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各高校在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没有从课程的具体内容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因此也就达不到会计学教学目标。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课程 多元化教学法 应用
一
会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核心。其理论知识是否理解得透彻,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质量。因此,为了增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都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会计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如下: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述理论,而学生却是填鸭式地接受,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各自为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建立情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从主观上并不接受。这样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很吃力,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只能消极应付。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造成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会计学基础属于较为抽象的课程,其“三基”内容仅通过理论讲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能深刻体会,尤其是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用语言就可以描述清楚的。
3.理论与实践脱离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角色出现,但他们基本没有会计工作经验,仅是就书本讲内容。学生也没有到企业单位进行过实地参观,对会计这个专业没有一点概念。同时,即使有会计实践也仅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软件的实验,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会计教学与实务脱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薄弱。这种教学使得会计学基础的学习教条化。
二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多年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经验,我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特点综合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我们所采用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道理,启发学生行为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方式。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又难以理解,教师在选取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时要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教学理论融入案例之中。案例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案例选择应结合社会实际经济工作,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否则学生很难把握。案例最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企业或学生非常熟悉的知名企业,而且是新近发生的案例。如果学生对该企业已有初步印象,那么他们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更容易进入案例描述的场景。例如:我们在讲原始凭证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原始凭证及其特点,然后讲授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具体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2)相关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案例内容应当符合所讲授章节的内容,要覆盖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在讲授会计理论等抽象内容时,应选取切合理论内容、重点形象突出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时,应当以经典的案例——融资租入设备的业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讲解融资租入设备的确认条件,再讲述其法律形式上的认定,最后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再如: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学生熟知的著名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为案例结合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二者的关系进行讲解。
(3)典型性案例应选择能反映企业实际业务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趋于一般性、基础性。学生作为会计学的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认知和贯通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教师应以学生能掌握基础的会计内容为宗旨,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不仅要简单、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最常见的经济业务。例如:销售收入确认的业务中,因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导致销售收入确认的处理各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设计以货币资金结算或者赊销的业务即可。
2.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实际应用时,尤其是讲解每一个会计账户具体结构时,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关该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的经济业务练习,让学生思考并作出相应会计分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该账户的具体结构。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赊销业务的练习,而在讲解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可以设计收回货款的业务练习。然后通过学生自我思考后完成会计处理,归纳总结出应收账款的账户结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该账户。
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若干个课堂讨论议题,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并于每次授课后留有一定时间由学生上讲台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易掌控学生情绪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二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有针对性,能紧扣教材重点难点;三是要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四是议题要有典型性,能使学生发现或捕捉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可选材于社会中的某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加强互动教学的过程。 4.图示法
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理论讲授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进行会计实践或者会计认知实习又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法时可以用图片来讲解如何更正错账,根据例题展示错误的凭证和账页图片,然后根据正确内容的图片讲解更正的步骤及正确的方法。又如:在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时,可以将书写规范和填制要求用图片演示出来。对于一些经济业务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图示法,如讲解商业汇票的使用流程时。我们在讲解业务内容时通常会借助账户结构演示如何进行经济业务核算,这就需要运用图示法进行形象的展示。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可以分为校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外现场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实习单位进行一天的观摩,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实践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授课内容。但是由于会计学基础课时较短、场地限制、实践材料不足等原因,我们只能在填制会计凭证及部分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环节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购置一些凭证和账页,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讲授完理论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填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凭证和账页填制的要求和程序,也能够更形象地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活动。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6.整合教学法
整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关键要素将与之有关的、分散的其他各要素有机接合起来,达到前后相连、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论,会计核算方法中每个内容都有相互关联性,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账户之间都有联系性,即使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也存在钩稽关系。整个会计就是一个严密的系统。教师要掌握本课程的主体结构,把握住各章节内容的联系性。在讲授某一重点内容时教师要联系其他有关章节内容,可以预先为以后需要讲解的内容做铺垫,也可以在后期教学中重新提示前期相关的内容。总之,教师要做到以点为面、前后呼应。例如:我们在讲授六大会计要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整合教学法。虽然从定义和内容上看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并没有相似性,但是就其有关的经济业务上我们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业务内容越复杂,涉及的会计要素和账户就会越多。教师可以通过选好题材,做好教学计划,引用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会计要素和账户,然后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会计要素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会计报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不断受到教师的启发,仔细思考教师的选题,注重本科程各重点、难点的相关性和联系性,更好地领会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全面综合掌握全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就某一内容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基本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脱节的状况,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原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明确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完善整个会计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2]陈容,朱波强.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2.
[3]陈艳秋.会计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当代经济,2009.5.
