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存在师为主、生为辅的现象,忽视课堂主体,缺乏组织策略,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误区,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将高效课堂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多样化的培养策略和引导措施,既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又能培育历史观念、深化历史理解,进而践行素质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过去、探索原因、寻求解释,进而达到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的目的。初中生正处在思维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历史为载体,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和史料价值,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使学生的实践力、探索力以及认知力得到加强。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收益。那么,如何在有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呢?对此,本文从兴趣、教学、问题、人文四个角度出发展开探究。
一、紧抓兴趣,加强师生互动
兴趣是行动实施的关键情感,也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因素。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培养其学习兴趣、参与热情,是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抓兴趣,加强互动,积极构建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主体的课堂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建立具象化学习情景,优化互动环境,更易于激发主体参与。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教学中,为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三国演义》中的影视片段引入其中,并组织“三国茶话会”等活动,让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关键历史人物进行讨论、评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的理解,还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品读历史故事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二、多元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个动态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教学手法的运用是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化的讲授模式,引入多元、灵活施教,进一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据实的历史环境,确保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中,考虑到学情差异的影响,为保证学生集体的学习效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同时,结合本课内容特点,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视频观看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历史印象,加强对秦末社会环境和起义原因的本质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课堂基础。此外,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讨论问题,如“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最终失败了,他们的起义还有价值吗”等,进而活跃课堂、引发深度探究。
三、优化问题,提高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其中一点,有助于培育学生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的能力。从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引,既能帮助学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把握历史现象,提高自我认知,还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讨中保持理性客观的评判态度,这对学生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的教学中,为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的原因、了解东汉衰亡的社会状况,教师可以引入以下问题:①东汉建立后,当时社会状况如何?②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点有哪些,并从中得到哪些启示?③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使当时东汉出现怎样的政治状况?④如何看待黄巾起义?通过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中因果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評判历史。
四、挖掘人文,培育家国情怀
历史是记录人类过去社会事件和活动的一种文字性记录,通过对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不仅能探析其中的历史价值,凝练价值取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出发,深入体会历史事件中的情感价值,使其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民族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造纸术、张仲景、华佗、史记等方面入手,了解基本史实,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现象或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思考,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同时,从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入手,了解多元化的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塑造社会意识、加强现实联系。
综上所述,通过紧抓兴趣、多元教学、优化问题、挖掘人文等策略的实施,不仅能科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还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正确引导,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此外,高效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组织教学,关注学情、了解问题,制定个性化、综合性、多元化的学习计划,以此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和体验性,这也对教育改革的深度实施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洪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普童话,2018(022):3-3.
[2]薛红娟.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96-196.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过去、探索原因、寻求解释,进而达到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的目的。初中生正处在思维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历史为载体,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和史料价值,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使学生的实践力、探索力以及认知力得到加强。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收益。那么,如何在有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呢?对此,本文从兴趣、教学、问题、人文四个角度出发展开探究。
一、紧抓兴趣,加强师生互动
兴趣是行动实施的关键情感,也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因素。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培养其学习兴趣、参与热情,是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抓兴趣,加强互动,积极构建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主体的课堂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建立具象化学习情景,优化互动环境,更易于激发主体参与。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教学中,为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三国演义》中的影视片段引入其中,并组织“三国茶话会”等活动,让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关键历史人物进行讨论、评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的理解,还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品读历史故事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二、多元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个动态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教学手法的运用是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化的讲授模式,引入多元、灵活施教,进一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据实的历史环境,确保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中,考虑到学情差异的影响,为保证学生集体的学习效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同时,结合本课内容特点,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视频观看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历史印象,加强对秦末社会环境和起义原因的本质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课堂基础。此外,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讨论问题,如“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最终失败了,他们的起义还有价值吗”等,进而活跃课堂、引发深度探究。
三、优化问题,提高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其中一点,有助于培育学生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的能力。从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引,既能帮助学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把握历史现象,提高自我认知,还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讨中保持理性客观的评判态度,这对学生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的教学中,为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的原因、了解东汉衰亡的社会状况,教师可以引入以下问题:①东汉建立后,当时社会状况如何?②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点有哪些,并从中得到哪些启示?③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使当时东汉出现怎样的政治状况?④如何看待黄巾起义?通过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中因果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評判历史。
四、挖掘人文,培育家国情怀
历史是记录人类过去社会事件和活动的一种文字性记录,通过对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不仅能探析其中的历史价值,凝练价值取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出发,深入体会历史事件中的情感价值,使其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民族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造纸术、张仲景、华佗、史记等方面入手,了解基本史实,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现象或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思考,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同时,从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入手,了解多元化的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塑造社会意识、加强现实联系。
综上所述,通过紧抓兴趣、多元教学、优化问题、挖掘人文等策略的实施,不仅能科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还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正确引导,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此外,高效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组织教学,关注学情、了解问题,制定个性化、综合性、多元化的学习计划,以此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和体验性,这也对教育改革的深度实施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洪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普童话,2018(022):3-3.
[2]薛红娟.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96-196.