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新华社的展览《人民的……艺术家》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展览被安置在主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最大的一块草坪上,背后是著名的黑茶山。每幅作品被制作到2米。画面上的徐悲鸿、梅兰芳、巴金、冰心、赵树理、古元、常香玉、马思聪、丰子恺、周信芳、侯宝林、张瑞芳们离士兵、工人、农民以及孩子那么近,离土地那么近。我注意到很多参观者,在大幅照片前伫立良久,似乎在与这些已经离世的杰出艺术家对话……
2012年3月,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总策展人曾毅先生和艺术总监王征专程来到新华社,我带他们参观了位于新华社大楼地下的中国照片档案馆。两位如同进入历史的幽暗之处,久久说不出话来。作为中国摄影界资深策展人和摄影家,他们深知“新华典藏”的重要历史价值,他们诚邀新华社老照片参加双年展。
……
1950年,徐悲鸿在自己的画室请战斗英雄苟富荣高高端坐,为他画像;
1952年,作家巴金来到朝鲜前线,在阵地上与志愿军战士促膝座谈;
1953年,豫剧名家常香玉为朝鲜前线捐赠了一架米格17飞机,并亲赴前线不停演出;
1956年,作家冰心来到福州少年之家,俯下身来和小朋友做游戏;
1958年,京剧大家梅兰芳下到京西煤矿矿井深处,为矿工演唱京剧;
1958年,艺术家侯宝林下放农村,在田间休息时被乡亲们团团包围,说起相声;
1958年,小提琴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福建最前沿为战士演奏;
1958年,画家古元下放农村,站在长条凳上给村里的宣传栏上画宣传画;
1961年,画家丰子恺家中,小读者常来常往,听他讲故事、看他画画;
1963年,电影演员张瑞芳和秦怡在马桥公社体验生活、参加麦收;
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自己抬着钢琴到部队为战士演出;
1976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吉林农村为数万百姓冒雨演出《白毛女》;
……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翻阅到这些照片时,我内心涌起无限感慨。于是选编出这组《人民的……艺术家》。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进步文艺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中国素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艺术家贴近人民,人民热爱真正的艺术家。
a.1943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间流行的秧歌形式,创作演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节目。图为《兄妹开荒》在延安演出的盛况。新华社稿 吴印咸摄
b.1943年,刘白羽(前排左一)、王琦、白朗、丁玲(左三至五)在观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演出的秧歌剧。新华社记者郑景康摄
c.1950年,徐悲鸿为战斗英雄苟富荣画像。 新华社记者岳国芳摄
a.1952年5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一批作家到朝鲜前线体验生活。图为作家巴金(前排左二)等来到志愿军某部阵地与战士们座谈。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b.1953年,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文艺工作团在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图为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出歌唱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小调。新华社稿 陈书帛摄
c.1956年,女作家谢冰心(左起第三人)在福州市“少年之家”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新华社记者相知摄
d.1957年秋天,天安门广场上,杂技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准备在国庆游行中大显身手。新华社记者傅军摄
a.1958年4月,著名版画家、水彩画家古元(上)在河北遵化县大寨村画宣传画。新华社记者时盘棋摄
b.1958年,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在上海市郊嘉定县城西公社为社员们演出“打渔杀家”。新华社稿 燕烈摄
c.1958年,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三里湾”,都是描写太行山农村的情况。这是赵树理在山西沁水县嘉丰乡常兴农业社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工地上与农民们打鼓同乐。新华社记者张瑞华摄
d.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著名演员郭兰英在西安市街头为市民演唱“小二黑结婚”选曲。新华社记者何爱群摄
e.1958年,以田汉为首的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在福建最前沿地区进行慰问。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阵地上为战士演奏小提琴。新华社记者李开聪摄
f.1958年1月15日,首都大批作家、艺术家冒着严寒访问了京西矿区,并为矿工们表演了节目。左起第三人是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新华社记者吴化学摄
g.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劳动间隙给农民说相声。新华社记者吕洪民摄
