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实际就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能过随机走访学生调查、结合学生需求、用人单位需要,从就业指导课现状与课程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就业;指导;分析
一、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名高校长期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深感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也发现在我们当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随机走访了本校近100名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都报着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就业指导课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实际的作用,“理论性太强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空话,对就业没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样的一种状态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认识性不强,同时也发映了当前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还只限于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而这些知识他们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
高校就业指导遇冷,一方面是高校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形同虚设”,做得不到位。根据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各地高校必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贵州省绝大部分高校都能按照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开设课程整体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量、理论与实际脱离、课时设置远远达不到要求。授课的形式过于死板,重说教,轻实践。造成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动力的局面。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重视,很多学生等到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还有就业指导中心这样一个部门,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在经费上缺乏保障也是阻碍就业指导工作多样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5万,到2014年的727万,十多年的时间,毕业生总量增加了53.2%,加上部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应用性专业数量过少,学术性研究专业过多,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的各种公务员考试几百、几千人报考一个岗位的情况层出不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不单单只是就业群体急剧增加,同时也是就业岗位缓慢增加造成的,大多数时候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原因造的的,很多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获得多个就业岗位机会时,无法抉择,出现了选择性障碍。这就要求高校在实施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方面的辅助,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化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困惑,才能让毕业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这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究
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已引起高校的极大重视。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创业指导并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的工作,而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有序的教育过程。要让除毕业生外的学生,尽早的体验就业过程,把课程内容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比如让非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使之提前了解掌握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课程设置要突破以往只注重就业技巧为主的局限,务必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在低年级侧重对职业的定位和学生的自我认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高年级侧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进入社会做好提前准备。
就业指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就业观念、就业思想、就业心理教育等内容。
(2) 自荐材料准备与自荐书、面试与笔试技巧等就业技能
方面内容。
(3)针对性一定要强,不能把授课内容程序化、模版化。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努力打造新的就业模式 ,争取创建精品,为就业指导赢得主动权。
(4)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从实践出发,加强案例分析,采用模拟实战面式、多媒体面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和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使我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创业的基本技能,帮助其成功融入社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境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单位如雨后春笋数量猛增,但大学生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这门课程不仅仅从形式上对大学生进行帮助,更从心理上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他们尽快对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将自己四年之学回报社会确定自己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教高厅[2007]7号.
[2]王怀伟,韩艳春.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3).
[3]孙红旗.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关键词:就业;指导;分析
一、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名高校长期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深感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也发现在我们当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随机走访了本校近100名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都报着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就业指导课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实际的作用,“理论性太强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空话,对就业没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样的一种状态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认识性不强,同时也发映了当前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还只限于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而这些知识他们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
高校就业指导遇冷,一方面是高校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形同虚设”,做得不到位。根据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各地高校必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贵州省绝大部分高校都能按照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开设课程整体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量、理论与实际脱离、课时设置远远达不到要求。授课的形式过于死板,重说教,轻实践。造成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动力的局面。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重视,很多学生等到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还有就业指导中心这样一个部门,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在经费上缺乏保障也是阻碍就业指导工作多样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5万,到2014年的727万,十多年的时间,毕业生总量增加了53.2%,加上部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应用性专业数量过少,学术性研究专业过多,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的各种公务员考试几百、几千人报考一个岗位的情况层出不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不单单只是就业群体急剧增加,同时也是就业岗位缓慢增加造成的,大多数时候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原因造的的,很多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获得多个就业岗位机会时,无法抉择,出现了选择性障碍。这就要求高校在实施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方面的辅助,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化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困惑,才能让毕业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这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究
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已引起高校的极大重视。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创业指导并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的工作,而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有序的教育过程。要让除毕业生外的学生,尽早的体验就业过程,把课程内容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比如让非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使之提前了解掌握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课程设置要突破以往只注重就业技巧为主的局限,务必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在低年级侧重对职业的定位和学生的自我认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高年级侧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进入社会做好提前准备。
就业指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就业观念、就业思想、就业心理教育等内容。
(2) 自荐材料准备与自荐书、面试与笔试技巧等就业技能
方面内容。
(3)针对性一定要强,不能把授课内容程序化、模版化。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努力打造新的就业模式 ,争取创建精品,为就业指导赢得主动权。
(4)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从实践出发,加强案例分析,采用模拟实战面式、多媒体面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和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使我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创业的基本技能,帮助其成功融入社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境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单位如雨后春笋数量猛增,但大学生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这门课程不仅仅从形式上对大学生进行帮助,更从心理上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他们尽快对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将自己四年之学回报社会确定自己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教高厅[2007]7号.
[2]王怀伟,韩艳春.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3).
[3]孙红旗.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