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观众们已经厌倦了无声电影枯燥的字幕提示和剧院里千篇一律的现场配乐时,电影制作人员已经开始加紧研究怎么样让电影真正的发出声音。一开始,电影制作人员根据影片中人物对白、环境声和配乐录制在一张唱片上,放映电影的同时播放唱片,这样。就使得电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种方法的发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他将同属于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和电影机相结合,成就了有声电影的雏形。并且,爱迪生在1910年8月27日,专门邀请观众到他的实验室亲身体验了这种有声电影的新技术,但是这种技术本身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声音和影片本身有比较明显的分离感,影片的场景和唱盘的声音难以配合的严丝合缝,甚至会出现比较大的不同步现象,在实际放映中声音总是和电影画面难以避免的产生时间差。
后来,为了制作和放映真正的有声电影。人们试图将声音和图像都记录在底片上,然后通过拷贝将图像和声音同时和音在一条正片上,放映时通过有扩音器的放映机人们就可以看到画面和声音同步的有声电影。从1927年观众第一次在影片《爵士乐歌手》中听到人物对白开始,有声电影用比其技术发展还快的速度取代了无声电影。早期的有声电影还难以做到完全再现类似现实场景的声音,往往是有人物对白时没有音效,有音效时又没有音乐,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完全的有声影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推出的《纽约之光》。之后,电影才拜托了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的“伟大的哑巴”的尴尬绰号。有声电影的出现让电影从单纯的视觉造型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艺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观影乐趣,还催生出了红极一时的歌舞片。好莱坞很多经典的电影部是歌舞片,从《雨中曲》到《音乐之声》,不仅用影像,而且用优美的声音征服了观众,也成为电影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同时,有声电影也催生了影视音乐制作工业,很多歌手和作曲家因为给电影演唱主题曲和配乐而名声大噪。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部非常重视音乐和音效的制作,伴随新电影上映推出的原声大碟成为许多音乐发烧友的最爱。正是应为有声电影的出现,有了声音剪辑的概念,我想不要说电影,就是今天很多DV爱好者也很重视后期声音的编辑制作,可见声音对于电影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但是有声电影产生之初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的,有些人就觉得加入声音是喧宾夺主,弱化了影像的作用,也让电影变得不再纯粹。这些人的代表之一就是默片时代大名鼎鼎的卓别林,虽然1929年已经有了《纽约之光》这样比较成熟的有声电影,但是老卓坚持拍默片一直到1936年,他的最后一步无声电影就是《摩登时代》。然而,无声的《摩登时代》在技术上并不摩登,卓别林之后也拍起了有声片,默片时代宣告终结。
后来,为了制作和放映真正的有声电影。人们试图将声音和图像都记录在底片上,然后通过拷贝将图像和声音同时和音在一条正片上,放映时通过有扩音器的放映机人们就可以看到画面和声音同步的有声电影。从1927年观众第一次在影片《爵士乐歌手》中听到人物对白开始,有声电影用比其技术发展还快的速度取代了无声电影。早期的有声电影还难以做到完全再现类似现实场景的声音,往往是有人物对白时没有音效,有音效时又没有音乐,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完全的有声影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推出的《纽约之光》。之后,电影才拜托了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的“伟大的哑巴”的尴尬绰号。有声电影的出现让电影从单纯的视觉造型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艺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观影乐趣,还催生出了红极一时的歌舞片。好莱坞很多经典的电影部是歌舞片,从《雨中曲》到《音乐之声》,不仅用影像,而且用优美的声音征服了观众,也成为电影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同时,有声电影也催生了影视音乐制作工业,很多歌手和作曲家因为给电影演唱主题曲和配乐而名声大噪。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部非常重视音乐和音效的制作,伴随新电影上映推出的原声大碟成为许多音乐发烧友的最爱。正是应为有声电影的出现,有了声音剪辑的概念,我想不要说电影,就是今天很多DV爱好者也很重视后期声音的编辑制作,可见声音对于电影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但是有声电影产生之初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的,有些人就觉得加入声音是喧宾夺主,弱化了影像的作用,也让电影变得不再纯粹。这些人的代表之一就是默片时代大名鼎鼎的卓别林,虽然1929年已经有了《纽约之光》这样比较成熟的有声电影,但是老卓坚持拍默片一直到1936年,他的最后一步无声电影就是《摩登时代》。然而,无声的《摩登时代》在技术上并不摩登,卓别林之后也拍起了有声片,默片时代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