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绽放独特魅力。什么样的课堂绽放独特魅力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巧设开头、巧设障碍、主动探索和巧设练习等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联系生活,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通过发现身边的事物有规律、创造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等感受到我们的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老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栽树作为引入,创设了作为投资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而得出必须知道总棵数,并通过计算得出选择哪家公司效益更好,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百分数的写法、读法和意义;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信息;以及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填百分数;男女生比赛;最后以学生学习愉快占百分之几、紧张占百分之几、遗憾占百分之几作为整节课的结尾,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二、 巧设开头,让课堂充满人文的气息。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时,我以语文科《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古诗引入。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从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体现了语文科与数学科之间的整合,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三、巧设障碍,让课堂充满智慧的乐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掌握"把圆直立起来,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和"用绳子量圆的一周"这两种求圆的周长的方法后,巧设障碍,用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使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这两种方法吗?"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接着显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并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让学生观察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通过计算让学生主动探究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它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从而得出求圆的周长的第三种方法: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巧设障碍,只给三家公司的成活棵数,学生无法对比哪家公司效益更好,让学生悟出必须知道三家公司栽树的总棵数,才能计算出哪家公司效益更好。渗透了百分数必须有两个量,这两个量互相存在,缺一不可。
  四、主动探索,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生活题材,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个头,从下面数有8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凑数法"和"画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画10头、100头、1000头你还想画吗?画太多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不想画,从而让学生探究出第三种方法"假设法", 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称一称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称一称,主动探索出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先称1粒花生米约重1克,接着称出10粒花生米重10,100粒花生米重100克、1000粒花生米重1000克,指针刚好对正1千克,从而得出1000克=1千克。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采用下面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通过计算三家公司的成活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反馈课前收集的信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出示课前收集的信息,姚明投篮命中率最多是多少?并举例理解命中率为什么出现了小数?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越性(因为分母统一为100)。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五、巧设练习,让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练习中,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发现如果练习题只局限于书本练习,将显得单薄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用好书本的练习题处,还联系生活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折扣这一课时,设计了小美一家逛商场购物,整节课由始至终都围绕着商家为了促销商品打折销售贯穿全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出折扣与现价、原价之间的关系。
  情境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原价相同,折扣不同,得出现价也不同"。小颖的爸爸是位篮球爱好者,他打算购买一个篮球,他们对比了A、B、C三家商场的篮球价格,篮球的原价都是200元,A商场以六折出售,B商场以七折出售,C商场以八折出售,让学生计算出现价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现价都比原价少;折扣越高,现价越高,折扣越低,现价越低。然后再让学生去判断生活中会不会有"零折、十折、十几折"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对折扣的理解,零折表示现价是零,商家不可能零元出售,十折是指现价与原价相同,表示商品没有降价,十几折是表示现价比原价还要高,商品不但没有降价而且还比原来升价了,从而理解折数是在零折与十折之间。
  情境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现价不但与折数有关,而且与原价有关"。小颖打算购买一部点读机,出示这样的情境:A商场七折出售,B商场八折出售,让学生选择哪家商场,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数认为选择A商场,因为A商场折数比较低。接着老师出示A商场的原价是1000元,B商场的原价是800元,通过计算知道B商场打折后比A商场便宜。从而使学生理解现价不但与折数有关,而且与原价有关。
  情境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折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小颖一家打算购买上衣,出示这样的情境:一件上衣原价100元,有三种促销方式 1.五折出售;2.买一送一;3.满100元送50元购物券。让学生以顾客和经理两种身份去选择促销方式,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学数学,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在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中成长,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课堂参与性对于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学有是一门逻辑性强又略显枯燥的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倦等负面情绪;另外,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是注意力分散,自控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数学老师应进行创造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性。  一、建立和谐,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善于创建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
期刊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这既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中职数学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别于高中,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博采众长,构建一种适宜中等职业学教育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纵观各科基本的教学模式,不外乎讲授模式、自学模式、发现模式、掌握模式等,任何模式都各有利弊,中
期刊
在小数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学习讨论,对帮助参加者加深对自己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讨论会可以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的过程,结果,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等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地对其实施监视,控制和调剂,并逐步使这种反思成为学生
期刊
为了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达到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知识的目的,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学生当“老师”批作业  把以往传统的旧课复习改为批改课外作业是这一做法的实质。  1、学生批改教师的“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把学生可能做错的地方故意做错,提供一些“错例”;对多解的问题,可以列出几种解法。教师的作业事前要工整地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以便上课时供学生批改。教师的
期刊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这里的“先学”就是生本教育教学下的课前预习,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新课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生的后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那么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如何设计?怎样落实呢?下面是我在生本实验中的一些探索。  一、把握设计原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如今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伴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以及
摘要】从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时间与知识量的结合,教学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广度来谈谈“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当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应当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各地搞的如火如荼,其中不泛成功的典范,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许市中学”等
【摘要】创新教育是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创新教育中,保护和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小学教学教师应当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