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劳动教育;应试教育;高中思政课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发展了多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当前中学教育的现状中,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形式还是以考试为主,这对素质教育的长期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具体到劳动教育更是如此。在高中思政课中,因为劳动教育的特殊性与高中思政课的包容性,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渗透于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长期被搁置与淡化。新时代,国家的建设需要知识与能力并举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需要对当前这种教育局面做出调整与改变,从而消解应试教育中片面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思想,让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师生: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低
  在高中思政课部编版的四本教材中,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都明确涉及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并通过教材把劳动与创新创业、人生价值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旨在使学生接受劳动方面的教育。但在现实中,应试教育使得高中思政课教师成为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则成为了单纯的学习接受者,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应试指标通常采取高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学习—考试—学习—考试”的循环之中,这对高中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高中思政课教师很难将劳动教育真实有效地渗透于思政课堂,难以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首先,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积极性被打压,长时间的应试学习使得学生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实践时间。其次,劳动教育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但在高中思政课中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能反复记忆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点、考点,以保证在考试中拿到相应的卷面分数,造成了老师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长期不重视,对劳动实践教学活动敷衍了事。这样的结果严重背离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也让劳动教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二、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劳动教育被淡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一味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在教学中逐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像劳动教育类的素质教育则被禁锢。
  尽管近些年教育部一直提倡要给高中生“减负”,然而不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行改革调整,还是只以分数为最终标准,地方高中就很难真正实现对学生“减负”。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響,学校需要优先保证学生的成绩,并以此来提高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以及学校的综合排名,从而获得更广的优生资源。这样的现实让学校给教师、学生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得“减负”难以具体实施。其次,像劳动教育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虽有相应的要求,但出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也只是体现在具体的卷面分数上,至于学生真实的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做强制性要求。最后,在应试教育片面重视考试成绩的压力下,再加上劳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等因素,学校把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时间一压再压。
  由此看来,学校作为教育的实际主管与操作部门,必须重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积极做出调整与改变,进而让劳动教育得以有效实施,以丰富高中的思政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劳动教育还要规范化,“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培养相应的劳动能力。
  三、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这让社会大部分人群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并不了解,往往还有错误的认知,所以就逐步造成了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一种淡漠态度。
  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依然是以高考为重,且以考试分数高低为评判教师与学生好坏的标准,这种观念逐步造成劳动教育实施不利的局面。此外,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港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而在高中思政课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教学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但学生家长对劳动教育产生误解与排斥,让家庭与学校之间很难就劳动教育展开合作。因此在当前学校很难开展具体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下,高中思政课教师对劳动教育只能进行引导与渗透,若学生回到家中再得不到家长应有的劳动实践支持,那么劳动教育就变成了空谈,其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政课中,劳动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波及范围广,并深刻体现在师生、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层面中,造成的结果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被边缘化、淡化。《意见》给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强化综合实施,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向小琴.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8):18-21.
  [2]蒋五仓,袁佰万,张志彩.让高中思政课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J].学苑教育,2020(29):7-8.
  [3]徐晨毅.高中思政课劳动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06):7-10.
  [4]杨晓云.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精神培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孟凡明.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精神素养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6]王慧园.高中思政课生命化教育的运用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9.
  [7]夏心军.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挑战与应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3):46-52.
  [8]郭彦斌.高中劳动教育缺失以及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17(13):149.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改革。目前,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  一、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够  贫困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不同,其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方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贫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为核心。当前诸多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已成体系,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相对不足,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清晰定位贫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了乡村数字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使用互联网.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
【关键词】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  一、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发挥协同效应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对受教育者正确价值观及理想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迅速,不管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过渡的顺畅性,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的衔接环境,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一)学校教育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  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一、加强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学生的摇篮,应用型大学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技术和实践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
【关键词】 农村;党组织;“领头雁”;成长规律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成长规律的概述  研究分析我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成长规律,对于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对研究的对象、范围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只有明确研究对象、强化研究的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领头雁”的概念  生物学中,“领头雁”指的是对
【关键词】银行;党建工作;实践现状;路径  目前许多银行员工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清晰,因此银行党建工作培训中要满足员工了解党建文化的现实需求,在强调员工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员工工作流程和党建文化的培训,弥补银行党建工作实践能力的不足,落实对员工的考核管理和工作要求,不断激发党员动力。  一、银行党建工作的实践现状  (一)党员数量庞大  银行在对外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其学历背景的考核,以致
【关键词】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编制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极大地鼓舞并有效指引了广大群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目标的达成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机制  一、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内涵  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首先要准确掌握学习型党支部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各级党组织都应当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理论界关于学习型组织普遍认可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
【关键词】微文化;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实意义;有效路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的兴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微文化时代。微文化的兴起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有助于提升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但同时,微文化爆炸式的发展使得“微语言”“微行为”“微传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