电视上他也与中国的古筝合作《渔舟唱晚》当时觉得特别神奇,现在看来太简单了,就是用合成器做了一些海浪的声音,这是初次了解合成器。后来记得在一个科技馆参观的时候,见到了一个电子合成器,那是个模拟合成器,其他人人都不感兴趣,就我自己玩了一下午,一个阿姨做演示,第一次接触那么大的合成器。后来初次接触MIDI是88年中央台元旦特别节目,郭峰制作了一首歌曲,全部是由电脑技术完成的,是中央台引进的第一套MIDI设备,这使我有了最初的MIDI概念。95年我又开始学习吉他,想要更深的掌握一些东西,我想到曹军那儿学习吉他,当时收费一个月500,曹军有些犹豫,因为我是盲人,又没有太深的功底,我最后说了一句话:“怕我不学,花500块钱听一个月都行”当时留在那儿了,讲了布鲁斯的一些东西。当时教我的还有一个日本老是叫大泽宽,这个老师以前教过盲人,所以我们之间就融洽一些。在这一个月中其实在吉他上并没有学什么东西,但是在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他给我听了很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音乐,他带了一个类似编曲机的东西,当时还没有节拍器,但他会有一些和弦和节奏,时我们都很感兴趣,到96年夏天,我有一个朋友在歌舞团,当时他们缺一个鼓手,要求不那么专业能打节奏就行,我就去打鼓了,到处演出。呆了差不多一年,鼓,贝司,歌手什么都做。基本上排练一次就演一年,当时感觉自己的思想和们的思想有点格格不入,我除了演出就是逛音像店和买打口盘。听了很多音乐出名的和不出名的乐队都有,都非常好听。在99年我买了一个雅玛哈的QY700,到现在我还在用着。因为当时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接活收钱做一些MIDI啊伴奏什么的,我自己写歌总是制作也花不起这个钱,于是就买了自己研究了。当时中央台、北京台都有关于MIDI的讲座,这个节目非常好介绍一些新的产品和设备。而且自己的作品可以寄给他们,电台会请一些专家做点评,他们会听听你的作品给你指出一些建议,指出你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讲解的非常详细,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有了QY700我就开始研究音色方面的东西,发现很多音色是编辑过的,我就试着开始自己做。当时中音公司举办了MIDI音乐的比赛,我就做了一些十几秒的音色片断,一共有二三百条呢,我选了二十条参加了一个微型作品比赛,因为就我自己参加这个,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49键的键盘,现在还在用呵呵。当时我是这样考虑的1是考核自己一下,因为在杂志上也是有评分的2是我一年要交200元的会费,会员免报名费,其他人的报名费是一首80,你想想我一共20首作品,占大便宜了!这个奖当时给了我很大鼓励,99年到2000开始我就参加专业组了,但是一直都得三等奖。那个时候没有专业的学习过,对设备也不了解就开始扒带了,当时扒带一二百元还没有人用,你想也是没有什么水平,又个盲人。最后不要钱给别人做,什么闫维文的《老兵新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类的歌曲都扒过。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很多年轻的制作人现在都不喜欢扒带,觉的很麻烦,但是它毕竟是个进步最快的学习音乐的方式。
夏英峰:
现在的人吧功利心太强,还很浮躁,就象郭德纲说的学相声的都是半路出家,还没学到什么的就成腕儿了,让他回过头学基础他肯定不学了。扒带就是基础,很多好的音乐人都是从扒带开始的,扒带1是学习。2 是分析一下他的作品哪里写的不好,因为扒带的作品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作品,学习好的东西,分析不好的地方,这样才会有提高。做这个行业还是要踏实下来的。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很多软件很棒,用LOOP也相当方便,基本上导进去加几个和弦一个不错的音乐就出来了。其实这样不对,我还是强调音乐本身的东西。设备是很重要,但是只有好的音乐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
您觉得我们的杂志应该做哪方面的内容?给我们提些建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夏英峰:
在我们国内这样的专业音乐杂志非常稀少。希望你们可以做的更权威一些,多点实际的东西,比如刚开始学习MIDI的朋友他们的英文水平不一定都好,可以有一些英文名词解释呀。还有针对在编曲,录音,缩混方面大家遇到的一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或者是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电脑出现的一些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能给家一些实际的帮助。最好我觉的好的音乐应该做到即赚钱又好听又有水准。
MIDI音乐制作·数字音乐: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