[4]张辉.浅谈《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5]杨松令.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2008.22.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课程 多元化教学法 应用
一
会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核心。其理论知识是否理解得透彻,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质量。因此,为了增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都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会计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如下: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述理论,而学生却是填鸭式地接受,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各自为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建立情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从主观上并不接受。这样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很吃力,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只能消极应付。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造成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会计学基础属于较为抽象的课程,其“三基”内容仅通过理论讲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能深刻体会,尤其是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用语言就可以描述清楚的。
3.理论与实践脱离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角色出现,但他们基本没有会计工作经验,仅是就书本讲内容。学生也没有到企业单位进行过实地参观,对会计这个专业没有一点概念。同时,即使有会计实践也仅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软件的实验,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会计教学与实务脱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薄弱。这种教学使得会计学基础的学习教条化。
二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多年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经验,我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特点综合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我们所采用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道理,启发学生行为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方式。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又难以理解,教师在选取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时要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教学理论融入案例之中。案例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案例选择应结合社会实际经济工作,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否则学生很难把握。案例最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企业或学生非常熟悉的知名企业,而且是新近发生的案例。如果学生对该企业已有初步印象,那么他们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更容易进入案例描述的场景。例如:我们在讲原始凭证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原始凭证及其特点,然后讲授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具体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2)相关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案例内容应当符合所讲授章节的内容,要覆盖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在讲授会计理论等抽象内容时,应选取切合理论内容、重点形象突出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时,应当以经典的案例——融资租入设备的业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讲解融资租入设备的确认条件,再讲述其法律形式上的认定,最后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再如: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学生熟知的著名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为案例结合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二者的关系进行讲解。
(3)典型性案例应选择能反映企业实际业务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趋于一般性、基础性。学生作为会计学的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认知和贯通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教师应以学生能掌握基础的会计内容为宗旨,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不仅要简单、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最常见的经济业务。例如:销售收入确认的业务中,因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导致销售收入确认的处理各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设计以货币资金结算或者赊销的业务即可。
2.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实际应用时,尤其是讲解每一个会计账户具体结构时,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关该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的经济业务练习,让学生思考并作出相应会计分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该账户的具体结构。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赊销业务的练习,而在讲解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可以设计收回货款的业务练习。然后通过学生自我思考后完成会计处理,归纳总结出应收账款的账户结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该账户。
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若干个课堂讨论议题,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并于每次授课后留有一定时间由学生上讲台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易掌控学生情绪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二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有针对性,能紧扣教材重点难点;三是要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四是议题要有典型性,能使学生发现或捕捉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可选材于社会中的某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加强互动教学的过程。 4.图示法
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理论讲授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进行会计实践或者会计认知实习又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法时可以用图片来讲解如何更正错账,根据例题展示错误的凭证和账页图片,然后根据正确内容的图片讲解更正的步骤及正确的方法。又如:在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时,可以将书写规范和填制要求用图片演示出来。对于一些经济业务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图示法,如讲解商业汇票的使用流程时。我们在讲解业务内容时通常会借助账户结构演示如何进行经济业务核算,这就需要运用图示法进行形象的展示。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可以分为校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外现场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实习单位进行一天的观摩,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实践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授课内容。但是由于会计学基础课时较短、场地限制、实践材料不足等原因,我们只能在填制会计凭证及部分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环节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购置一些凭证和账页,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讲授完理论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填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凭证和账页填制的要求和程序,也能够更形象地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活动。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6.整合教学法
整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关键要素将与之有关的、分散的其他各要素有机接合起来,达到前后相连、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论,会计核算方法中每个内容都有相互关联性,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账户之间都有联系性,即使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也存在钩稽关系。整个会计就是一个严密的系统。教师要掌握本课程的主体结构,把握住各章节内容的联系性。在讲授某一重点内容时教师要联系其他有关章节内容,可以预先为以后需要讲解的内容做铺垫,也可以在后期教学中重新提示前期相关的内容。总之,教师要做到以点为面、前后呼应。例如:我们在讲授六大会计要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整合教学法。虽然从定义和内容上看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并没有相似性,但是就其有关的经济业务上我们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业务内容越复杂,涉及的会计要素和账户就会越多。教师可以通过选好题材,做好教学计划,引用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会计要素和账户,然后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会计要素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会计报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不断受到教师的启发,仔细思考教师的选题,注重本科程各重点、难点的相关性和联系性,更好地领会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全面综合掌握全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就某一内容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基本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脱节的状况,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原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明确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完善整个会计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2]陈容,朱波强.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2.
[3]陈艳秋.会计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当代经济,2009.5.
[4]张辉.浅谈《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5]杨松令.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