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是幼儿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内容,唱歌在幼儿音乐中居重要的地位,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应选择优秀的幼儿歌曲,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幼儿把握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选择的歌曲要短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旋律平和,这样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示,幼儿年龄小,思维较为直观,恰当的根据各区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可以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以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歌曲《好娃娃》,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我请了别班的老师、幼儿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貼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同时这样的情景也使幼儿对学习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三、教师范唱清楚,口型、动作、表情要夸张
教师范唱和幼儿开始学唱时,教师应放慢歌曲的速度,以便于幼儿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将歌曲恢复原速。幼儿注意力易转移,教师在范唱时声音要大,吐字要清楚,动作表情要夸张,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在歌曲《两只小鸭》中,幼儿在唱“亲亲小嘴巴咂”时,就“咂咂咂”的乱亲,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发亲嘴巴的声音。于是,我在唱到亲亲小嘴巴的“巴”时做了一个明显的呼吸的动作,同时将两只小鸭的嘴和嘴相对做好亲嘴巴的准备,使幼儿通过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的暗示,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
四、运用辅助材料(图片、木偶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所运用的教具要更加的直观形象,给孩子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如: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我设计的道具是一只有活动门的鸡蛋挂图,活动门内画有一只小鸡,教师通过演示教具把歌词的内容已基本演示出来,使得幼儿很感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歌词并记牢了。但在操作教具时,要注意动作的收放程度以及准确性,以保证给幼儿带来正确的提示和帮助。如唱歌活动《两只小鸭》中,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记忆歌词,我运用了(带在手上的)操作图片两只小鸭,但我发现在操作过程中,教具非但没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反而减弱了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在学唱的环节中主动参与性不够。我仔细的进行分析思考,发现自己在操作图片时的动作不恰当。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我运用的教具一直处于一个动的状态,没有给孩子一个停留的过程,使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鸭的动态上从而忽略了对歌曲的感受。于是在第二次的试教中,我改变了操作方法,两只小小鸭,就将图片面对幼儿而不做摇晃的动作,在后两句也将颤动的动作去除,这样使图片在孩子眼前有个停留的时间,有一个静态的过程,使孩子的注意力重点还在歌曲上,视听结合,达到一个感知的最佳状态。结果证实,这种方法提高了幼儿在学唱环节中参与性。
五、重难点的前置
开展一个唱歌活动,教师首先要在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分析本班幼儿在歌曲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想好解决的策略引导幼儿向着最近发展区发展。对于重难点可以将其前置,先加以解决。如在唱歌活动《羞答答》中,重难点在于唱出歌曲害羞的情绪,但考虑到幼儿对羞答答这个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这一难点前置作为一个导入活动,先让幼儿玩游戏看你对面的小朋友眼睛里藏着什么,在引导幼儿说说如果别人盯着你看会怎么样,从而逐步引导出不好意思害羞可以要“羞答答”这个词来表示,这样将理解“羞答答”这个难点在活动的开始解决,使活动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六、增加歌唱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性
增加唱歌教学过程的游戏性,能维持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如:歌曲《老鼠和猫》,我投放了一些“老鼠洞”的道具。幼儿通过与老师的分角色扮演,用逼真的“老鼠洞”玩游戏,幼儿很投入,很快就把歌曲掌握了,并能用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把老鼠的胆小、狡猾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在歌曲和游戏里。
七、累加的策略
累加的方法不仅实用于唱歌活动,也实用于各年龄班的很多活动。从浅入深、从易到难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法。累加的策略就是遵循这种循序渐进的道理,使幼儿更易理解和吸收。对于小班幼儿,让其在座位上唱、站起来唱、找个空地方站着唱就是一个不同层次的累加过程。如在小班唱歌活动《两只小鸭》,在解决难点能合拍唱出亲亲小嘴巴后的响声词“咂”中,我就运用了累加的策略。先让幼儿学习唱亲亲小嘴巴而后在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唱“咂”,这样的方法比让直接学唱整句更易让幼儿接受。
八、预令的策略
预令就是在幼儿不易掌握的地方预先作个体态或动作的暗示,来提醒幼儿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使其更好的参与活动。如在歌曲《两只小鸭》中,幼儿在唱亲亲小嘴巴咂时,就“咂咂咂”的乱亲,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发亲嘴巴的声音。这是我们设计一个预先暗示,在唱到亲亲小嘴巴的“巴”时做了一个明显的呼吸的动作,同时将两只小鸭的嘴和嘴相对做好亲嘴巴的准备,使幼儿通过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的预先暗示,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从而积极的参与活动。
九、教师的退位
唱歌活动中教师如何退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小班,由于幼儿理解能力弱,教师在退位时应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能跳跃退位,让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在歌曲《蓬蓬头》中,在第一次试教中,我第一步是边操作图片边和幼儿一起唱,接着操作图片和幼儿一起小声唱,然后操作图片教师唱关键词,接着幼儿看着操作图片自己唱,最后不操作图片,幼儿在没有任何提示下独自演唱。但我发现幼儿在自己独立演唱时不能大胆的演唱,经过思考认为小班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从看着操作图片自己唱到在没有视觉形象呈现而教师又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自演唱,这样的教师退位对小班幼儿来说太快,于是在第二的试教中,添加了看教师的肢体动作唱过渡到幼儿的独立演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退位,使得幼儿在心理上能轻松愉快的接受和理解。