a.1959年春节前夕,北京市的名演员和工人们一起在市工人俱乐部欢度佳节。图为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击鼓)、张君秋(拉琴)、裘盛戎(掌锣)等为京剧老演员侯喜瑞伴奏。新华社记者纳一摄
b.1960年,上海市300多个爱好诗画的少年儿童参加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举行的“少年儿童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诗画会”。张乐平、夏白、沈扬等近40位作家、画家、演员也被邀请参加。大作家和“小诗人”齐声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这是漫画家张乐平(右)在指导13岁的“小画家”潘永福作画。新华社记者卢鸣、陈娟美摄
c.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从1923年起就开始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月报”上发表漫画。30多年来,从未辍笔,创作了不少为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丰子恺的漫画,画意含蓄、情态盎然,耐人寻味,有着独特的风格。这是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和孩子们在一起。(1961年摄)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摄
d.1962年,“百花奖”最佳电影摄影奖获得者、影片《红旗谱》摄影师吴印咸(左二)在鞍钢为老模范孟泰拍照。吴印咸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新华社记者苗明摄
a.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抬着钢琴到部队为解放军演出。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b.1964年,芭蕾舞演员刘庆棠在练习跳跃刺杀动作。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员在排演描写我国现代革命斗争故事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期间,曾到解放军某部队体验生活。芭蕾舞演员在部队里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同战士们一起参加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其它活动,为他们演好这出革命现代芭蕾舞剧打下了一定的生活基础。新华社记者黄景达摄
c.1965年,著名粤剧女演员红线女(右二)在农村参加劳动,休息时教社员们唱革命歌曲。新华社记者孔凡根摄
d.1975年,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演员深入曲麻莱县为藏族牧民演出。
曲麻莱县地处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海拔4500米。这里交通不便,空气稀薄,这是演员们在高原上坚持练基本功。新华社记者刘非摄
e.1975年,北京京剧团《沙家浜》剧组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公社周城大队为贫下中农演出。 新华社记者朱于湖摄
f.1976年,中国舞剧团在吉林省农村为贫下中农冒雨演出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摄
2012年3月,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总策展人曾毅先生和艺术总监王征专程来到新华社,我带他们参观了位于新华社大楼地下的中国照片档案馆。两位如同进入历史的幽暗之处,久久说不出话来。作为中国摄影界资深策展人和摄影家,他们深知“新华典藏”的重要历史价值,他们诚邀新华社老照片参加双年展。
……
1950年,徐悲鸿在自己的画室请战斗英雄苟富荣高高端坐,为他画像;
1952年,作家巴金来到朝鲜前线,在阵地上与志愿军战士促膝座谈;
1953年,豫剧名家常香玉为朝鲜前线捐赠了一架米格17飞机,并亲赴前线不停演出;
1956年,作家冰心来到福州少年之家,俯下身来和小朋友做游戏;
1958年,京剧大家梅兰芳下到京西煤矿矿井深处,为矿工演唱京剧;
1958年,艺术家侯宝林下放农村,在田间休息时被乡亲们团团包围,说起相声;
1958年,小提琴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福建最前沿为战士演奏;
1958年,画家古元下放农村,站在长条凳上给村里的宣传栏上画宣传画;
1961年,画家丰子恺家中,小读者常来常往,听他讲故事、看他画画;
1963年,电影演员张瑞芳和秦怡在马桥公社体验生活、参加麦收;
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自己抬着钢琴到部队为战士演出;
1976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吉林农村为数万百姓冒雨演出《白毛女》;
……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翻阅到这些照片时,我内心涌起无限感慨。于是选编出这组《人民的……艺术家》。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进步文艺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中国素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艺术家贴近人民,人民热爱真正的艺术家。
a.1943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间流行的秧歌形式,创作演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节目。图为《兄妹开荒》在延安演出的盛况。新华社稿 吴印咸摄
b.1943年,刘白羽(前排左一)、王琦、白朗、丁玲(左三至五)在观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演出的秧歌剧。新华社记者郑景康摄
c.1950年,徐悲鸿为战斗英雄苟富荣画像。 新华社记者岳国芳摄
