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艺术家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新华社的展览《人民的……艺术家》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展览被安置在主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最大的一块草坪上,背后是著名的黑茶山。每幅作品被制作到2米。画面上的徐悲鸿、梅兰芳、巴金、冰心、赵树理、古元、常香玉、马思聪、丰子恺、周信芳、侯宝林、张瑞芳们离士兵、工人、农民以及孩子那么近,离土地那么近。我注意到很多参观者,在大幅照片前伫立良久,似乎在与这些已经离世的杰出艺术家对话……
  2012年3月,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总策展人曾毅先生和艺术总监王征专程来到新华社,我带他们参观了位于新华社大楼地下的中国照片档案馆。两位如同进入历史的幽暗之处,久久说不出话来。作为中国摄影界资深策展人和摄影家,他们深知“新华典藏”的重要历史价值,他们诚邀新华社老照片参加双年展。
  ……
  1950年,徐悲鸿在自己的画室请战斗英雄苟富荣高高端坐,为他画像;
  1952年,作家巴金来到朝鲜前线,在阵地上与志愿军战士促膝座谈;
  1953年,豫剧名家常香玉为朝鲜前线捐赠了一架米格17飞机,并亲赴前线不停演出;
  1956年,作家冰心来到福州少年之家,俯下身来和小朋友做游戏;
  1958年,京剧大家梅兰芳下到京西煤矿矿井深处,为矿工演唱京剧;
  1958年,艺术家侯宝林下放农村,在田间休息时被乡亲们团团包围,说起相声;
  1958年,小提琴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福建最前沿为战士演奏;
  1958年,画家古元下放农村,站在长条凳上给村里的宣传栏上画宣传画;
  1961年,画家丰子恺家中,小读者常来常往,听他讲故事、看他画画;
  1963年,电影演员张瑞芳和秦怡在马桥公社体验生活、参加麦收;
  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自己抬着钢琴到部队为战士演出;
  1976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吉林农村为数万百姓冒雨演出《白毛女》;
  ……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翻阅到这些照片时,我内心涌起无限感慨。于是选编出这组《人民的……艺术家》。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进步文艺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中国素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艺术家贴近人民,人民热爱真正的艺术家。
  a.1943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间流行的秧歌形式,创作演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节目。图为《兄妹开荒》在延安演出的盛况。新华社稿 吴印咸摄
  b.1943年,刘白羽(前排左一)、王琦、白朗、丁玲(左三至五)在观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演出的秧歌剧。新华社记者郑景康摄
  c.1950年,徐悲鸿为战斗英雄苟富荣画像。 新华社记者岳国芳摄
  a.1952年5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一批作家到朝鲜前线体验生活。图为作家巴金(前排左二)等来到志愿军某部阵地与战士们座谈。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b.1953年,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文艺工作团在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图为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出歌唱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小调。新华社稿 陈书帛摄
  c.1956年,女作家谢冰心(左起第三人)在福州市“少年之家”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新华社记者相知摄
  d.1957年秋天,天安门广场上,杂技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准备在国庆游行中大显身手。新华社记者傅军摄
  a.1958年4月,著名版画家、水彩画家古元(上)在河北遵化县大寨村画宣传画。新华社记者时盘棋摄
  b.1958年,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在上海市郊嘉定县城西公社为社员们演出“打渔杀家”。新华社稿 燕烈摄
  c.1958年,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三里湾”,都是描写太行山农村的情况。这是赵树理在山西沁水县嘉丰乡常兴农业社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工地上与农民们打鼓同乐。新华社记者张瑞华摄
  d.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著名演员郭兰英在西安市街头为市民演唱“小二黑结婚”选曲。新华社记者何爱群摄
  e.1958年,以田汉为首的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在福建最前沿地区进行慰问。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阵地上为战士演奏小提琴。新华社记者李开聪摄
  f.1958年1月15日,首都大批作家、艺术家冒着严寒访问了京西矿区,并为矿工们表演了节目。左起第三人是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新华社记者吴化学摄
  g.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劳动间隙给农民说相声。新华社记者吕洪民摄
  a.1959年春节前夕,北京市的名演员和工人们一起在市工人俱乐部欢度佳节。图为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击鼓)、张君秋(拉琴)、裘盛戎(掌锣)等为京剧老演员侯喜瑞伴奏。新华社记者纳一摄
  b.1960年,上海市300多个爱好诗画的少年儿童参加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举行的“少年儿童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诗画会”。张乐平、夏白、沈扬等近40位作家、画家、演员也被邀请参加。大作家和“小诗人”齐声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这是漫画家张乐平(右)在指导13岁的“小画家”潘永福作画。新华社记者卢鸣、陈娟美摄
  c.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从1923年起就开始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月报”上发表漫画。30多年来,从未辍笔,创作了不少为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丰子恺的漫画,画意含蓄、情态盎然,耐人寻味,有着独特的风格。这是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和孩子们在一起。(1961年摄)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摄