以上是我对唱歌教学活动的一些体会。我希望能通过此文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将唱歌活动的研究推向深入。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选择的歌曲要短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旋律平和,这样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示,幼儿年龄小,思维较为直观,恰当的根据各区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可以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以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歌曲《好娃娃》,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我请了别班的老师、幼儿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貼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同时这样的情景也使幼儿对学习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三、教师范唱清楚,口型、动作、表情要夸张
教师范唱和幼儿开始学唱时,教师应放慢歌曲的速度,以便于幼儿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将歌曲恢复原速。幼儿注意力易转移,教师在范唱时声音要大,吐字要清楚,动作表情要夸张,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在歌曲《两只小鸭》中,幼儿在唱“亲亲小嘴巴咂”时,就“咂咂咂”的乱亲,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发亲嘴巴的声音。于是,我在唱到亲亲小嘴巴的“巴”时做了一个明显的呼吸的动作,同时将两只小鸭的嘴和嘴相对做好亲嘴巴的准备,使幼儿通过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的暗示,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
四、运用辅助材料(图片、木偶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所运用的教具要更加的直观形象,给孩子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如: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我设计的道具是一只有活动门的鸡蛋挂图,活动门内画有一只小鸡,教师通过演示教具把歌词的内容已基本演示出来,使得幼儿很感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歌词并记牢了。但在操作教具时,要注意动作的收放程度以及准确性,以保证给幼儿带来正确的提示和帮助。如唱歌活动《两只小鸭》中,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记忆歌词,我运用了(带在手上的)操作图片两只小鸭,但我发现在操作过程中,教具非但没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反而减弱了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在学唱的环节中主动参与性不够。我仔细的进行分析思考,发现自己在操作图片时的动作不恰当。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我运用的教具一直处于一个动的状态,没有给孩子一个停留的过程,使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鸭的动态上从而忽略了对歌曲的感受。于是在第二次的试教中,我改变了操作方法,两只小小鸭,就将图片面对幼儿而不做摇晃的动作,在后两句也将颤动的动作去除,这样使图片在孩子眼前有个停留的时间,有一个静态的过程,使孩子的注意力重点还在歌曲上,视听结合,达到一个感知的最佳状态。结果证实,这种方法提高了幼儿在学唱环节中参与性。
五、重难点的前置
开展一个唱歌活动,教师首先要在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分析本班幼儿在歌曲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想好解决的策略引导幼儿向着最近发展区发展。对于重难点可以将其前置,先加以解决。如在唱歌活动《羞答答》中,重难点在于唱出歌曲害羞的情绪,但考虑到幼儿对羞答答这个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这一难点前置作为一个导入活动,先让幼儿玩游戏看你对面的小朋友眼睛里藏着什么,在引导幼儿说说如果别人盯着你看会怎么样,从而逐步引导出不好意思害羞可以要“羞答答”这个词来表示,这样将理解“羞答答”这个难点在活动的开始解决,使活动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六、增加歌唱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性
增加唱歌教学过程的游戏性,能维持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如:歌曲《老鼠和猫》,我投放了一些“老鼠洞”的道具。幼儿通过与老师的分角色扮演,用逼真的“老鼠洞”玩游戏,幼儿很投入,很快就把歌曲掌握了,并能用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把老鼠的胆小、狡猾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在歌曲和游戏里。
七、累加的策略
累加的方法不仅实用于唱歌活动,也实用于各年龄班的很多活动。从浅入深、从易到难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法。累加的策略就是遵循这种循序渐进的道理,使幼儿更易理解和吸收。对于小班幼儿,让其在座位上唱、站起来唱、找个空地方站着唱就是一个不同层次的累加过程。如在小班唱歌活动《两只小鸭》,在解决难点能合拍唱出亲亲小嘴巴后的响声词“咂”中,我就运用了累加的策略。先让幼儿学习唱亲亲小嘴巴而后在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唱“咂”,这样的方法比让直接学唱整句更易让幼儿接受。
八、预令的策略
预令就是在幼儿不易掌握的地方预先作个体态或动作的暗示,来提醒幼儿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使其更好的参与活动。如在歌曲《两只小鸭》中,幼儿在唱亲亲小嘴巴咂时,就“咂咂咂”的乱亲,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发亲嘴巴的声音。这是我们设计一个预先暗示,在唱到亲亲小嘴巴的“巴”时做了一个明显的呼吸的动作,同时将两只小鸭的嘴和嘴相对做好亲嘴巴的准备,使幼儿通过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的预先暗示,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从而积极的参与活动。
九、教师的退位
唱歌活动中教师如何退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小班,由于幼儿理解能力弱,教师在退位时应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能跳跃退位,让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在歌曲《蓬蓬头》中,在第一次试教中,我第一步是边操作图片边和幼儿一起唱,接着操作图片和幼儿一起小声唱,然后操作图片教师唱关键词,接着幼儿看着操作图片自己唱,最后不操作图片,幼儿在没有任何提示下独自演唱。但我发现幼儿在自己独立演唱时不能大胆的演唱,经过思考认为小班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从看着操作图片自己唱到在没有视觉形象呈现而教师又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自演唱,这样的教师退位对小班幼儿来说太快,于是在第二的试教中,添加了看教师的肢体动作唱过渡到幼儿的独立演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退位,使得幼儿在心理上能轻松愉快的接受和理解。
以上是我对唱歌教学活动的一些体会。我希望能通过此文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将唱歌活动的研究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