a.1952年5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一批作家到朝鲜前线体验生活。图为作家巴金(前排左二)等来到志愿军某部阵地与战士们座谈。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b.1953年,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文艺工作团在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图为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出歌唱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小调。新华社稿 陈书帛摄
c.1956年,女作家谢冰心(左起第三人)在福州市“少年之家”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新华社记者相知摄
d.1957年秋天,天安门广场上,杂技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准备在国庆游行中大显身手。新华社记者傅军摄
a.1958年4月,著名版画家、水彩画家古元(上)在河北遵化县大寨村画宣传画。新华社记者时盘棋摄
b.1958年,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在上海市郊嘉定县城西公社为社员们演出“打渔杀家”。新华社稿 燕烈摄
c.1958年,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三里湾”,都是描写太行山农村的情况。这是赵树理在山西沁水县嘉丰乡常兴农业社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工地上与农民们打鼓同乐。新华社记者张瑞华摄
d.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著名演员郭兰英在西安市街头为市民演唱“小二黑结婚”选曲。新华社记者何爱群摄
e.1958年,以田汉为首的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在福建最前沿地区进行慰问。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在阵地上为战士演奏小提琴。新华社记者李开聪摄
f.1958年1月15日,首都大批作家、艺术家冒着严寒访问了京西矿区,并为矿工们表演了节目。左起第三人是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新华社记者吴化学摄
g.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劳动间隙给农民说相声。新华社记者吕洪民摄
a.1959年春节前夕,北京市的名演员和工人们一起在市工人俱乐部欢度佳节。图为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击鼓)、张君秋(拉琴)、裘盛戎(掌锣)等为京剧老演员侯喜瑞伴奏。新华社记者纳一摄
b.1960年,上海市300多个爱好诗画的少年儿童参加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举行的“少年儿童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诗画会”。张乐平、夏白、沈扬等近40位作家、画家、演员也被邀请参加。大作家和“小诗人”齐声歌颂三面红旗万万岁。这是漫画家张乐平(右)在指导13岁的“小画家”潘永福作画。新华社记者卢鸣、陈娟美摄
c.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从1923年起就开始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月报”上发表漫画。30多年来,从未辍笔,创作了不少为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丰子恺的漫画,画意含蓄、情态盎然,耐人寻味,有着独特的风格。这是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和孩子们在一起。(1961年摄)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摄
d.1962年,“百花奖”最佳电影摄影奖获得者、影片《红旗谱》摄影师吴印咸(左二)在鞍钢为老模范孟泰拍照。吴印咸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新华社记者苗明摄
a.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抬着钢琴到部队为解放军演出。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b.1964年,芭蕾舞演员刘庆棠在练习跳跃刺杀动作。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员在排演描写我国现代革命斗争故事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期间,曾到解放军某部队体验生活。芭蕾舞演员在部队里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同战士们一起参加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其它活动,为他们演好这出革命现代芭蕾舞剧打下了一定的生活基础。新华社记者黄景达摄
c.1965年,著名粤剧女演员红线女(右二)在农村参加劳动,休息时教社员们唱革命歌曲。新华社记者孔凡根摄
d.1975年,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演员深入曲麻莱县为藏族牧民演出。
曲麻莱县地处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海拔4500米。这里交通不便,空气稀薄,这是演员们在高原上坚持练基本功。新华社记者刘非摄
e.1975年,北京京剧团《沙家浜》剧组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公社周城大队为贫下中农演出。 新华社记者朱于湖摄
f.1976年,中国舞剧团在吉林省农村为贫下中农冒雨演出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