  d.1962年,“百花奖”最佳电影摄影奖获得者、影片《红旗谱》摄影师吴印咸(左二)在鞍钢为老模范孟泰拍照。吴印咸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新华社记者苗明摄
  a.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抬着钢琴到部队为解放军演出。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b.1964年,芭蕾舞演员刘庆棠在练习跳跃刺杀动作。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员在排演描写我国现代革命斗争故事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期间,曾到解放军某部队体验生活。芭蕾舞演员在部队里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同战士们一起参加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其它活动,为他们演好这出革命现代芭蕾舞剧打下了一定的生活基础。新华社记者黄景达摄
  c.1965年,著名粤剧女演员红线女(右二)在农村参加劳动,休息时教社员们唱革命歌曲。新华社记者孔凡根摄
  d.1975年,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演员深入曲麻莱县为藏族牧民演出。
  曲麻莱县地处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海拔4500米。这里交通不便,空气稀薄,这是演员们在高原上坚持练基本功。新华社记者刘非摄
  e.1975年,北京京剧团《沙家浜》剧组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公社周城大队为贫下中农演出。 新华社记者朱于湖摄
  f.1976年,中国舞剧团在吉林省农村为贫下中农冒雨演出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摄
其他文献
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庭快照很常见,它们每天如潮水般出现在“人人”和“脸书”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家庭相册、储物盒和抽屉里,甚至被胡乱丢弃在阁楼里,不被理睬。  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论是从何而来(友情的或爱情的,生理上的或法律上的),都是我们生命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庭可以是一只镜头,赋予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具体的形状和色彩。但是
期刊
在多如牛毛的名人中,有爱照相的,也有不爱照相的;还有一种没出名前爱照相,出名后不爱照相的。如今数码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拍摄手段防不胜防,不想照相的名人更有可能被偷拍。而在以前,由于相机不好用,要是被摄人不配合,摄影师还真没辙,焦点都对不实。  世界名人,大体上可分为几类,一类是需要介绍的名人,比如某某名人的侄子或同学;还有一类是地域型名人,一出当地就没人认识了;而真正的名人是没有地域限制且无需介
期刊
佳能G系列相机一直是DC相机中颇具看点的一个系列,历史悠久、定位高端。不过在单反相机越来越便宜的今天,很多人也在质疑DC相机是否还有生存空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凭借比单反相机更加轻便的机身和接近单反的参数性能,佳能G系列相机一直受到职业用户和摄影发烧友的青睐,因此佳能G系列相机也有着“单反备机”的美誉。G系列相机的几经变革到如今G15的推出,反映了市场对于高配置DC相机的需求越来越热烈。那么佳能G
期刊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集中试用了索尼微单NEX系列的几个最新机型,包括NEX-F3、NEX-6,以及这一次将要介绍的NEX-5R。算上之前用过的NEX-7,也算是对索尼的NEX产品线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从价格上来看,索尼NEX系列的市场细分已经相对完善,NEX-5R在整个NEX系列中不再独揽重任,而是与NEX-6共同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次由NEX-5N到NEX-5R的更新并非革命性的
期刊
在三星公司的官网中,GALAXY Camera被赫然列在手机一栏,证明这是一款真正的跨界产品。2012年11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Camera中国联通定制版意味着国内用户已经可以体验到这款相机强大的网络功能和优秀的拍照能力。  外观与操作媲美旗舰手机  拿到三星GALAXY Camera,第一感觉就是大而明亮,如同GALAXY系列手机带给我们的感觉。它的体积比普通卡片相机大一些,其人体工程学设
期刊
一说到“冬天来了”,几乎所有人脑海中的第一幅画面便是晶莹纯净的茫茫白雪。无论是给亭檐镶了边,还是给枝桠添了重;无论是轻铺上湖面,还是堆积在路边,雪给寻常景色变换了面貌,仿佛它吞咽了往日的污浊与沉重,却吐出今日的洁白和轻盈。  这次活动收到最多的照片便是雪景。山涧、林中、日常的道路、邻家的窗户,雪花好像是魔术师,有时在明眼人的镜头里留下了身形,有时又不动声色地流露出曾经存在过的印记。尤其是那些飘落在
期刊
何星:上次谈话使我知道好照片的一个藏身之地,那就是在我们身边。今天关于“好照片在哪里”这个话题,您还能给我新的启发吗?  李少白:今天先请你思考一下,谈谈自己的见解,好吗?  何星:最近我看到一本名叫《看常州》的画册,其中有您拍的一张叫《家庭》的照片(图1),给我的视觉印象很新鲜。有关居民室内生活的照片我见过很多,但是像您那样,将高悬的花鸟画与俯身玩游戏的人结合在一起的画面,很巧妙,我还是第一次看
期刊
我们出去旅行的时候,起初的念头总是“生活在别处”。不同于日常熟悉的风景,人群,气象,别处总有着陌生却新鲜的气息。无论是“永远在路上”的旅途,还是瓦尔登湖般的胜地,似乎都能让我们暂时抛却繁重的压力,让干渴的心灵重新沐浴营养。  不过,却也是在旅途中,在目的地,我们渐渐明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把美景从眼里放到心间,别处的生活也能转换成此地的美好。这次本刊官方微博“生活在别处”晒照片活动,读者发来的照片
期刊
土登是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摄影记者。他干新闻摄影这一行已经30多年了。土登是藏族人,西藏民主改革前,他是奴隶的儿子;文革时又当过知青。虽然他是个很普通的摄影记者,经历中却有些动人之处。  奴隶的儿子  土登1954年5月出生在拉萨,他出身贫苦,是奴隶的儿子。西藏民主改革前,土登的父母在一座贵族庄园做工,是庄园的奴隶。母亲怀孕临产前都不能停止干活。土登和姐姐都是出生在贵族家的马厩里。  儿时留给土登印象
期刊
12月26日下午,窗外冬景萧瑟,新华社东配楼一间会议室却因一张张鲜活的影像而显得生机勃勃。房间中间的一张会议桌上,铺满了参评2012年度国际照片的作品。  新华社内部举办年度国际照片评选,这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9位评委每人手持一个小纸袋,围着会议桌来回踱步,仔细审看每一幅参选作品,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翻看背后的说明,之后仿佛纹枰论道的弈者,将彩珠投在自己中意的作品上。经过3小时的评选,9位评委从候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